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27 08:28:57

动漫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加上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和发展,艺术类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加大,在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为能准确了解和把握2017届毕业生的安排与就业的基本意向,以及影响他们就业的相关因素,进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促进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我们于2016年6月,对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即将升入大四的2013级学生进行了就业意向调查。

关键词:动漫类;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46-2

1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涉及动画专业的二维、三维、漫画插画、动漫衍生产品、动画数字娱乐、转本六个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数字影视特效、媒体包装、网络多媒体、数字娱乐四个方向,回收问卷351份,有效问卷342份(男女比为150:192),问卷有效率为97.44%。

2 调查结果分析

该调查主要从学生的择业态度、就业意向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

2.1 毕业生的择业态度

①关于就业形势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就业形势持“形势较好,容易就业”的比重占3.22%;持“形势正常”的比重为26.61%;认为“形势严峻,就业困难”的比重占41.23%;对此“不了解”的比重为28.95%。由此可见,学生面对就业现状存在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②对于自身就业状况的态度,调查表明,对自身就业状况持“很乐观”心态的比重是18.13%,持“有难度但能克服”的比重是63.16%,两者总比重是81.29%。从中不难发现,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状况的心态是基本稳定的,且是积极向上的。但持“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和“其他”心态的毕业生仍然占有不小的比重,为18.71%。

③关于择业观念,调查表明,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占40.94%,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占40.35%,选择“继续深造”的占7.60%,选择自主创业的占7.89%,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其他”的占3.22%,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其实对就业和择业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基本都抱持积极的就业态度,还是比较理智地面对毕业就业环节。

④对于毕业生自己目前所处就业状况,调查表明,“已就业”的学生占2.92%,“意向就业”的占24.56%,“正在

寻找中”的占48.54%,“拟出国”的占7.31%,“拟考研”的占7.60%,“准备自主创业”的占5.56%,由此可见,学生们面对就业,主动出击的学生占大部分,且目标基本明确;但是仍然存在不想就业的学生,“暂无就业意向”的占3.51%。

⑤对于创业的态度,调查显示,“在创业准备中”的占0.88%,“正在考虑”的占7.60%,“对创业不清楚”的占21.05%,“不创业”的占70.47%。这表明,随着国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学生已不在局限于择业就业的模式中,毕业生存在创业意向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大。

2.2 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①对于优先考虑的就业区域,调查表明,希望到“江浙沪地区大中城市”的学生比重最大,占70.47%,其他依次为“广州、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占8.48%,“京津地区”占6.43%,“江浙沪地区县以下小城市”占6.14%,到“中部大城市”、“东北三省大中城市”、“西部大中城市”的学生比重都比较小,分别仅为4.97%、2.05%和1.46%。可能由

于学校处在南京,再加上生源的分布,绝大部分学生愿意留在江浙沪区域,选择去中部、西部等中小城市的学生较少。

②对于意向行业和行业性质的选择,调查表明,毕业后32.75%的选择“IT与通讯业”,11.11%的选择“金融、证券、保险业”,33.92%的选择“商贸业”,55.85%的选择“新闻出版业”,15.20%的选择“政府机关”,6.73%的选择“房地产业”,9.94%的选择“旅游交通民航业”,3.22%的选择“制造业”,3.51%的选择“医药食品业”,2.63%的选择“电力、石化等能源业”;对于行业的性质,选择“民营企业”的学生比重为15.50%,选择“国营企业”的比重为38.60%,选择“外资企业”的比重为36.55%,选择“私营企业”的比重为16.67%,选择“合资企业”的比重为12.57%,选择“政府机关”的比重为15.79%,选择“自主创业”的比重为23.98%。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于行业的选择已不再只要求专业对口,已开始面向多种行业,更加多元化的去就业,符合国家倡导“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整体就业政策。

③对于就业岗位初始月薪最低要求,调查数据表明,对单位提供的初始月薪最低要求在“2001-3000元”的毕业生占42.11%,“3001-4000元”的占36.26%,“4001-5000元”的占9.36%,绝大多数毕业生关注单位提供的工资待遇,并且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2.3 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①对于择业前考虑的首要因素,调查表明,考虑“个人发展机会”的学生占38.60%,考虑“经济收入”的占23.98%,考虑“工作稳定性”的占11.70%,考虑“个人兴趣”的占11.99%,考虑“专业知识的应用”占7.02%,考虑“生活环境”的占4.09%,考虑“找到一份工作就好”的占1.46%,“由家长决定”的占0.58%,“其他”的占0.58%。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最看重个人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收入等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因素。

②对于影响毕业生择业决定的因素方面,调查表明,毕业生在做择业决定时,主要从“个人发展空间”、“薪金福利”、“地理位置”、“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行业发展空间”这几个方面考虑,分别占的比重为53.51%、53.22%、46.20%、46.20%和31.87%。从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于与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因素的重视性。

③对于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方面,调查表明,随着媒体的发展,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其中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大,绝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承载和传达。通过“老师、亲戚朋友”的比重为30.70%,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比重为13.16%。

④对于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最缺乏的素质,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缺少“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此,在校期间,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践十分有必要。另外,有26.61%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欠缺“沟通协调能力”,缺少“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占16.37%。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还需要增加交流沟通以及抗挫折方面的能力训练。

⑤为促进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学生希望学校能从多渠道去帮助大家获取信息和机会,以及能力的提升。“为同学多提供实践机会”占比最大,达78.36%,“多联系用人单位”占47.66%,“加大就业信息密度”占46.20%,“多开设创业指导”占29.53%,“召开校友座谈会”占10.82%。

⑥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最希望获得的信息,调查表明,希望获得“用人单位信息”的比重占48.54%,希望获得“应聘技巧”的比重占40.06%,希望获得“专业出路”的占39.77%,希望获得“职业规划辅导”的占25.15%,希望获得“创业指导”的占17.25%,希望获得“求职心理辅导”的占11.40%,由此可见,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是最大的,同时缺少应聘技巧的练习。

3 思考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面临毕业时的就业心态比较理性和稳重,基本的就业期望与自身状体符合,能够注意到自己的就业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并且能够主动利用多种资源来帮助自己就业。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就业定位,求职主动性较差,认为没有适合自身的工作机会和岗位,或者不愿意到西部等地区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观念。

3.1 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促进毕业生求职能力

学校在开展课程设置时,应适当增加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就业与职业生涯辅导。在开展课程学习的同时,应适时开展介绍社会现实状况,注意引导大学生将自身兴趣、职业理想、职业能力等结合起来形成职业意向,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活动。

3.2 加大信息的收集和,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学生对信息资源利用的不高,是影响学生顺利就业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学校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收集需求信息,并给学生;同时建立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的双选,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

3.3 加强基础文化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的衔接,拓展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生所学为艺术类专业,如能真正做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是大家共同期盼的,但艺术类岗位的短缺,若要求专业对口,那必将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就业。因此,扩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空间是必须要去实现的。庆幸,学校与学生都已经在做尝试,学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更多的提供就业渠道;学生打开了思路,将自己在校内所学和在校外所学结合起来,扩大就业领域。

3.4 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自我调试

大学生在就业地区、期望的职业和薪酬方面都有趋同的现象。都愿意选择经济发达地区、都倾向于工作待遇好、发展好的工作。这个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自身间的竞争,造成了同学之间的就业困难,而且对整个资源的利用上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应该将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国家、社会的需求进行融合,转变不恰当的观念,正确定位自己的求职意向,放开眼界到更大的地域范围、行业范围和单位性质范围去寻找自己的位置。求职就业本就是大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评价自己,科学确定目标,用于面对各种竞争。毕业生应该面对现实调整就业预期,就业第一份工作并不能判定一生,可能经过三到四次的职业调整,才能做好匹配。

3.5 增强大学生创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

在社会越来越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时代,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也有待开发。艺术类学生作为本身具有很大创业潜力的群体,其实学校更应该多关注、多培养,通过增强对他们的创业指导,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来打动就业,让更多的学生从向职位拥挤到创造职位去发展。因此,面对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学校可以根据相应的政策去设立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课程,提高学生运用掌握的艺术技能去解决问题,激活艺术类学生的创新潜能和主动性,并将之付诸创新创业的实践。

上一篇: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港口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