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教学纪实与评析

时间:2022-08-28 01:15:47

“比大小”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7“比大小”。

教学策略: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凌乱的小动物中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在“公平”与“不公平”中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每桌两人准备4只兔子、4只小羊、5只小熊、3只小猴的图片以及一张粘贴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物体多少

1.看一看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今天森林里要举行拔河比赛,大家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家庭来了?

生:兔子家。

生:小羊家。

生:小熊家。

生:小猴家。

2.数一数

师:各个家庭来了几只呢?

3.理一理

师:现在这些小动物就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想请大家帮忙把每个家庭的运动员们整整齐齐排好队伍,也就是把动物头像粘贴在下图中。(同桌发一张粘贴表,下图。学生活动。)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创设森林拔河比赛让学生备感亲切,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数数、整理出需要比较大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说一说

师:请整理又对又好的小组介绍自己的经验。(学生用的是图片。)

生1: 生2: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有条理!

评析:比较两个物体数量上的多少,最基本的方法是一一对应,让学生通过整理既复习了前单元“比多少”的基本方法,又为下面教学比大小做好铺垫。

二、 合作操作,感知数的大小

1.同桌设计比赛方案

师:刚才我们已经整理出了4个家庭,那么哪个家庭和哪个家庭比呢?请同桌两人商量一下,来说说谁和谁比。(同桌商量)

2.反馈汇报,教师板书

方案一:小兔家――小羊家

方案二:小兔家――小熊家

方案三:小兔家――小猴家

方案四:小羊家――小熊家

方案五:小羊家――小猴家

方案六:小熊家――小猴家

3.认识“=”

师:在这么多种方案中,你觉得哪一种最公平?为什么?

生:小兔家和小羊家一样多,都是4,最公平。

师:你怎么知道小兔家和小羊家一样多呢?(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生:因为它们都有4只。

师:像这样两个物体一样多,在比较的时候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生:等于号。(教师板书“=”,并跟读“4=4”。)

师:读一读“=”,说一说“=”样子,上下两条一样长的直线。写一写“=”。

师:在本子上用格尺写一个“=”。(学生在本上写,师指导)

师:比一比,同桌之间比一比谁写得好。

师:谁也能用“=”来说一说?

生1:1=1、2=2……

生2:1+1=2。

生3:5-2=3。

生4:学边拿出自己的手,边做手势边说,一只手+一只手=一双小手。

生5:老师说过:努力+聪明=成功。

…………

师:小朋友们真是善于发现。

评析:让学生说一说哪里见过“=”,不仅巩固了“=”的意义,而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生现实学习起点。

4.认识“”

师:除了“=”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数学符号是比较大小的?

生1:“>”“

生2:“+”“-”。

生1:“+”“-”不是比大小。“>”“

师:说的很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可以用“>”“”或者“

生3:小兔和小熊家比赛,小熊家多1只,所以小熊家赢了。

师:你怎么知道小熊家多呢?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学生活动。)

生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小熊家有5只,小兔家有4只,5大于4,所以小熊家多。

生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小熊家摆了5只,小兔家摆了4只,小熊和小兔一一对应,小熊比小兔多了1只,所以小熊家多。

师:这两个小组的同学,方法真不错。用的是一一对应方法的小组,请举手,很好,这是一种很好的比较的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小熊对应1只小兔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小熊多,小兔少,所以我们说5>4。(教师板书。)

师:还有谁想说,哪两个家庭比赛,能用上“>”或者“

生1:小熊和小猴家比赛,也是小熊家赢。5>3

师:那么谁输了?为什么?

生(齐):小猴家输了,它家少一些。(教师引导出3

生2:老师我觉得4只小兔和3只猴子比赛,不一定小兔赢,因为小兔子太小没力气,小猴有力气。

生3(很兴奋):小兔子力气小。那它就输了。4

师:刚才,这两名小朋友考虑很全面,不仅想到个数还想到谁重一点,很厉害。(教师竖起大拇指表扬。)如果比较谁多谁少,看数量,4还是大于3。(学生点头。)

师:大家开动你聪明伶俐的小脑袋,说说“”的形状各像什么呢?

生1:大于号像小燕子的嘴巴。

生2:大于号像小鸡的嘴巴。

生3:小于号像我的手的形状。(学生做手的形状。)

生4:两个符号组合在一起像个笑脸。

…………

师:(为学生鼓掌)你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我们怎么用手势表示“”呢?(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5.进一步认识“=”“”

师:下面请大家观察黑板的算式,小组讨论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生1: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

生2:大于号的左边是大的数,右边是小的数。

生3:大于号的开口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开口大,朝大数。

生1: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

生2:小于号的形状正好与大于号相反。

生3:小于号的左边是小的数,右边是大的数。

生4:小于号的开口也是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尖头小,对小数。

(课件出示)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边读边做动作。)

(师指导书写“”。)

讨论:假如你是小羊家的一员,你希望和哪个家庭进行比赛?为什么?

生:我希望和小兔家比赛,因为我们两家都是4只,比较公平。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大小,接下来,老师想检验小朋友们掌握的情况,你们有信心去迎接挑战吗?

生(齐):有!

评析:“”的区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理解它们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区别并加以概括。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识

1.画一画、填一填

画的和同样多。

画的比多一些。

画的比和少一些。

2.5>()

3.在方框中画圆圈

4.这里有1、1、2、3、4、5、=、>、

评析:开放题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去想,不要求学生找出所有的答案,只要正确的即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结论的不确定性。

四、课堂总结

师:小朋友们,一节愉快的数学课就要结束了,谁想说说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吗?都学到了什么?

生1:这节课我认识了“>”“

生2:我知道了比较物体时,要一个对着一个。

生3:这节课我学得很轻松很愉快。

师:小朋友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

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用数学,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在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素材,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家庭拔河比赛。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情境,展开了 “数一数”“理一理”“摆一摆”“比一比”活动,将“=”“>”“

2.保留更大空间,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会。在课堂实践中,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说和做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能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为此,我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积极地探索知识海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当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时,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能力,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3.建立对话的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这节课中我和学生的交流自然和谐,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实现平等对话。如: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里用到“=”吗?学生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并没有阻止学生有创意的回答,而是建立对话的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

从练习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走过场,而是互相探讨着、交流着。对于“5>”,学生刚开始答得比较散,后来有学生就说:我能一次说几个答案。还有学生说:我能全说出来。于是学生开始交流、讨论、总结。然后:“1

4.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这节课中教学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原因是学生在动物的体重上停留一段时间。比如有部分学生觉得拔河不仅和动物的个数有关,而且和动物本身的重量也有关。4只小兔有可能小于3只猴子,4

评课:

本节课金老师在学生能够初步比较物体的多少,以及部分学生已经模糊地知道“=”“>”“”“”“

教材中提供的“猴子分水果”的情境过于简单,比较大小的素材过于单一。所以金老师大胆舍弃原主题图,创设了森林里4个家庭拔河比赛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让学生备感亲切,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数数、整理出需要比较大小的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比较“大小”的存在。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本节课金老师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凌乱的小动物中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比较两个物体数量上的多少,最基本的方法是一一对应,让学生通过整理既复习了前单元“比多少”的基本方法,又为下面教学比大小做好铺垫。

在“公平”与“不公平”中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并认识符号“>”“”“

上一篇: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讨 下一篇:PUSH注册机制在JAVA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