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保险制度隐性债务系统内自行消化探析

时间:2022-08-28 05:41:37

养老金保险制度隐性债务系统内自行消化探析

作者简介:胡宜(1979-),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培华学院财会学院教师,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与管理。

摘要:隐性债务是指尚未预见到的随着后续事项的逐步明朗化而出现的或有债务。养老金保险制度隐性债务是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制成本,具有视窗性、滚存性和时期性等特点,可采取划拨国有资产、个统账户分离、开征新的税源、提高退休年龄等途径自行消化。自行消化的关键在于:时间的对接、透支的额度及政策的保证等。

关键词:隐性债务;消化策略;养老金保险

前言: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为了顺应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也进行了几次大的变革,由社会统筹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变带来了巨大的隐性债务,隐性债务的解决与否关系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运行,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1.隐性债务的内涵与外延

1.1隐性债务是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制成本:隐性债务,一般是指改制当时没有体现出来,或者说当时尚未预见到的随着后续事项的逐步明朗化而出现的或有债务,即转制成本,本文中则特指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制成本。在计划经济时期下,劳动者个人对养老保险不作任何投保,养老金由国家承诺。然而,在体制转型时由于实行了个人账户,这些人没有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 ,所以国家必须对这些人的养老金进行偿还,即成为“隐性债务”,也是“转制成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我国养老金的来源渠道是社会统筹,社会统筹的资金来源是国家和企业。养老金的支付方式是现收现付,现收现付制度是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来源是企业缴费,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是个人的缴费。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采取基金积累制。隐性债务主要有“老人”的隐性债务和“中人”的隐性债务。“老人”是指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已经退休的人。“中人”是指在新制度实行前工作,但是还未到退休年龄的人。老人——1997年已经退休的,中人——1997年参加工作但尚未退休的,新人——1997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对于“老人”和“中人”,其基础养老金仍应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但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没有或很少,因为在旧制度下“老人”和“中人”超出基础养老金的部分(相当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权益)已经凝固在国有资产中了,这部分基金的数额就是我们常说的“隐性债务”。

1.2隐性债务具有视窗性等特点:隐性债务具有视窗性、滚存性和时期性等特点。一,视窗性,即存在人口视窗。人口视窗是指在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前,会出现一个人口负担率较低的时期,人口负担较轻,为改革社会政策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在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的时候,通过社会统筹得到的资金较少,无力偿还隐性债务,可以通过对个人账户的透支来偿还隐性债务,导致个人账户空帐。在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高的时候,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在支付基本养老保险金之外还有很大剩余,就可以弥补个人账户的空账。二,滚存性,即基金总量历年滚存有结余。要看通过向个人账户透支来偿还隐性债务是否可行,首先要看基金总量大于还是小于当期养老金支付总额。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养老金总量存在着滚存结余。也就是说,养老保险金总额每年都可以消化一部分隐性债务。三,时期性。混账管理偿还养老金隐性债务只是权宜之计,最终还是要做到统账分离,真正实现部分积累制。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混账管理呢?这取决于隐性债务是否一直存在。实际上,隐性债务是有时期性的。从1997开始,到最后一个“中人”死亡结束,按照目前72岁的人均寿命来看,有50到60年的时间,隐性债务就可消失。

2.隐性债务自行消化的途径分析

隐性债务自行消化,是指在系统内部偿还隐性债务,其途径主要有:划拨国有资产、个统账户分离、开征新的税源、提高退休年龄等。

2.1划拨国有资产:老人和中人的个人账户部分在过去已经凝聚在国有固定资产上,把一部分国有资产变现,用来偿还养老金隐性债务自然是无可厚非,但那些国有资产可以变现,那些不可以变现争议很大,也就是说,通过划拨国有资资产来偿还隐性债务力量也是有限的。

2.2个统账户分离:个统账户分离,即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分离。老人和中人的个人账户部分都凝固在国家的固定资产中去了,债务人理应是国家,但是,1997年的《决定》没有明确的规定国家应该承担隐性债务的责任,隐性债务的债务人实际是缺失的。要支付这部分养老金,就只能动用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分开管理防止了隐性债务向个人账户透支,影响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若果实行了统账分离,那麽,庞大的养老金就无法支付。

2.3开征新的税源:有的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增加社会保障税和遗产税等来偿还隐性债务,但是,增加税源一是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二是增加税源会降低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储蓄、投资、消费,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

2.4提高退休年龄:目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2岁,城镇居民的平均寿命还要高,按照现有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支付的养老金要高于社会统筹的养老金。提高退休年龄,可以减少支出,增加养老金来源,用减少的支出和增加的收入可以偿还隐性债务。但是,提高退休年龄会影响到老人和中人的利益,这一方案执行比较困难。而且提高退休年龄为解决隐性债务所做的贡献也是有限的。

上述途径虽然都能减轻隐性债务,但其力度是有限的,同时,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

3.隐性债务自行消化操作的关键

3.1混账管理的时间的对接:理论上看,混账管理一直要持续到最后一个中人死亡为止,这大概需要50多年的时间。我们必须要保证在下一个人口视窗结束前完成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偿还工作。我国目前的人口呈4——2——1的结构,大概有30年左右的时间要进行混账管理,透支个人账户来偿还隐性债务。如果国家的生育政策能够把人口引导向1——2——4结构,那么,我们还需要30到40年的时间来完成用统筹账户结余来做实个人账户,至此,隐性债务完全化解。

3.2向个人账户透支的额度:要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消化隐性债务,就要在隐性债务向个人账户透支的比例上进行精算,根据精算结果来安排比例。4——2——1的人口结构下,确每年要向个人账户透支多少,在1——2——4的人口结构下,要确定每年要从统筹账户像个人账户充实多少,来保证从混账管理向通胀分离的时间的对接。

3.3国家的政策保证:我国人口结构从4——2——1向1——2——4转变,要考国家生育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国家要引导生育率向合适的方向发展,做到张弛有度。

3.4多种偿还模式的合理运用:虽然前述各种偿还模式都存在缺陷,但也有其优势,都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为了减轻个人账户的压力,各种模式都可以和混账管理模式同时使用,保证隐性债务的顺利偿还。(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财会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欣如,赵欣桐.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及融资方案[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

[2]杨二霞.关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帐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11

[3]金红磊. 如何化解我国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J].经济导刊2010

[4]魏立.公共财政清偿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0

[5]何晖. 风险管理视阈下养老保险转制成本消化的再思考[J].学术问题研究.2012

上一篇:论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分问题 下一篇:论美国环境纠纷ADR机制及对我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