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能到思维

时间:2022-08-28 02:00:55

从技能到思维

一、学习单的设计类型

《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指出“劳动与技术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学科本位,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同时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和循序渐进性”。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特征,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可以依据丰富的教学内容、不同活动的类型以及教学活动的侧重点去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单”,常见的学习单设计类型有:

1、头脑风暴式学习单

这种发散式结构式的学习单可以使学生能根据关键字的提示,了解和把握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如六年级劳技家政内容的《我的新家我做主》一课设计学习单,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去思考:购买家电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把知识探究点作为研究主体,然后开拓思维,借助编号进行归类,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中心网络图。

想一想:采购家电前你会考虑以下因素吗?试着编号,按照采购首选的方式排序。

2、自学导读式学习单

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设计各个自主探究栏目让学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学习单。如劳技五年级的《纸编动物》一课,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温故知新,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导读式的自学单栏目结构:

技能加油站(三股辫的编织、五股辫的编织)实践操练(纸编小兔)我的质疑(交流讨论)举一反三(创新编织)评评议议(我的反思)

自主导读式的学习单体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研究,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表格比较式学习单

对于容易混肴或较难判断的知识探究点,可以运用表格比较式学习单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学生准确把握该探究点,提高探究效果。

如六年级的《我的新家我做主》一课中涉及学生调查研究电视机特点时,可以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归类填写来得出结论。

4、问题驱动式学习单

问题驱动学习单是旨在通过提高学生思考的驱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六年级的综合制作《桌面垃圾桶》,通过设计成问题式学习单,让学生在五个问题的驱动下经历整个探究过程,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问题1:桌面垃圾桶是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制作?

问题2:通过自学,你能用简练、概况的词语归纳步骤吗?

问题3:概括每个制作步骤的要领,你能找到制作中的难点吗?

问题4:比较同桌的作品,成功与不足在哪里?

问题5:运用创新十二法,能不能设计独一无二的我的作品?

5.组合式学习单

这种学习单是结合活动内容的特点把上面几种学习单形式灵活组合而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和层次性,能更清晰地教会学生探究学习的思路和更多的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五年级纸工拓展课《小球滞空》的一课中设计学习单:

我的分析 小球滞空的轨道有哪些形式

我的选择 对影响小球滞空时间长度的( )、( )两个因素分别进行实验。

我的设计 用三张同样大小的A3,设计多种形式的规道。

我的验证 (1)改变轨道面的形状进行对比实验。

(2)改变轨道之间距离进行对比实验。

(3)结构变化后的落球时间长度实验

我的发现 发现1:( )

发现2:( )

我的总结 通过多次实验,影响小球滞空的主要因素有( ),我的改进( )。

二、学习单的实施策略

学习单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指导工具,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教学前需要教师充分的研究和剖析教材,再来精心的设计学习单,恰如其分的运用学习单使教学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学习单的设计目的就是要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同时还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思维发展,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技课程设计学习单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策略一 图文并茂,放大难点。

一般劳技课的教学实施是以“作品”为项目来进行引导教学,操作性很强。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示范仅能让学生体验初步的直观感受,学生对制作细节的关注,难点的掌握还远远不够透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作品”制作过程分解成几个关键步骤,把示范教学拍摄成照片进行编排,借助图文并茂的图示来指导学生学习,将“学习单”辅助于课堂教学,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以《涤纶彩球》自学单制作为例,介绍设计步骤:

1、模板压在涤纶纸的上面,为了防止滑动,衬纸垫在后面,用夹子夹好后细心的剪。

2、沿着扇面的一边贴双面胶,然后卷贴成喇叭口。

3、针线一头系上流苏,另一头把12个涤纶片穿连,压紧后打结,收线完成。

利用这图形并茂的《涤纶彩球》学习单便于学生开展自学,熟悉制作涤纶彩球的步骤,梳理制作的过程,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设计图文类的劳技课程学习单要做到:精――拍摄图片反应教学过程要精选,文字解说要精炼。准――准确反应教学过程,便于学生模仿,一下子掌握方法和要领。大――针对难点操作的地方可以着重放大图示或友情提示。便于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操作,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实现眼、手、脑并用,这样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策略二 巧设栏目,循序渐进。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多层次的学习菜单,设计栏目要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借助学习单激发学生解决探究各种问题的“思维模板”,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过程投入,同时还养成了良好的技术思维习惯。

以《涤纶彩球》的学习单设计为例:

“芝麻开门”栏目引导学生了解材料工具;设计“巧手试做”栏目引导学生对照图文掌握制作步骤;设计“你评我议”栏目,让学生对作品和操作过程进行反思;设计“心灵手巧”栏目让学生对制作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创新方法进行拓展。老师在设计这些栏目时既要注意有趣味香还要注重深度的挖掘,这些环节设计不仅能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能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技术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技术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技术素养。

策略三 夯实技能,适度拓展。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互动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学习单的内容设计要注重对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引导,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再拓展内容,深化活用。

技术技能的掌握如果只是老师的单项输出,让孩子一味的模仿操练,那培养的学生只是工匠。反之如果通过点拨提升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所学的知识,探究掌握知识技能的途径,授之于渔,这样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既扎实又灵活,这样的学生才富有创造的智慧和灵魂。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单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学习单的内容不能与学生的认知基础脱离太远,可以采用“跳一跳摘桃子”的策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体验劳动与技术体验给学生带来的快乐。

以学生自学《折纸动物》制作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制作流程学习单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和制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复制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作品容易出现折错方向,翻面不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学生对关键点的分析和掌握还没有达到能自主研判的深度。为了培养学生提高关注细节的意识,在学习单中就要设置“温馨提示”、“小贴士”、“小助手”等提示栏,将制作的细节和关注点列出,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和实践,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生操作实践的成功率。

策略四 适合教育,分层设计。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是当下教育的基本命题。适合学生,是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前提。正如原省教科院成尚荣所长所说:“基础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应该关注每一个,适合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才能保证面向所有学生,也才能体现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成为真正的基础教育。”

在劳动技术课程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差异,他们各自的认知能力与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分层教学正好提供了学生适合的展示平台。

以《平结》为例,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掌握后,可以在学习单设计上体现分层的作业要求。

技能掌握 模仿制作一个平结小珠人。

灵活运用 根据自己掌握情况挑战完成一个“变化小珠人”、“旋转小珠人”、“单线小珠人”制作。

尝试有选择的拓展制作,是让孩子自己选择,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研究点来提升和巩固技能。

三、学习单的实施应用

1、凸显指导,促进反思

有了学习单使教师的教学思路变得更清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减少了繁琐而无效的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精简、有效。学习单是“做”和“回应”之间的平台,通过对学习单的进一步解读,更客观地了解学生探究活动的进程和学生的探究能力。把它作为反思工具,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指导行为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帮助教师整合和丰富自己的经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与策略。

2、梳理问题, 有序参与

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可能不是很难,但要从了解到的信息中筛选和找到最有感兴趣的问题有一定困难。学习单可以作为学生探究的工具,帮助学生把他们的兴趣点汇集起来,从中选择受关注面比较大的话题,做为探究的主题。

在小学中高年级动手操作、活动策划、设计类等劳技实践活动中,有许多活动由于活动阶段多,过程比较复杂,往往要分几个层次的探究和体验才能完成整个劳技项目活动过程。如五年级纸工《小球滞空》一课的拓展学习,通过学习单让学生的“照单干事”,体验了“猜测―选择―设计―验证―完成”五个过程,教会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学会要考虑控制变量进行实验制作,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与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

3、掌握方法,培养品质

劳技课堂需要实践操作,但是操作完成的作品本身并不是最终目标,劳技探究不仅在乎是否有动手形式的参与,更在乎是否有动脑参与的理解过程,我们应将思维的培养与具体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思维”,这样的实践指向才具有终极意义。

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单不仅可以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工具,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探究的学习能力。学习单还是指导学生的“思维模板”,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并激发创新的思维。学习单的设计与运用可以成为劳技老师实施有效性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与方法。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江苏】

上一篇:快乐中体验 体验中学习 下一篇:如何在课堂的基础上寻求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