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婴幼儿盲目补钙,医生有责

时间:2022-08-27 07:54:51

停止婴幼儿盲目补钙,医生有责

近几年,受各种媒体广告的强势“轰炸”及一些医疗机构的助推,“全民补钙”的论调在民间已“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儿童及婴幼儿群体,补钙更是“泛滥成灾”。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李可基教授和他的学生在北京城区的调查,67%的婴幼儿在出生后4个月就开始补钙,到6个月的时候,这个数据已经高达86%。

婴幼儿及儿童到底需不需要补钙?这是一个让很多家长质疑的问题,也让许多医生困惑难解。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家长在并未得到正确指导的情况下,便匆忙地步入补钙的“大军”中,这其中医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钙,补还是不补,每个医生都应该做到心中有一杆秤。

婴幼儿需不需要补钙?

“只要合理喂养,孩子一般不缺钙”

对于婴幼儿是否需要补钙,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婴幼儿每天对钙的需求量有多少,对钙的吸收量有多少,然后估算两者是否平衡即可得出答案。

通过测量不同生长时期骨骼中钙的含量变化,可以推测婴幼儿每天需要摄入的钙量。例如,通过测量掌骨的钙量,可推测婴儿出生后的6个月内,平均每天累积的钙量是80mg。虽然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出的数据会有所差异,但是总的来说,婴儿在6个月内平均每天需要累积的钙量大约为100mg。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来说,每天平均要吃780ml左右母乳,母乳中钙的含量很高,平均每100ml中含有约25 mg钙。因此婴儿平均每天摄入的钙量是195 mg。母乳中的钙是最适合婴儿吸收的,吸收率能高达60%,以此推算,婴幼儿从母乳中每天吸收的钙量大约是117 mg,这个数量完全能满足身体生长需求。

“由于母乳里已经含有足够的钙,只要婴儿不存在消化道疾病,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缺钙的。”北京儿童医院巩纯秀如是说。

而对于喂养配方奶粉的婴幼儿来说,尽管婴幼儿对配方奶粉的吸收率不如对母乳中钙的吸收率高,但由于配方奶粉中钙的含量是母乳的2倍,所以,对喂养配方奶粉的婴幼儿来说,一般也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

基于以上数据论证,使得“婴幼儿需不需要补钙”的答案不言而喻——对于6个月内的婴儿,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粉喂养,只要合理喂养,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对于6个月龄已经添加辅食的幼儿来说,只要正常喂养,一般也不会缺钙。

检血查钙,靠不靠谱?

“没有异常表现,不要给孩子检查钙”

当前,绝大多数城市婴幼儿都会定期检测微量元素,虽然钙不属于微量元素,但也在其检测范围之内,很多医疗机构将这一项目纳入儿童保健的必备内容。北京的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婴幼儿做常规体检、接种疫苗时,也会建议检测微量元素及钙。

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罗小平介绍,由于当前检测微量元素的方法各异,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微量元素的检测并不是很准确,而对正常孩子通过验血以检查是否缺钙也基本没有临床价值。

江苏省丹阳市妇幼保健医院儿保科科长李竹芳同样认为,“由于人体99%的钙都储存在骨骼中,0.6%的钙储存在人体软组织中,0.3%的钙储存在肌肉中,仅剩下不足0.1%的钙存在血液和细胞外液中,而血钙就像‘流动资金’,骨钙则像‘积累资金’,血钙关系到心跳、血压等多种生理功能的稳定,身体会随时动员骨骼中的钙到血液中,以维持血钙浓度,因此血钙浓度基本上是稳定的,即使是身体缺钙,血钙也可能不会降低。因此,只要孩子正常,没必要验血查钙。”

对于如何进行正确的钙缺乏检测,李竹芳补充说,“日前,最为常用且科学的钙缺乏检测方法是检测骨碱性磷酸酶,成骨细胞活跃就会释放骨碱性磷酸酶,因此,骨碱性磷酸酶值越高,说明孩子对钙可能存在吸收障碍。”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一致表示,对正常的孩子,钙缺乏检查在临床中缺乏科学依据,只有当孩子出现缺钙症状时,才有必要到医院做针对性的检查和检测。

如何根据症状判断婴幼儿是否缺钙?

“综合衡量,单一症状不能确诊”

“临床中,基层医生要注意那些存在钙吸收障碍的婴幼儿群体”,李竹芳提醒到,“早产儿、双胎、生长速度比较快和

对于如何通过临床表现判断婴幼儿是否缺钙,她介绍说,“医生应该通过防保宣教,教育家长可根据早期症状来判断孩子是否缺钙。缺钙早期可以表现为夜惊、多汗,且多汗和季节没有关系,典型症状一般会在6个月后出现,如骨骼改变、方颅、颅骨变软、乒乓头等。当婴幼儿或者儿童出现以下症状时,就要考虑孩子是否缺钙:不易入睡、易惊醒,入睡后多汗;阵发性腹痛、腹泻,抽筋,胸骨疼痛,‘X’型腿、‘O’型腿,鸡胸;厌食、偏食、向天烦躁、坐立不安;智力发育迟、说话晚、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头发稀疏、健康状况不好,容易感冒等。”

罗小平主任强调,“临床中判断婴幼儿是否缺钙,应该通过综合指标来衡量,不能仅靠单一症状来判断孩子是否缺钙。”

如何合理补钙?

“摒弃旧观念,选好时机,适量补充”

针对部分需要补钙的婴幼儿如何合理补钙的问题,中日友好医院儿科许鹏飞教授认为,医生应教育患儿家长首先摒弃部分不科学的传统观点,选择含钙质量好、补钙效果佳的钙剂或食品。

过去,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人们都认为骨头汤里含钙量比较高,这一点是错误的,虽然说全身99%的钙都在骨头中,但由于这种有机钙不溶于水,因此骨汤里的钙可以说是非常少的,这一点,基层医生一定要谨记,一定要纠正喝骨头汤补钙的“老”观念。相对于骨汤,牛奶中的含钙量相对较高,也容易吸收,是较好的钙源。

对于何种剂型的钙效果最好?罗小平介绍说,“当前有很多种剂型的钙,补钙效果都比较好,要让补钙达到最佳效果,应注意服用钙剂的时间。服用钙剂时,在避免食用部分蔬菜,因为蔬菜大多含有草酸盐、碳酸盐等,会影响钙的吸收。”

“但也不能空腹服用钙剂,补充钙剂的时间最好选择餐时,这个时候胃酸分泌最多,有利于钙离子的离解和吸收。碳酸钙的最佳服用时间是饭后半小时,此时服用钙制剂吸收率最高、利用率最好,能充分发挥钙剂的各种效能。”许鹏飞提醒基层医生在处方钙剂时,应交代家长最佳服用时机,以免影响补钙效果。

此外,补充钙剂也不是越多越好,未经身体吸收的多余的钙,会随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但在过量补充维生素D的情况下,会由于钙吸收过多而可能导致肾结石。而且大量补钙也可以使其与其他元素竞争,不利于其他元素的吸收。因此,给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时,要按照推荐摄入量和制剂含量精确计算。医师应教育婴幼儿家长切勿盲目大剂量补充,否则将适得其反,不利于婴幼儿健康。

如何预防缺钙?

“补充维生素D,给点儿阳光很关键”

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如果出现了缺钙症状,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吸收不好,二是缺乏维生素D。如果婴儿体内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即使食物中有钙也无法被吸收,进而导致缺钙。“因此,在临床中,对于缺钙的婴幼儿,我们会建议补充维生素D,同时一定不要忽略一个最天然的环节——阳光。当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雾霾天气下,阳光中的紫外线减少,孩子在阳光下的有效照射比较少,影响对维生素D的吸收。”罗小平介绍说。“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单纯靠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婴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因此,医生应多建议家长给孩子晒太阳,多外出活动,在阳光照射下,皮肤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保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共同修订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也指出,应指导家长带婴儿尽早户外活动,逐渐达1-2小时/日,尽量暴露婴儿身体部位如头面部、手足等。婴儿(包括纯母乳喂养儿)出生后2周应摄入维生素D 400U/日(10μg/日),直至2岁。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潘慧教授最后提醒到,“对于佝偻病。如果仅是单独补钙,而不补充维生素D,钙的吸收率会非常低,因此,对于那些确实需要补钙的孩子,应当适量的补充维生素D,两者一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对于不缺钙的孩子,适当补充维生素D,也能预防缺钙。”

上一篇:医方理性赔偿 虽败犹荣 下一篇:正确认识普通感冒是治疗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