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菊常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时间:2022-08-27 10:08:35

贡菊常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

摘 要:正确识别贡菊病虫害,开展综合防治,对保持生态平衡,防止农药污染,保护贡菊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贡菊;病虫害;综合防治

贡菊具有疏散清热、平肝明目,消除疲劳等功效。既是中药材,又是饮料佳品,享有“菊中之冠”之美誉,驰名中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贡菊是一种见效快、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由于贡菊生长期内,病虫害发生种类较多,菊农防治难度大,因此正确识别贡菊病虫害,开展综合防治,对保持生态平衡,防止农药污染,保护贡菊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病虫害识别

1.1 霜霉病

1.1.1 发生与危害 该病由真菌寄生引起。以菌丝在留种兜部越冬。春季为害菊苗,多雨时病害传播速度快,往往造成死苗。夏季病菌潜伏在病株上越夏。9月中、下旬,湿度大、多雨或昼夜温差大易流行,可为害至11月上旬。

1.1.2 症状识别 叶片发病为主,叶柄、花梗、嫩茎亦能受害。叶片发病正面产生褪绿不规则斑块,叶缘微上卷,叶背面有白色霉层,后期叶片枯死变褐。

2 黑斑病(褐斑病、叶枯病)

2.1 发生与危害 该病由真菌寄生引起。病菌在枯死枝叶残体上越冬,次年春产生分生孢子,侵染下部叶片形成病斑,病害从4月份下旬发生,直至11月上旬。6月上旬至7月上旬梅雨季节病害扩展蔓延较快,8月份高温干旱时,病害发展缓慢,9-10月份生长旺盛,株间荫蔽,湿度增大,利于病害扩展。多雨年份病害易流行。

2.2 症状识别 叶片发病,初为淡黄色圆形小点,以后扩展成圆形褐色枯斑,或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病斑周围有褪绿晕圈,多个病斑可连接成大斑,病斑上后期可看见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叶片枯死后不脱落,悬挂于茎杆上。

3 花叶病(病毒病):

3.1 发生与危害 该病系病毒侵染引起。病毒在留种母株内越冬,次年分根、扦插繁殖时,随之幼苗带毒。另外蚜虫、叶蝉等害虫亦可传毒。

3.2 症状识别 呈全株发病。病株心叶黄化或花叶,叶脉绿色。也有的叶片暗绿色,小而厚,叶缘、叶背呈紫红色。

4 蛴螬

4.1 发生与危害 蛴螬是金龟甲幼虫的总称,俗名“白土蚕”。种类很多,但大都每年发生一代。成虫6、7月份大量出现,7-9月份是幼虫为害期,10月份后幼虫转移到土壤深处越冬。成、幼虫均可为害,幼虫主要为害幼苗、幼根,成虫食叶片。

4.2 识别 蛴螬体肥大弯曲近“C”形,白色或黄白色。体壁较柔软,多皱。头大而圆,褐色或红褐色。胸足3对,腹部10节。

5 地老虎

5.1 发生与危害 地老虎种类较多,皖南山区歙县多为小地老虎,年发生4-5代。低龄幼虫取食嫩芽嫩叶,3龄后潜入土表,昼伏夜出。取食叶片成缺刻,或咬断幼苗、幼茎等。

5.2 识别 老熟幼虫体长37-47mm灰褐色,体表布满黑色圆形小颗粒,有深褐色纵带2条。胸部3对足,腹部4对足。

6 蚜虫

6.1 发生与危害 每年可发生20多代,上4-11月份均可为害。春季有翅蚜飞到上为害,并可孤雌生殖繁殖下代,深秋又产生有翅蚜,后在越冬寄生上产卵,以卵越冬。

6.2 识别 为害蚜虫主要是棉蚜,体长1.5-1.8mm,夏季多为黄绿色,秋季多为棕黑色。有胸足3对,腹部后面两侧,有一对圆形的管状突起。

7 菊瘿蚊

7.1 发生与危害 幼虫在生长点附近幼嫩组织内吸食汁液,刺激组织局部膨大,形成瘤状虫瘿,消耗植株养分。年发生5-6代,以九月份现蕾前为害对产量影响最大。

7.2 识别 幼虫体长3.5-4mm,纺锤形,橙黄色,蛆状。

7.3 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数量受气候,虫(菌)源天敌,农业生产活动等因子的影响,而不断发生消长变化。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必须根据其发生特点,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和自身的补偿能力,严格按照防治指标,科学合理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力求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1)病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1)清园。收获后,集中烧毁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2)选择健壮无病植株留种,培育壮苗。3)实行轮作换茬。一般需两年以上。4)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不偏施氮肥,清除杂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5)科学用药:防治霜霉病选用霜霉威、力克霜、甲霜灵猛锌、乙磷铝猛锌、可杀得等;防治黑斑病选用烯唑醇、多菌灵、等量式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防治花叶病可选用病毒A、菌毒清等。在病害发生初期喷雾防治。

(2)虫害综合防治主要措施:1)秋季收后深翻土地,消灭越冬虫蛹。2)春季铲除杂草及田边游草,减少害虫栖息场所。3)避免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料,防止金龟子成虫产卵。4)科学用药,规范药剂防治技术。只有当虫害达到经济危害水平时,才可选择性地使用药剂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地下害虫选用辛硫磷、BL乳剂等进行药液灌根,或拌成毒土撒施根际附近,并浅锄一遍。防治鳞翅目叶面害虫,选用BL乳剂、阿维菌素、苦参碱等。防治蚜虫类害虫,选用蚜虱净、扑虱灵等。防治菊瘿蚊选用辛硫磷、氯氰菊酯等。药剂选择要注意轮换使用,开花前20天内禁止施药。

上一篇:探讨侯马市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