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与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时间:2022-08-28 05:15:38

文言文教学与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一、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

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梗塞、心理调节和适应机制不良,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倾向。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抗拒心理

表现为对教学要求怀有对立和排斥情绪,以抵抗外界压力来满足自尊,导致抗拒的行为倾向。“古文无用论”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错误心理,许多中学生认为文言文知识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人甚至认为文言文的学习、掌握,与运用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说自个跟不上时代,是个“古董”。

2.依赖心理

表现为依赖感强,习惯于求助于他人,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一旦离开教师的辅助或别人的帮助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如我班的部分学生学习文言文时要么对着辅导资料读,要么等着老师讲解,根本不自己动脑筋思考。老师布置的作业要么抄别的同学的,要么根本就不做,做了也不对。每每问他要作业,他还讲歪理:“我不会,怎么做?”

3.应付心理

这类学生迫于压力,文言文不敢不背,但是文言文只会背诵不会写字等于不会。如果老师要求默写,他们就对着书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读也读了,看也看了,记也记了,就是不会你让我怎么办?”在他们的意识里,能在学校呆着就很给老师、家长面子了,何谈学习?所以他们的一切行为只是疲于应付。

4.投机心理

有的学生说:“我会的他不考,专考我不会的。”有的学生说:“反正反正文言文就这么几篇肯定会考到的。”于是总想着让老师估题,或者只盯着课本上那几课死记硬背,没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二、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产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

1.学生的问题

(1)学习态度问题。文言文教学重在赏析,而赏析能力的培养则建立在基础知识夯实的基础上。但有些学生比较懒惰,不仅课外的文言文掌握不了,课内的也掌握不了。因为中考时是一篇课内、一篇课外的文言文,所以有的学生就猜题估题,甚至认为课内的不重要了,拼命买课外资料,希望可以遇到考试的原题,殊不知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习习惯的问题。多数学生喜欢看电视、听mp3、上网打游戏,于是作业就急急忙忙地完成,不去检查,做得也潦草。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做,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就抄袭别人的作业。有的家长不识字,无法检查孩子的作业,有的就忙于做生意,根本没时间问孩子,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还有的孩子一做作业就犯困,做作业写一会玩一会,半小时就可以做完的作业磨磨蹭蹭用2小时。尤其遇到文言文的题目,课内的还好,可以到课本上找找答案,课外的题目就不做,考试的时候可想而知。

(3)学习方法的问题。有些学生认为:“语文好学,不像英语那么难学,只要上课听听,做做练习,背背要求背诵的课文就可以了。”学习的时候就只是关注某个常考的字、句、段、篇,记记课下注释,翻译段落,背背主题思想,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枯燥乏味。

2.老师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是难点教学,单纯以讲、记、背、默、译为线,若强迫学生记忆、练习,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古文产生畏惧心理,导致古文教学的难度加大,尽管教师在课上费尽心力地讲解,但学生不买帐,厌烦情绪很大。结果是教师受累不讨好,收效甚微。其实,细究起来,这种状况还不是教师自己造成的?一些教师总怕学生这里不懂,那里不明白,于是就越俎代庖。从字、词的解释到句子的翻译,再到主题思想的概括,无不在教师的“主讲”之列。可以说,传统教学中的所谓“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被他们奉为至宝,而学生显然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存在,毫无主体性可言。一个人,特别是十几岁的学生,一旦没有了自主性,哪里还会产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呢?学生厌学,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学缺少艺术性,没有根据学生兴趣这个心理基础去组织教学。

三、克服文言文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指出:“由客观刺激外部特点引起的吸引力,会使初中生产生直接兴趣有强大的力量,表现出很大的活力,但是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由客观刺激物内部特点引起的吸引力,会使初中生产生间接兴趣,这样的吸引力带有持久、稳定的性质。”

教材所选文言文堪称经典,是古文化的积淀,有着丰富的内涵。依据心理学原理,我们可抓住文言文的结构、语言等外部的特点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深层,让学生从文言文中汲取文化的精髓,对文言文产生持久的兴趣。当然,这首先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层的挖掘。如我在教学《望岳》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抛出这样一个对学生充满吸引力的问题:“为何不用看,而用望?”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饶有兴趣地为此从文中找寻依据。在找依据的过程中就积累了字词,读懂了诗意,领悟了诗的意境和诗人的胸襟。这样,课堂活起来了,教学也就充满了活力。

2.架起学生与文本间的桥梁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言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表达形势都和今天有遥远的距离,尤其是与中学生的喜好和知识阅历有“代沟”。要让学生读文言作品“披文以入情”实为不易,他们难以品出作品的“醇香”。那么如何缩短这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如何让文言文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如何让文言文的认识、教化、美感享受等功能发挥到极致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比较容易关注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情,也容易对与自己的生活有关联的事情感兴趣甚至产生共鸣。如果文言文教学能达到“用古人的话诉说学生自己”的这种共鸣效果,让古人和今人的心相通,历史与现实相通,化他人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文言文便不会与我们有隔膜。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不妨采用“以今为古”和“古为今用”的方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文言文教学也就活起来。

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境遇不正与我们的失意相通吗?我们不妨采用“以今度古”的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失意的心情和想法,调动其情绪,再让学生通过阅读去领悟古人的生活哲学,而后让他们用古人的话来阐明自己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种种失意。这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不就拉近了吗?另外文言文中有很多经典的名句和成语。名句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等。我们都可以联系生活创设语境,让学生“用古人的话诉说自己”,“古为今用”。文言文凝练、典雅的风格一旦融于自己的语言,语言风格就会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这样,这些经典的语言活起来了,文言文教学也就活起来了。

3.创设想想的空间

文言文简洁、凝练、典雅,这一独特的语言特征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要善于挖掘那些留有想象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

如读《出塞》,我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又如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我先以图像渲染离情别绪的特定气氛:烟雨蒙蒙中,旅舍前垂柳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凄冷的氛围中,配上一曲《阳关三叠》沉郁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的心境,走进诗人的意境。

再如读《狼》,要求学生诵读时根据屠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幅画,想象当时的环境、屠夫心理活动的变化等,这样一出人狼斗智斗勇的故事,一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主题就较好地品味出来了。

古典诗词典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让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上献言献策,齐心协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火炬一代一代传下去。

上一篇:鉴赏古典诗歌的教学设想 下一篇:浅议新课程下教案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