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口译与听力》课教学探索

时间:2022-08-28 01:28:56

全国自考《口译与听力》课教学探索

摘 要: 本文运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分析了自考《口译与听力》课教学的一些制约因素,并且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自考 《口译与听力》 教学建议

“‘口译与听力’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段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基础阶段中听力和口语两门课的综合与继续”。“它是体现语言综合素质的一门课程,因此又可以说它是与其他英语专业课程相辅相成的”。“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对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并通过大量的课堂训练和不间断的社会实践,使应考生掌握基本的口译技巧,了解口译的性质,能够担任一般的汉英、英汉口译任务”(《口译与听力》自学考试大纲)。

从此可以看出自考《口译与听力》的特点:首先,它是一门实践课,学生不仅要接受大量的课堂训练,而且要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它是一门综合课,涉及到听与说两项基本技能。再次,它涉及诸如社会、旅游、环保、体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最后,由于考试形式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要有一定的技巧和心理素质。

由于多种原因,在所有科目中,该门课的过关率一直是最低的,有的考生居然连考七次多未过关,这使不少已报考考生丧失了继续学习的信心,也有人因此而放弃报考英语专业。有鉴于此,我运用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分析原因,并提出若干教学建议。

1.最优化理论与本课程的制约因素

这一理论着眼于教学过程整体最优化的效果与效率,指出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间时间消耗的合理性出发,有科学依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方案。即主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设计和实施最优化的教学方案,以最少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争取最大可能的效果,最优化既要讲效果又要讲效率,是教学最优化的共同标准。它包含以下两方面:(一)教学效率标准,即教学效率最优化。它表现在完成教学任务或目标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费用的合理性上。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必须讲究教学效率,只有省时省力的教学,才算是效率最优化的教学。(二)教学效果标准,即教学效果最优化,它表现在教学所要完成的认为或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上。他们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时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不外乎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养性)、智力体力的发展(发展性)、动机品格的培养(教育性)。无论是侧重哪一方面,只有全员达到预期的目标或任务,才算是效果最优化(巴班斯基,1986)。实际上,无论是以教学效率标准还是教学效果标准衡量,本门课都不理想。

2.影响本课程效益的主要因素

第一,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方面。(1)教学方法手段陈旧。时间精力耗费多,教学效率低。目前该门课教学方面仍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即介绍翻译技巧、相关背景知识,讲解语言点。教学手段是教材、粉笔和黑板或录音机。现代视听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还未广泛运用。(2)练习密度低,时效性差。其作为一门实践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大量地参与课内课外练习,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练习很少,再加上大班教学,学生难有张口练习的机会。第二,课程设置方面。本课程一学期的周学时为六节。表面看似乎很多,但由于其设计听与译两项基本技能,而且本教材共有22个单元,内容十分丰富,因此,教师难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三,学生基础方面。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听力理解能力差;口语差;词汇量尤其是相关重要领域如教育、科技、社会、文化、体育等方面的词汇量小;背景知识缺乏,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困难;学习方法与习惯差,比如只习惯于听讲解作笔记,不愿意参加实践训练,其结果是掌握知识不准确、不熟练,不能适应考试的节奏与要求。

3.提高本课程效益的途径

3.1优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教学中应考虑多学科之间的协调,突出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巴班斯基,1986)。本课程既包含口译又包含听力。虽然二者联系紧密,但是作为一门课程会给教学与考试带来困难。建议把听力与口译分为两门课,或者在现有模式下把该课程设置为一年。

3.2应用现代教学理论与技术,采用最优化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效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包括:(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景”的创设。(3)强调“协作学习”。(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来支持学生的学习。(6)强调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7)强调设计轻松有意义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交互性,信息的开放性与情境性,以及操作者相对自主性,等等,不仅能充分满足建构性教学设计原则的客观要求,而且为有效学习的环境创设提供了最优条件,增强课堂效益。尤其是符合本课程大班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交际过程中,师生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而形成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观摩、相互促进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但必须体现以下几个要点。

3.2.1主体性即在教学设计上保证以学生为中心:要能保证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有关的教学决策和教学活动,能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与评价。课程实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发展心智的过程,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角色,尊重个体差异。口译能力的提高主要在“学”而不在“教”。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充分交流。

3.2.2交互性要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人―机―人”的交互关系,保证师生之间你、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小组之间的交互关系,使学习在充分的沟通、合作与支持的情境中进行。这样,师生才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而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观摩、相互促进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

3.2.3信息的开放性与情境性,即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努力开放信息系统,增加学生搜寻信息的自由度,让学生能在获取大量的背景信息尤其是情境性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究等形式高效地进入知识的自主加工过程。还要创设学生赖以学习的真实的或拟真实的情景,设置相互合作与沟通的社会性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探究知识的情境性问题及建构性程序,设置灵活、轻松的教学评价等。

3.2.4有效的建构性,即无论是改进旧模式,还是创建新的模式,都必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建构意义、建构方法甚至建构人格,使教学过程充满建构色彩,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建构性学习课(黄若妤,2000)。

3.3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培养学生对英语口译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通过自由的表达、亲身的体验、角色的扮演等,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着重检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不是仅仅考查终结性考试成绩。为了突出学习过程及学生在此过程中表现的重要性,建议我们在对学生评价时,降低终结性考试成绩的权重。(见下表)

3.4选择最优的课堂教学结构、内容、形式和方法,以及它们的最优结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巴班斯基认为为了形成学生必要的技能和技巧,各科要优选必要数量的练习。教师应着眼于通过一两个练习把一般方法告诉学生,使他们理解这一类型的题目。教师越是能较快地学会通过某一个练习或某一个习题得到最大的教学效果,他就越能较快地掌握选择最低必要数量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的技能。就本门课而言,针对学生的不足,具体实施如下。

(1)听力训练:听重点;听主要内容;听关键信息,如:数字、地名;听原文的发展层次;听原文的思考逻辑;听原文的文体和语气,如:正式或非正式、庄重与轻松等。该训练可通过外语听力,汉语和外语口语篇章分析,逻辑思维分析等项目进行。

(2)外语高声朗读训练:以口译题材文章或口译参考答案为朗读素材;注意语音语调、节奏与韵律、有关词汇、措辞和句型。同时,掌握并且熟练应用套句。也可借鉴同传训练中的“跟读”方法,如:有稿跟读。

(3)记笔记训练:英或汉,或英汉混杂,通常选听者的第一反应。重点记:数字、年代、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学习速记;养成用符号、缩写词首字母等记录信息的习惯;通过关键信息,如:英语中的动词、名词、连词,汉语中的动宾结构等,理清原文的发展层次,找到原文的内在联系,如:对比与对照、指代与重复因果关系。

(4)视译训练:双向(英汉、汉英)口译,边阅读边口译,译文应不受原文文字结构的限制,应努力做到口译流利,对于长句或复合句,学会按语意分隔,然后通过补充说明、连词、指代词等连接。

(5)单句口译或逐句口译训练:熟练掌握数字、地名、人名和组织名的外汉、汉外对译;熟练掌握各类场合、情景下的外、汉套句或常用句型;熟练掌握外语和汉语中的习惯用语或成语的译法。

(6)逐段口译训练:从一分钟的量过渡到三、五分钟的量:套句;增减词训练;复合句变并列短句;分隔长句训练等。

3.5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整体结构模式。

如果单纯依赖课堂教学,是难以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而完全依靠课外训练也不符合实际。因此,课外延伸正是一条连接二者的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由此,科学地设计科内外的教学―活动方案无疑是增强课堂效益的最好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口译能力的结合点,是提高口译整体效益的基本保障。比如成立学习小组。

参考文献:

[1]黄若妤.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电化教学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00,(二).

[2]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3]口译与听力自学考试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委员会,200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关于学前视障幼儿精细动作的培养 下一篇:走出企业绩效管理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