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合作参与式教学对策

时间:2022-08-28 04:32:01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合作参与式教学对策

摘要: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合作参与的环境之中,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参与及相互作用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合理利用这种资源,有利于减轻提高教学的实效。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中合作参与式教学做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 合作参与教学模式 反思

一、引言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合作参与性体现了教学双方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的交互作用,符合教学的最终目标,有利于培养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合作参与教学模式的概念

合作参与教学模式的直接理论依据是交际教学法。最初功能教学法或意念法,以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兴起。在合作参与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作用和依存的。合作参与教学模式不仅具有反馈和双向合作参与的特点,学生甚至可能直接获取老师没有讲授的外部信息。这种顺应信息时代潮流的教学模式,能够解释“者(教师)”和“接收者(学生)”相互位置不断变换和转置,即双向合作参与教学模式。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中合作参与式教学

苏科版课标教材以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要求,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本文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中合作参与式教学案例——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分析:

1.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演示实验1:将鸡蛋放入清水中,在清水中加盐。学生观察现象,独立思考:实验中鸡蛋所受浮力是否变化?是什么改变了鸡蛋所受的浮力?

演示实验2:弹簧测力计下方挂着一金属块,第一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第二次将金属块一半没入水中。

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独立思考:实验中金属块所受浮力是否变化?是什么改变了金属块所受的浮力?

教师启发点拨:两次金属块浸在水中的体积不同,这个体积物理学中把它叫做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问题: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求:小组讨论,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说明: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由学生提出,也可以由老师提出。本活动问题由老师提出效果较好,可以让学生明确目的,我们共同的任务就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提出问题前的两个演示实验一方面可以创设物理情境,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浮力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为猜想提供根据,并分化了难点,因为学生心里明白却很难说清楚是什么改变了金属块所受浮力,教师直接给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个物理量可以帮助学生扫除不必要的障碍,节省时间,为小组合作参与提供了时间的保证。

2.小组讨论,提出猜想。小组成员据生活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猜想,通过组内讨论交流,最终由汇报人代表本小组汇报。教师在小组汇报完毕后,对各组猜想的因素进行总结,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因素: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物质的密度、物体浸没的深度、物体的形状。

说明:学生在小组中面对的是自己的同伴,心理上觉得比较安全,可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组内异质使得组内成员的猜想不尽相同,有的同学的前科学概念在组内讨论时就能得到纠正,通过同伴互教形成正确的认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想,一方面可以避免猜想的漫无边际,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做出合理的猜想,找到有探究价值的因素,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关合作参与技能(如交流技能、争论技能等)的训练,提供了练习的机会。

3.小组合作参与探究。各小组开始合作参与探究之前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利用给出的器材设计实验、时间限定、小组汇报探究结果等),说明由于要探究的区素较多,要求每组选择两个因素进行探究,并协调确保能对所有因素进行探究。实验前教师还要进行方法点拨:如何测浮力、如何设计表格以收集证据等。各小组明确任务,设计实验并进行合理的分工,进行实验。

说明:小组合作参与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控。由于学生能力及课堂时间限制,小组进行的探究不可能是全方位的和全开放性的,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各组对部分因素进行探究,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小组责任,组内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确保完成任务。

4.分析论证,组间交流互动。小组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猜想是否正确,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由于各小组探究的因素不完全相同,汇报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本组的数据并对结论进行必要的解释。

说明:组内成员共同互动,汇报人必须准确表达和描述本组的探究结果。通过组间合作参与资源共享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活动中发展能力。

反思:学生亲历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通过协作、会话主动地建构知识,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练习合作参与技能,满流和合作参与的需要。本次活动各小组就部分因素进行探究,小组任务明确,通过组间合作参与可以提高课堂效益,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分析论证及组间交流合作参与。

5.教师适时调控与合作参与评价。各小组呈现学习结果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在实践中我采用了个人自评、组内评价、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分、评语或评分加评语的形式,评价的内容注重学生的合作参与能力。每次活动结束都给出评价的几个方面要求学生写小结,进行反思以促进其在合作参与技能方面的进步。

四、进一步反思

从交际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实践、教师的亲身体验、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学业成绩来看,在课堂内外合作参与环境下动态教学模式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到“我要学”的主动求知状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参与精神,并且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水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2]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3]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的实践与认识

上一篇:如何让区角活动真正发挥作用 下一篇:为“问题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