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bye,都市儿童综合征

时间:2022-08-28 04:50:07

Goodbye,都市儿童综合征

圆圆家的客厅里整齐地摆放着特别的“玩具”:自己捏的软陶、药瓶盖子、用麻将制作的飞行棋……“这些是圆圆的最爱,由他自己打理。”圆圆妈罗李骊介绍。

这个6岁男孩没有一点“都市病”。不喜欢玩电脑,一周只看一次电视,把任何废品当宝贝,组装制作成玩具。他像众多家长期待的乖孩子那样:动手能力强、爱做家务、喜欢分享、乐于助人……记者向罗李骊请教教育妙招,她轻松一笑,乐呵呵地讲起故事来。

名词解释

都市儿童综合征

因都市环境封闭,父母忙于工作,都市儿童呈现出一种群体“病”,表现于喜欢宅在家里,最爱看电视和玩电脑,动手能力差,不愿与人交往、参与家务等。

关键词:陪伴与乐趣

圆圆妈:最好的教育是陪孩子一起成长,做他觉得有趣的事。

今年36岁的罗李骊曾是重庆某知名广告公司的设计组长,整天忙碌在熬夜加班的战斗一线。像许多双职工城市家庭一样,2007年儿子圆圆出生后不久,就被托管到爷爷奶奶家。

罗李骊错过了圆圆的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觉得孩子成长似乎和自己关系不大,直到圆圆快三岁时,罗李骊发现孩子的教育已偏离了自己的可控范围。

爷爷奶奶事事迁就他,他成了家里的“小霸王”。尤其是每天吃饭时间,总免不了闹情绪。“圆圆,好好吃!”

看着圆圆手拿玩具满屋跑、奶奶追着喂饭的情形,罗李骊难免气急,嗓门也提高了几个分贝。圆圆眼睛一红,嘤嘤地哭了出来。奶奶连忙像护雏的老鹰般把圆圆护在怀里,圆圆气焰见长,不吃饭还拿着零食吃起来。

“隔代教育容易教出‘熊孩子’,爱哭闹、专横、调皮。”罗李骊没时间亲近孩子,工作又让她身心俱疲。新房装修好后,她毅然辞去工作,成为全职妈妈。

刚开始,被宠惯了的圆圆压根不配合,吃饭成了冗长的“攻坚战”,稍微指责两句,圆圆就哭。罗李骊也不哄他,时间久点,圆圆觉得哭闹没用,便老实了。罗李骊还在论坛上搜寻到解决办法――把吃饭变成乐趣。

做什么菜让圆圆点,每次看到妈妈在做自己想吃的食物,他都围过来张望,这大大提升了他的吃饭速度,“你自己点的菜,不吃总不行!”见他对吃饭产生兴趣,罗李骊又拿出自己的美工特长强化,不时为厨房增添小情趣――做好看的小黄鸭咖喱饭、星星状的窝窝头……圆圆觉得妈妈就像魔法师,总会变出新鲜有趣的餐食,原本的隔阂就此融化,不好的坏习惯也在有趣的教育中慢慢被纠正。

关键词:动手能力

圆圆妈:中国父母注重知识培养,但在我看来,成绩好并不代表好的社会地位或成就,我更注重培养他的性格和动手能力。

罗李骊的教育方式像标准的美式教育,即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从4岁起,圆圆就跟着妈妈做面点。常弄得浑身是面粉。“你看他,弄得脏兮兮的多麻烦。”奶奶一把拉过圆圆,打断了进程。罗李骊笑笑:“没事,让他动手。”在她看来,打断孩子想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重塑孩子的兴趣,比洗干净孩子的衣服难多了。

圆圆常会走神,罗李骊把每次捏面点当成做游戏,和他比赛,还不停地更新面点品种:韩国馒头、黄金包、卡通小饼干……当圆圆把自己做的面点跟小伙伴分享时,小伙伴们震惊得目瞪口呆,这提升了他的成就感,也让他对做面点更加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罗李骊总在不断发掘圆圆的新兴趣,并陪着他坚持和完善。圆圆喜欢把烤饼干摆放整齐,她就让他用摆饼干的方法收拾“残局”。每次做完面点,罗李骊就叫来圆圆一起收拾,把身上的面粉拍干净,如果圆圆拒绝,罗李骊会略施惩戒,罚他不准吃面点。长此以往,圆圆不但学会了收拾,还会为避免收拾麻烦,做的时候也没弄得太乱。

尊重孩子的兴趣,却不与孩子的惰性妥协。罗李骊把他的动手能力扩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圆圆照顾自己生活的同时,还要负责宠物老鼠“小白”的生活起居。罗李骊会监督他照顾好小白,从不插手帮忙。

罗李骊还教他做手工,用废物改造新玩意儿。她把药瓶盖子收集起来,跟圆圆竞赛摆画、摆字。教他在旧T恤上画画、用矿泉水瓶做笔筒,圆圆成了真正的“动手派”。

最近,他发明了新游戏“麻将飞行棋”――把麻将平铺成棋盘,用桥牌立成栅栏,一家三口一人手执一颗麻将,丢着骰子跳棋盘。圆圆把比赛结果记录在案,有空就拿出来宣读:“11月13号,爸爸第一,妈妈第二,圆圆第三……”

关键词:沟通

圆圆妈:和孩子沟通,要用他听得懂也愿意听的方法。

罗李骊喜欢用漫画记录儿子成长,不曾想到这竟成了母子间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第一次感受到漫画的沟通效果,是在圆圆3岁时。当时,圆圆不小心砸碎了一个碗,却不愿主动承认错误,而是歪着脑袋看着墙。事后,罗李骊把这事画了下来,喜欢看漫画的圆圆看到画里那个嘴巴大大、表情拧巴的自己和地上摔碎的碗后,惭愧地承认了错误,还解释了自己的想法,这是话本不多的圆圆不常表现的。

有了这次经验,罗李骊便用画画来猜测圆圆的心情,圆圆看画后,很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次,圆圆放学回家闹情绪,撅着嘴,一直嘟囔。几经询问,罗李骊才知道,他在幼儿园被女同学欺负了,一个小女孩把鼻涕抹在了他身上,他想要还击,但苦于没有“武器”。罗李骊当即画画给他看:“你要真去弄了,以后会成为画里的鼻涕虫!”圆圆脸色大变,大声嚷道:“我不弄了,我不要变成这样!”

罗李骊总结:“沟通是双向交流,而家长的说教是单向的,所以最不管用,和孩子沟通,一定要用他感兴趣的方法。”她常用漫画对话法,改正圆圆的缺点,也能从圆圆的画里,了解他的想法。

圆圆的确在画画时最愿意交流,总让妈妈来看他的作品。罗李骊从不给专业的点评或指导,圆圆爸不乐意了:“你画得这么好,也不教教他。”罗李骊笑着解释:“刻意教他是在破坏他想跟你交流的心情。”

因而,圆圆才能像个小大人样点评妈妈的作品:“你看这儿,不差点什么吗?”罗李骊定睛一看,还真是他说的那么回事儿,马上接受意见修改作品。事实上,你把孩子当大人一样来交流沟通,孩子就真的会像大人一样懂事。

关键词:全家参与

圆圆妈:一个家庭要保持长期的快乐,就得全家总动员。

孩子教育过程中,家庭成员的作用不可估量。罗李骊常全家总动员,让圆圆的外婆外公、爷爷奶奶和爸爸都参与到教育队伍中。

一家人默契地达成协议,把每周末定为家庭活动日,踏青、参加画展、参与亲子活动,罗李骊充当着家庭活动第一人。最近,他们一家三口去看了3D画展。在3D画前,一家子摆着各种造型,和立体的3D画完美融合,“圆圆爸是高校老师,但在孩子面前,我们都从来不计较形象。”

若周末下雨,活动的举办地则换到了家里。圆圆外婆自制了家庭保龄球,用铁丝弯成拱门,用硬币充当保龄球,硬币滚入球门内,就归自己所有。圆圆乐于参加这类活动,罗李骊鼓励他把得到的硬币变现成零食、餐点,和大家一起分享,传递快乐。

罗李骊认为圆圆没有多与众不同,但身边的朋友总是对他夸赞有加。说他懂事、有礼貌、乐于分享、自理能力强,尤其是对比自己爱玩游戏、不听劝告的“熊孩子”时,总不免积极地向罗李骊请教教育妙招。

但在罗李骊看来,教育孩子根本没有妙招,有的只是花时间、花心思陪伴。

上一篇:和马儿一起成长 下一篇:给孩子一点饥饿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