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的课堂高效了吗?

时间:2022-08-27 08:05:18

今天,你的课堂高效了吗?

【摘要】在倡导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的今天,很多教师依然固守着传统课堂这方阵地,“传统”与“高效”存在着怎样的差异?笔者从教师定位、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进行了PK。

【关键词】传统课堂;高效课堂;对比

高效课堂这一概念,已经被来越多的教师所熟悉,然而什么是高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如何使之成为有效的乃至高效的?其与传统课堂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优势?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我们的音乐课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是否能用音乐最强烈的力量撞击学生的心灵并使其更加充盈?在我们的课堂中是否有思想的火花在闪现?我们的音乐课让学生感到幸福了吗?应该如何打造符合音乐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亲爱的音乐教师们,您思考了吗?

一、教师定位之PK

1、传统课堂――“传道、授业、解惑”

“传道、授业、解惑”出自大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多年来一直被我国的教师奉为经典。在这一教育理念之下,教师即“权威”的代名词,因为要“传”道与“授”业,教师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课堂的主宰者与领导者。

2、高效课堂――“引导者、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再仅仅只是“教师”,为了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引领学生畅游于知识的海洋,此时的教师应该是导游而不是领导;是导演而不是演员;是朋友、同道、伙伴,而不是裁判、警察;是服务生而不是圣人像……(卢志文《关于高效课堂的16个问答》)

二、师生关系之PK

1、传统课堂――“桶与杯”

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要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初听起来无可厚非,且体现了教师的伟大之处――为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蓄满一桶水。然而,仔细推敲,这“桶”与“杯”的比喻恰恰表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师与生的关系――灌与被灌。为了倒满学生面前的杯子,“红烛”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哪怕声音嘶哑、容颜憔悴。殊不知,这“杯子”也是有灵魂有思想的,更或许这“杯子”在某些方面已远超越“桶”的范畴,而成为一口尚未开发、潜力无穷的“深井”呢?身为教师,又何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高效课堂――“主体与主导”

高效课堂倡导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其要点是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改“惟师”为“惟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再是“背桶人”,学生也不是“敞口杯”。套用兖州一中的杜金山校长的经典比喻:高效课堂上师与生的关系是茅台和地方酒的关系,课堂就是师生共饮的过程,其结果是学生品到了高品质的茅台,而老师也尝到了不同风味的地方酒。

三、教学方法之PK

1、传统课堂――“传、授”

当新课程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之时,我们仍然能够时时看到“辛勤的园丁”们醉心于三尺讲台上尽情释放自己的才情,在教室这方舞台上痴迷于自己高超的“表演技巧”,甚至在腰际别上扩音器,以确保自己的“演出效果”。“传、授”与“讲堂”是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关键词。

2、高效课堂――“学、思”

高效课堂对教室的定义是“学堂”,其要意是以指导学生“学”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参与性,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因此,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为学”服务,最终使学生有思考的学、有收获的学、自由的学、快乐的学。

四、教学效果之PK

1、传统课堂――“熟能生巧、高分低能”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创造力排名为倒数第五。这一数据无疑会让所有国人感到痛心,美国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先生在中国大陆进行教育考查后,对中国的教育进行了六个字的总结:老师讲、学生记。显然,朱棣文先生对中国教育的总结已经揭示了“是谁偷走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也许可以由香港中文大学徐扬生院士来回答:“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下,一切都为了考试,这样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科学家……学生的基本功打得扎实,比较缺少的是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的空间。”

2、高效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李炳亭在《高效课堂22条》中将高效课堂定义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因为强调了课堂中的“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关注每个学生的需要并使其得到满足,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愉悦的、快乐的、富有实效的、具有激情的,并最终使师生得以共同发展的课堂,其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高效并不是完全的抵制传统,教师只有站在一个高度平等地审视“传统”与“高效”,并且能够取长补短、去粗存精,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的有效或高效。

上一篇:油画创作中的装饰性色彩语言研究 下一篇: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