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维修与养护

时间:2022-08-27 07:40:16

探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维修与养护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路面平整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病害,再加上部分公路超载现象严重,致使一些路面出现了破坏,既影响了公路运输,又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本文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原因,阐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维修养护

中图分类号:TU528.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汽车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行车舒适、扬尘少、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病害。尽管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寿命一般为15年,但大多数的设计寿命难以实现,一两年之内就需要开始维修的状况非常普遍。笔者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养护和维修实践,说明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的养护和维修方法。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

1、车辙

车辙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5cm以上。车辙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后,由于车辙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和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一般情况下车辙有两种类型:

(一)V字形车辙:这种车辙损害路面的宽度较大,路面两侧没有隆起的现象,横断面呈V字形(凹形)。这种车辙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车辆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强度或路面强度不足,从而引起沥青面层以下各层包括路基在内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

(二)W形车辙:这种车辙也属凹形车辙,但两侧路面有明显的隆起现象。这种车辙的成因主要是在高温条件下,车轮碾压反复作用,特别是上坡路段,交叉口附近等车速慢,车辆停留时间长的地方,车辆荷载应力超过了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极限,使流动变形不断累积形成车辙。

2、龟裂

龟裂又称网裂,通常是沿轮迹带出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路轮迹形成龟裂。主要由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引起的。

3、裂缝

裂缝包括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两部分:

(一)纵向裂缝:纵向裂缝多半是因为山体滑坡或山区道路填挖交接处、半填半挖等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位移,从而引起路面开裂。

(二)横向裂缝:横向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反向性裂缝,反向源大部分是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这些裂缝在车辆荷载和温度作用下,逐渐由下层反向到路表面。另一种是温度收缩裂缝,由于温度大幅度反复升降,导致温度应力增大,从而路面收缩开裂。第三种是拉裂性裂缝,主要是路基变化引起路面开裂,一般发生在填挖交接处。

4、松散

松散即集料和沥青逐渐脱开并散失。松散可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但由于行车的作用一般轮迹处比较严重。产生松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偏低,沥青与集料粘附性差,或由于沥青的老化、水的侵入也是产生松散的主要原因。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

1、裂缝处治技术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很复杂。按其成因可分为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两类;按其形式分则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与网裂几种。路面病害的处治:

(一)对于需罩面部分的无支缝轻度顺直裂缝(缝宽≤5mm),用专用路面补缝机采用改性沥青聚合物进行“T”型封闭处理。

(二)对于有支缝的重度裂缝(缝宽>5mm),应采用路面局部挖补的方式进行。沿裂缝处轮廓线分台阶切除15cm 深的旧路面层,宽度不低于压路机的轮宽,对基层裂缝用3mm 以上厚度的“高分子抗裂贴膜”进行贴缝,贴缝前涂专用底层油,并在晴天进行施工,贴缝宽度视裂缝外轮廓线宽度而定,封层施工完 成后分别铺筑6cm 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下面层和5cm 厚(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及4cm 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K-13)上面层。挖补坑槽的上面层的侧面喷涂XJB 粘结液(改性沥青聚合物密封材料),以防止雨水的渗入,中、下面层的侧壁喷涂乳化沥青粘层。“高分子抗裂贴膜”应耐高温,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以防止裂缝向上反射。

(三)对于铣刨掉面层的上基层较轻裂缝,用2~3mm 厚的“高分子抗裂贴膜”进行贴缝,贴缝宽度视裂缝外轮廓线宽度而定,裂缝处理完后,再进行封层的施工。

(四)对于铣刨掉上基层路段的上基层部分,需做排水处理的路段,横向排水管完成后,采用沥青碎石填充,不做排水处理的路段,采用C25 砼填充,基层与砼的接缝用“高分子抗裂贴膜”进行贴缝。

2、轻度沉陷、龟裂、车辙、坑槽麻面的处治技术

(一)病害特征:路表面下沉变形深度≤25cm 或路表面轻度龟裂、裂块块度20cm 以上。路表整体强度满足要求,基层完好无破坏或损坏轻微,基层和土基已密实稳定,病害不会进一步扩展。

(二)处置措施:分台阶挖除病害范围内的沥青路面结构层或按一个车道挖除沥青路面层,检查路面基层的状况。若基层完好在洒布封层后,铺筑6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下面层和5cmAC-20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及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k-13)上面层恢复至路表面。挖补坑槽的上 面层侧面喷涂XJB 粘结液(改性沥青聚合物密封材料),中、下面层的侧壁喷涂乳化沥青粘层。若基层破损则采用重度病害的处理方案。

3、重度沉陷、龟裂、车辙、翻浆的处治技术

(一)病害特征:路表面变形明显,下沉深度>25mm 或路表面裂块破碎,裂块块度小于20cm 或沿轮迹带方向变形较深,或病害处有泥浆挤出,路面污染严重等。

(二)处置措施:车道挖除路面面层,挖除断面为台阶式,检查基层状况。若基层破损严重应挖除上基层,横向排水管完成后,洒布封层,铺筑大粒径沥青混凝土(AM-30)进行处理,然后再分别铺筑6cmAc- 25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5cmAC-20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和 4cmAk-13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至原路面标高。沥青混合料 铺筑前,基层侧壁涂热沥青,中、下面层侧壁涂刷乳化沥青,上面层侧壁喷涂3~5mm 厚改性沥青聚合物密封材料。

4、大面积麻面、露骨、平整度病害处治技术

大面积麻面、露骨、平整度差等结构性病害,常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处理厚度应大于2.5cm,施工应满足《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罩面前要对破碎板及整个路面进行修补和压浆处理。一般的麻面可不作处理,只对露骨严重部分作整段处理,可用聚合物砂浆作薄层处理,其配合比为水泥:砂=1:2,用J6 型胶液拌和至均匀稠度,在清洗干净的混凝土表面涂上IV 型超早强界面剂,待稍干后,将聚合物砂浆均匀摊铺在路面上,厚度在15mm 以下,抹平、整形、拉纹、养生8h 即可开放交通。

四、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层层重视,层层控制,层层落实”的基本原则。对于养护和维修方面,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对症下药,充分了解每种技术处治方案及机械设备的适用范围,合理科学选定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技术方案,以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使用性能保持良好状态,确保行车安全和畅通,延长道路使用年限只有充分了解沥青混凝土路面功能性损坏的类型、成因,只有掌握先进的养护与维修技术,采用经济、合理、环保的养护和维修方法,重视沥青混凝土养护和维修工作,防微杜渐,才可以提高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更好的为城市交通服务。

参考文献:

[1] 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 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上一篇:试论桩基静载现场检测试验问题 下一篇:物流管理在制造型企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