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棉花高产创建的理论基础及改进技术

时间:2022-08-27 10:18:21

芜湖市棉花高产创建的理论基础及改进技术

摘要 阐述了芜湖市棉花高产创建方案制定的理论基础,并从配置合理的群体密度与株行距、改良湿润灌溉措施、合理重施盖顶肥等方面总结了改进技术。

关键词 棉花;高产创建;改进技术;安徽芜湖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067-02

Theoretical Basis of High-yield Establishment of Cotton and Improved Technologies in Wuhu City

FANG Yin-lai 1 QIANG Gang 1 ZHANG Jie 2

(1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Fanchang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Fanchang Anhui 241200; 2 Fanyang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Fanchang County)

Abstrac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high yield establishment scheme of cotton in Wuhu City were elaborated,and the improved technologies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configuring reasonabl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pacing,improved wetting irrigation measures,applying cover top fertilizer reasonably etc..

Key words cotton;high-yield establishment;improved technologies;Wuhu Anhui

芜湖市棉花常年种植规模4.6万hm2左右,按区域土壤类型分:无为县、繁昌县、三山区以长江冲击平原为主,土层深厚,透气性强;南陵县、芜湖县主要是丘陵棉区,土壤类型多是红黄壤,有机质含量低,透气性差。连续几年,芜湖市棉花高产创建项目(主推品种为杂交棉)开始实施,各县、区因地制宜,制定了一些成功的技术方案,部分技术改进措施在生产示范中增产效果明显,广大棉农也有不少成功的创新点,有的技术在传统技术基础上有了重大改进与突破,对高产创建活动做出了较大贡献。现就有关技术改良进行分析,以期对棉花生产发挥应有的作用。

1 高产创建方案制定的理论基础

芜湖市棉花高产创建方案以群体平衡与最佳环境利用理论为基础。棉花高产,取决于棉株群体光能利用状况。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棉花个体发育基础,从而决定了栽培为造就一个合理的动态群体结构,即密度、行株距合理配置。再通过投入相对又较小的措施,即技术手段,以及棉田管理措施综合作用达到最佳平衡效果。沿江棉区水源条件良好,多数棉田灌溉取水方便;常年“梅雨”季节明显,6月雨水多,光照少;“三伏”天温度高,遇到午后“热暴”(高温天气午后阵雨)多的年份,花蕾脱落严重;秋后8月中下旬天气转凉,棉花开始大量结桃,大多又因缺肥造成早衰。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棉花有效花期也在延长。另外,长江冲积平原与丘陵棉区的环境又有差异,沿江平原棉区为砂壤土,透气,早春增温性能好,但保肥性能差,棉农俗称“发小不发老”,即苗蕾期生长快,后期容易早衰。丘陵后山棉区相反,营养架子迟迟搭建不起来。但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高产棉田产量水平都能达到皮棉1 800 kg/hm2左右。

2 改进技术

2.1 配置合理的群体密度与行株距

2010―2013年经过多年的调查,产量达到1 500~1 800 kg/hm2的高产棉田,洲区种植密度变化范围为1.9万~2.4万株/hm2,宽窄行配比为畦面行(宽行)100~120 cm、沟行(窄行)60~70 cm,单垄棉田畦宽在120 cm左右,每畦移栽1行;丘陵区棉花密度的变化空间2.3万~2.6万株/hm2较为合理,宽窄行分别为80~100、50~60 cm,其中:水改旱田以单垄单行最佳,垄宽100 cm左右,密度2.2万株/hm2左右,但是要求起高垄最理想,垄高60 cm,围沟、腰沟要更深,防止雨后积水。

2.2 耕作层全层撒施、重施基肥

改传统的棉花板茬穴栽为开沟栽,或者翻耕同时,全耕层施足基肥后开沟移栽[1]。从调查明显表现,几乎按传统方式穴栽,或者油菜茬板茬打宕穴栽的棉田,很难实现创建高产目标。笔者分析认为,现在推广应用的是杂交棉品种,杂交棉高产栽培特点就是将充分发挥个体的生产力作为提高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的主要途径。即株高达120~140 cm,果枝台数20~22台,果节量达到100~130个,单株结铃数达50~70个。这样要充分利用大个体的发育,提高生物学产量,使营养生产与生殖生长平衡,才能达理目标要求的单株成铃量。通过试验表明,传统的穴栽,由于密度稀,基肥使用复合肥最高不能超过180 kg/hm2,过量就会造成烧苗,或者僵苗不发,高产棉田基肥用量必须达到总量的30%以上,其中,磷、钾肥要超过40%,点宕穴施不可能完成,必须耕作层全层施肥,特别是丘陵保肥能力好的土壤,基肥用量可以达到35%左右,更不能在小苗根系边集中穴施。尤其是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差,将磷肥全耕作层撒施,使其分布于整个土壤耕作层,更利于作物根系吸收利用。据试验表明,撒施在土壤中的磷肥与集中穴施在土壤中的磷肥相比,扩大了与作物根系的接触面,更有利于作物吸收,前者提高了肥料效率,没有条件撒施的,开沟条施也比穴施效果好。

2.3 改良湿润灌水措施

沿江地区,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温、光条件对棉花生长极为有利,也是棉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关键时期[2];同时,过高温度、伏旱和“热暴”又是造成棉花落蕾、落铃的主要障碍因素。受水改旱棉田相对比较稳产、创建高产也比较容易的启发,笔者设计洲地、岗地棉花在伏天湿润灌水的方法,可以解决棉花脱落率高的问题。沿江水资源丰富,为湿润灌溉提供了条件。灌溉方法:在8:00前或17:00后用地表水,小水泵漫灌取代大水漫灌,不能过快,也最好不要使用地下井水灌溉,田沟水深控制在畦面湿润即可,水层不能超过垄面。一般年份灌溉1~2次,重旱年3~4次,灌溉棉田正常比不灌溉田增产8%~20%。

2.4 合理重施盖顶肥

沿江区域“梅雨”季明显,一般6月阴雨连绵,光照少,棉花苗蕾营养生长偏嫩,偏旺,伏前桃占的比重很小;伏桃如果受到热暴天的严重影响,花蕾脱落重,成铃率低[3];高产棉田秋桃一般达到40%,这是棉花产量重要的构成,秋桃低于25%,产量水平就达不到创建指标。传统的补施盖顶肥的观念要彻底改变,合理重施盖顶肥也被棉农广泛接受。对洲地“不发老”的棉田特别要求是:在立秋前后视棉花长势,施尿素225~375 kg/hm2,可增产10%~20%。棉花生育后期9月超常量喷施4%~5%尿素,可取得明显效果。方法是于16:00以后用小孔喷雾器,每7 d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可有效增加后期结铃数和铃重,单株结铃数可增加5~15个,铃重增加0.2~0.7 g。丘陵后山区岗地盖顶肥施尿素180~300 kg/hm2,岗地叶面肥喷施时间要提前到8月下旬,水改田不建议后期喷施叶面肥。

2.5 塑造理想株型,全程化调

塑造棉花理想株型和合理群体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获取棉花优质高产的重要手段是化学调控。以前助壮素在棉花上一般使用2次,现在应喷4~5次。6月中旬梅雨季,用25%助壮素40 mL/hm2控制旺苗(丘陵岗地可不用);6月底(盛蕾初花期),用助壮素60 mL/hm2控制株高[4];7月中旬(盛花期),用助壮素90~105 mL/hm2;7月底(盛铃期),用助壮素180~210 mL/hm2,喷于棉花上中部,控制株型,推迟封行(单垄单行封行迟的棉田可不用);8月中旬(打顶后7 d),用助壮素225~300 mL/hm2封顶,喷于棉花顶心和边心,以化控代替人工摘边心。最后一次所有棉田都必须使用,而且用量根据棉花长势要求到位。在多雨年份或水肥足、长势旺的棉田,用药量可适当增加。均匀喷洒不重喷,既要确保化控效果,又要防止化控过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3 参考文献

[1] 宋福.甘肃省棉花高产创建成效显著[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3):13-14.

[2] 王朝霞.甘肃棉花高产创建成效显著[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22):11.

[3] 沈荣果.2009―2012年南阳市棉花高产创建的成效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9):60.

[4] 于佃平,姜明凯,闫红芹,等.夏津县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的措施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7):75-76.

上一篇:牡丹江市膜外栽烟种植技术及优势 下一篇:不同遮光度对蒙山丹参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