大学衍生企业快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时间:2022-08-28 05:56:25

大学衍生企业快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摘 要]大学衍生企业以其高技术、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掀起了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浪潮,并成为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科技型大学衍生企业还存在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技术积累相对较弱、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等问题。研究大学衍生企业促进企业快速成长,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大学衍生企业 技术转移

大学衍生企业已经成长为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不仅担当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和载体,而且也肩负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任。通过对大学衍生企业成长宏观及微观要素分析,本文认为提高大学衍生企业质量及数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地方公共政策,加强相应法律及政策的支持

大学衍生企业的技术来源大学,而大学的大量发明有许多是由政府资助项目产生的。因而对国家资助项目所产生成果的知识产权进行合理管理,明确科研项目委托方和受托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规范并促进研究成果商业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美国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下,各国政府相继对其政府资助研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进行变革,以调动大学、国家试验室等公共研究机构在申请专利以及产学合作的积极性,由此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政府资助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变革浪潮。颁布实施一部合理的大学技术转移的法律,对规范政府资助、研究开发、成果商业利用过程中参与人的行为,促进正确的管理理念的形成,完善公共研究成果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我国大学应借助美日发达国家经验,成立和完善专门的技术转移组织,通过技术转移机构来对大学知识产权进行统一管理,采用专利许可的形式促进技术成果衍生企业。

二、推动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推动以中介组织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建设。中介组织的建设,包括技术转化机构、工程中心、技术咨询和技术诊断组织等,就是使之成为连接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在现实生产力中发挥催化剂和加速器的作用。研究型大学要成立和完善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加速技术成果衍生企业。美国几乎所有美国大学都建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专门负责大学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工作。而日本衍生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技术转移机制较成熟的大学其衍生活动较为活跃。所以在我国:其一,研究型大学要建立技术转移服务中介机构,促进技术转移。例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就建立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促进了衍生企业的创立。清华大学还成立了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促进大学科技成果在国际间的转移。其二,大学还要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专门中介服务机构,密切大学和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这种服务机构主要担当实现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和推动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加快大学技术衍生企业。地方政府应推进研究型大学建立技术转移的孵化器。

风险资本的发育程度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大学衍生企业恰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最重要来源。因此,风险企业的发育程度对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许多国家都通过创立风险投资机制来促进小企业的自主开发研究工作,但各国风险投资的来源和支持的方向也有所不同。但一个通用的做法是,风险投资主要在高新技术小企业创立阶段以参股的形式投入,以支持小企业的发展。投资者除了一定时期内获取风险企业的利益分成以外,还要靠风险企业创办成功后,在股市或产权交易市场出售风险企业的股份,收回投资。

三、建立科技人才支持体系

技术创新中人才是关键,如何建立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体系是保证大学科技园小企业集群顺利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在建设大学科技园中,主要采取“一校一园”和“多校一园”两种组织形式,这两种形式本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把大学科技园真正办成开放的科技园。首先,要积极引导科技人员的合理流动,人员的流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有效传播;其次,大学科技园应当对全社会开放,入园企业不应仅限于所依托的一所或多所大学,应当积极的向其他大学和科研院所开放。当前,全国各地有着一股兴办大学科技园的热潮,许多大学争相兴办自己的科技园,会照成资源的浪费,也限制了人才的合理交流;最后,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兴办地方性大学或职业技术学院的形式为大学科技园输送更多的人才。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转移

最后,研究型大学可以继续通过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的全面合作,加快技术转移,促进衍生企业发展。研究型大学要继续与地方政府合作。这也是国际上美日等国强调的产学官“三位一体”理念的体现。研究型大学要积极响应大学为地方服务的国家号召,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近年来,大学纷纷与地方政府签署了各种长期、全面合作协议,与全国各地方政府在科学研究、技术转移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广泛开展了合作。总之,对于美国和日本衍生企业发展经验的扬弃之后,结合我国的实际,从法律及政策的角度入手,建立大学技术转移机构及技术转移的孵化器,在通过产学研和政府间的合作,促进我国衍生企业发展,同时,避免数量胜过质量的误区,那么我国的大学衍生企业将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参考文献:

[1]申欣旺:高校校办企业的集体围城.中国社会导刊,2006(22)

[2]赵剑飞:校企改制结束还是开始.2003年9月20日,http://finance.省略.

[3]陈清龙:中国高校科技企业成长路.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7):12

[4]2005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分析报告,http://www.chinatorch.省略

[5]智瑞芝:区域创新视角下的日本大学衍生企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5

上一篇: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加强成本管理 提升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