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的分析探讨

时间:2022-08-28 04:49:10

对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的分析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处方的审核制度,以提高医院合理使用药品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每月随机选择360门诊处方,2010年从下半年开始一共抽取了用药处方2160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等办法与准则,形成充满评价不合理处方的审查制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总共有2160张,其中94.7%属于合理用药处方,其余为不合理用药处方。结论建立处方审查制度,有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处方;药物;合理用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5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15-02

为了能够有效的管理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在2007年5月1日,我国开始颁布了《处方管理办法》,并且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了,规定里面要求医院必须要建立一个专门对处方进行点评的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医疗机构的处方点评,以及相关的处方技术规范,包括规范的书写处方,用于临床的药物是否适宜,为了促进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就要对选择药物、给药途径、药物的用法用量、药物间的影响、药物互配的禁忌等进行综合的评价。处方点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合理处方,另一种是不合理处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卫生部于2010年2月颁布医院处方管理实践,对处方评论的定义、内容、方法和标准做出具体规定。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处方书写和临床使用规范等(药物的适应症、药物选择、给药途径、剂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等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就是处方审查,在处方审查中可能会发现现有的或潜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并使用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干预,让临床用药申请过程更加的合理。要实现规范制度,提高药师在药物治疗的专业作用,促进合理用药,笔者根据要求规范方法提取的门诊处方审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病人安全、高效、经济地用药。

1.2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0年下半年共抽查了2160个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中的规定和要求,对处方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且落实到纸上,审查结果包括两种,一种是用药合理处方,另一种是用药不合理处方,并且根据规定将不合理处方定为非标准的处方,或者是不合理的处方药和非经常性不当处方。处方的不合理之处包含处方书写不规整、处方内容不全面、对于处方的审核不完全,而且在处方上并没有注明新生儿、婴幼儿处方的使用天数,按照正常的规定,如果出发中涉及的药品超过了5种的话,或者5种以上的,都属于不规范处方分范畴之中。不适宜适应症的处方,处方中选择包含不适合的药品,不恰当的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的处方,以上几种都属于不合理的用药处方。

2结果

2.1处方的基本情况抽查的2160张处方中,其中合理处方有2046(94.7%张,有114张不合理处方占5.3%。

2.2不合理处方的基本情况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并且分析了门诊114张不合理处方,进而统计结果发现,存在很多方面处方不合理的情况,比如给不合理的给药间隔、选择不恰当的溶剂、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处方搭配错误、诊断不明确、重复用药或药物过量等[1]。

3讨论

3.1超常处方

3.1.1无适应症用药如果对于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为“来历不明”的月经量,在使用抗菌药物头孢氨苄甲氧苄啶片后,会使月经量增多,要根据相应的依据来对感染的存在与否进行证明,而且采取对症治疗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而在治疗开始前并未进行细菌培养及灵敏度实验,那就是说并没有足够的依据进行抗菌性药物治疗。

3.1.2超说明书用药医院存在的超说明书用药的问题主要是针对硫酸沙丁胺醇片。硫酸舒喘灵片属于B2受体激动剂,是医院优选的抗早产的治疗药物,子宫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腺苷环化酶受到激活细胞膜上的相关酶的作用后,转换到环磷酸腺苷和三磷酸腺苷。从而减少了肌浆蛋白轻链的激活,降低了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使肌肉不能产生其他动作,子宫的收缩被收缩蛋白抑制了,血管平滑肌出现松弛,动脉血管开始扩张,血流增加使子宫胎盘脉压增大,改善了宫内缺氧的环境,大大延长孕周。这样有利于胎儿的发育。

3.2不合理处方的分析

3.2.1药物给药间隔给药方案的时间间隔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青霉素钠480万U+0.9%氯化钠500ml,用法: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这是一个门诊处方经常看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医生没有根据抗菌特点,执行作用药物的使用需求,1日剂量一次完成,而不是根据药动力学原则分次完成,与时间相关的抗生素、青霉素,其杀菌效果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细菌的时间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药物的峰值,这样的抗生素是没有抗菌后的效应,抗菌的原理是缩短时间,而不是增加剂量[2]。

3.2.2药品的溶媒选择不当处方青霉素钠检查静脉注射10%葡萄糖溶液,因为对-内酰胺类抗生素,pH值为6-7时,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是相对稳定的,可加速分解。中国药典2005年版提供葡萄糖溶液的pH为3.2-5.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酸性青霉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药,可以使分解率更高。

3.2.3抗菌药物匹配不合理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注射液的处方,它是一个隐藏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10%左右,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虽然皮肤过敏试验后并没有不适症状,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过敏反应,糖皮质激素的抗过敏效果可以掩盖早期的过敏性反应,β内酰胺抗生素,会影响观察的疾病,但没有出现病原体激素的抑制效果,会降低人体的防御机制,影响了有效的治疗效果。

3.2.4药物选择指示不清晰有没有明确的门诊处方的诊断,用药状况不清的情况下,一些医生还采用了“双保险”的用药态度,有些医生凭经验用药,抗菌和抗病毒的药物在没有做药敏试验的基础上,放在一起使用,诊断感染有不清楚的地方。临床病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药敏结果可以指导后续的治疗目标,但也会导致系统感染数据的增加,对细菌耐药性状态可以收集更准确的信息,可以很好的使用临床经验来指导用药。

3.2.5使用抗菌药物的起点高处方点评中看到的一个现象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许多人经常会使用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如用头孢他啶+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这就是通常我们常说的感冒,一个常见的病毒病原体,只有少数细菌,一般可以用于抗病毒治疗,可以不使用抗菌药,但如果怀疑是细菌感染或继发于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可以使用,而不需要使用其它抗菌剂,比如第三代头孢菌素,这将导致医药资源的浪费,加速耐药性的发生[3]。

3.2.6药物结合不当审查还发现处方药不合适的现象,如罗红霉素分散片结合蒙脱石散,蒙脱石粉作为一种天然蒙脱石散的病毒粒子,具有电荷分布,于消化道内的细菌有很强的固定,吸附作用,如果罗红霉素分散片与蒙脱石散结合,其吸附作用会降低药效,失去治疗的意义。此外,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处方使用阿斯米尔(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与氨茶碱合用,每个阿斯美胶囊的成分里面含有氨茶碱25毫克,但是,如果氨茶碱会增加茶碱血清浓度而使毒性增加,两者不宜合用。

3.2.7用法、用量不适宜医生对于个别外用性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外用只是含糊地表示,没有具体的用药指示,患者对于用药的用法和用量会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阴道,直肠等部位的治疗。如孕三烯酮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口服为外用的每个2.5mg的(1粒的2倍,这种药物治疗周期一般是6个月,检查每张处方的用法是否存在不合理性。每天用药1次,药品用量严重超过了正常使用量的规范。这种情况药师应该指出医生的不合理用药[4]。

3.3同一药物不同生产企业由于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药物的规范不同,这也就说明了药物的给药途径是不一样的,处方医师也常常感到困惑。例如,香菇多糖注射剂,静脉滴注只有一种,但是还有其他的种类可以用于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还有一些药物的不能直接给药,也不可以直接进行静脉注射或皮下肌肉注射。针对处方审查通过不断发现和总结问题,这些针对处方的问题已经调配和发放,从而反映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审判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要召开监管工作,对医院药房的所有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从而提高药剂师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药品质量,而且还需要使用院内宣传和专科医院临床药师、医师定期进行讨论和沟通,力争将处方错误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对于合理使用药物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彩霞.我院门诊处方调查与点评[J].安徽医药,2010(12:128.

[2]苏芬丽,熊芬,唐洪梅.处方点评在合理用药中的实践与体会[J].今日药学,2010(12:261.

[3]黎剑,夏少君.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1(10:153.

[4]王涛省,丁书贵.门诊处方质量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8:83.

上一篇:七氟醚麻醉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效... 下一篇:重介选煤厂降低介质消耗的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