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实践与创新

时间:2022-08-28 12:00:11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实践与创新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应该具备一个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不仅仅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质量的提高,还牵涉到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水利水电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的重点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有必要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在施工中技术与管理的不断创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创新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强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技术以及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筑施工中,技术和管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味重视资金和技术,忽视科学制度和管理方式,就会使得整个工程缺乏一个质量保证。也就影响其社会和生活提高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整个水利工程中,一定要注意将施工管理工作与专业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会充分发挥工程的作用,为工程质量做保障。水资源的性质就是它的环保性以及可再生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对它的利用需要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因此,技术是保障工程顺利竣工的关键性因素。以下就对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几种技术进行阐述:

(一)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

施工导流都是为了对河道来水进行控制,掌控水流时段和水流流量。导流方案的选定,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渡汛。事先要做出周密的设计,施工导流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工程特性来制定方案,所以在进行施工导流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知识,还要对地理知识和气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围堰是导流工程中的临时性挡水建筑物,围堰要占用河床,水流对围堰的冲击力特别大,所以围堰一定要坚固可靠,要全面考虑结构复杂性与稳固性,减少因过水面积狭窄,水流加快,流量加大。土石围堰施工接头处理,通过扩大接触面嵌入岸坡,以延长防渗体的接触,防止集中绕渗破坏。混凝土围堰应建在岩石地基上,挡水水头高,底宽小,抗冲能力大。

(二)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特点是使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掺和料、水、外加剂、砂和分级控制的粗骨料拌制成混凝土,采用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运输及铺筑设备,用振动碾分层压实。碾压混凝土坝既具有混凝土体积小、强度高、防渗性能好等特点,又具有土石坝施工程序简单、快速、经济、可使用大型通用机械的优点。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措施和表面防裂,采用低热大坝水泥、多掺粉煤灰、用冷水拌合、对骨料预冷降低浇筑温度,对于浇筑层顶面防裂,通常采用尽量缩短层间间歇的方法,在下层顶面未出现接应力前应及时覆盖新浇混凝土。

(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也开始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来提高技术水平比如GOS技术通过测角、测距来进行地面定位,满足测量需要。使用CAD技术来加强构图能力和减轻运算压力。使用GIS和数据库技术帮助工作人员获得精准数据,并进行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二、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现状分析

(1)有些工程施工技术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阻碍工程的顺利进行。各个工程项目进行都需要相应的设备进行操作,设备的状态良好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程和结果,一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使用的设备过于陈旧,尤其是大型的设备,由于长久失修或者设备比较落后,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技术施工过程中,落后的技术设备很难承载高负荷的工作压力,稍不注意设备很可能会停止运作或者发生故障,给水利水电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和难题。因此,在技术设备选取上要谨慎,尽量使用先进保险的设备进行施工,从而减少施工中遇到问题的可能性。

(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的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创新意识。水利水电工程能否顺利发展大部分取决于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的质量保证是水利水电行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施工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的好坏,一个有着高素质的团队共同进步,会带来高品质,高质量的结果和成就,反之则不然。然而要想确保施工的质量,必须要严格要求施工技术人员个人的整体素质和团队意识,在工作上有责任心的人员对施工也是兢兢业业,毫不马虎。急于求成而不思进取的人则不能给予信任与依赖,为了工程的质量保证在选拔人才方面要慎重考虑,综合多种条件对比选拔,争取取得高素质,高水平,有上进心和责任心的好员工,对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建筑的发展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不仅对技术人员有利,而且会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3)由于资金等投入力度不够,很难对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技术的进步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步的前提表现,然而技术的研发与进步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充足的资金是技术发展和研发的坚实后盾。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水利水电施工对技术的研发资金的投入微乎其微,技术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不利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发展。若想使得施工技术顺利研发与进步,就要投入相应的资金支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完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此外,可以通过聘请一些资深的水利水电技术讲师,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传授,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水平,启发他们不断追随先进的技术理念。

三、施工技术及创新管理措施

(一)技术管理

该类工程的施工地点一般为偏远的郊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生活条件艰苦,而水利水电工程规模较大、施工时间长,要求高,技术复杂,相较其他工程,不稳定因素较多,对于各种因素进行技术管理是讲技术与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并有机结合,使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健全管理制度

先对于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各项设备的名称、功能、检修时间、检修周期、运行流程及特点等,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制定相关的制度,如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等。组织技术骨干人员讨论设备常见的问题,一般故障的表现、诊断方法、检修措施、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共同讨论总结出系统的设备故障处理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相关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在运行的过程中,将两票三制措施落实到位,换班时应做好相应交接工作。严密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包括各类仪器的指示、运行情况、定期检查、人员操作规程等,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妥善解决。

(2)技术组织管理

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使发电厂、各个车间、班组人员的技术管理工作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个人。设置技术信息制度,包括信息的采集、记录、各种事故的详细情况、故障分析、诊断、解决措施等,并给予该类信息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总结会议活动,以此作为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经验的交流与总结、技术互通有无、各类问题的讨论、分享成果等。对于设备运行状况的信息也应做详细的统计,制作出故障及故障的正太分布图,分析出现问题较为集中的方面,并根据该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能够有效的确保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及延长其使用寿命。在设备的技术资料管理方面,包括设备的设计图纸、各项状态的参数、数据、表格、调试记录、检修频率等,应抽调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并及时更新信息,保证该类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建立档案,合理归档,便于查阅及管理。

(二)设备检修

在工程建设的实践活动各种,技术人员应做到认真、细心、敏感,掌握设备的各项性能、特征,并在设备出现细微故障征兆时,及时发现,及时实施各种措施,将故障情况扼杀在萌芽状态,并对设备的性能进行优化改造,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设备检修的频率,通过经验总结减少检修的耗时、简化工序。这也是技术人员需要在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后,努力专研,才能做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革新是不可避免的,技术人员应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熟悉新的设备、生产流程,掌握新设备的日常保养及检修技术,使其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出各项优越的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三)强化人员技能素养

该项目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作,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相较一般的岗位更加严格,因此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及学习,提升其技能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建设企业可以与培训机构进行联合,或者自行组织培训班,在企业定期举行知识讲座,对于新型技术、疑难问题、相关技术细节等在理论上进行进行详细讲解,再组织培训的员工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将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实际形结合,及时进行知识信息犯规,并且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能力。在培训学习之余,还可以将该类技术人员进行分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还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良好的学习风气及企业文化,做到不仅技术能够与时俱进,企业的风气也较为良好,防止人才流失。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仍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地共同发展与和谐。

参考文献

[1]王彪.浅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6)

[2]邓月辉.对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监理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1(02)

[3]林武君,欧逢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0(10)

上一篇: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现状与未来 下一篇:水利工程建筑质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