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之战:两败俱伤

时间:2022-08-27 07:15:06

太阳能之战:两败俱伤

中国商务部发表声明,“印度可能在一个月后开始对中国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产品的进口进行反倾销调查。”

这本来是两个太阳能大国――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怄气”之争,却来了个第三者印度插足,外媒更称,印度的搅局让中国的压力更大。

中美之间的这场较量,或许能成为全球光电产业的精彩时刻,因为经济实惠型的太阳能电池可能应运而生。然而,如果贸易壁垒难以跨越,贸易战持续,也可能成为太阳能发电工业的灾难。

中美为太阳能“开战”

历经二十多年的全球竞争与合作,许多太阳能市场已经趋于“GP(grid parity)目标”,即太阳能发电成本与传统发电成本相当。GP一直被业内人士视为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圣杯”,这个数值标准,不仅取决于光伏发电系统的成本、安装和服务的寿命,也取决于发电环境的地理位置,比如,在风和日丽的凤凰城实现GP的目标,要比在阴雨绵绵的西雅图容易得多。

就目前的情况看,太阳能发电技术已日臻成熟,可以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提供巨大的帮助,甚至有希望解决能源与环境危机。

然而,在这个全球化合作、互利互惠以及市场趋于成熟的关键时刻,贸易保护主义的某些做法有可能抑制太阳能发电工业的发展。

就在2011年10月,美国政府就中国太阳能电池与模块的生产销售,强行颁布了贸易关税政策,以对付中方生产商由于受到政府的补贴,以绝对低廉的价格出售太阳能发电设备。毋庸置疑,某些中国公司也会请求中国政府颁发强行限制美国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关税政策,他们认为,美国公司也受到了政府的巨额补贴。由于受到全球两个最大的能源制造和消费国的政府影响,经济实惠又富有竞争力的太阳能产品的命运也前所未有地仰赖政治之鼻息。

太阳能电池工业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公司,而关系到全球多个国家、多个公司的竞争与合作。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有可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如果交易的壁垒控制在美国、中国或者德国等少数国家手里,那么由此导致的结果将是全球太阳能发电产业的涨 价。长远看来,在某些重要的关口,则必然导致政府对该产业的支持,因为短期的效益不能得到及时的回报。

太阳能贸易之战似乎一触即发,是否会终结多年来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良好发展势头也未可知。

“世界太阳能公司”对征收关税持赞成意见,公司主管戈尔登・布里塞声称,“太阳能发电技术发明于此,我们也想将这种技术保守起来。”不过,这样的言论未免极端。正如太阳普照大地,从历史的角度看,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历程乃至太阳能工业的发展,都是全球性的。这也应该是未来的走向。

太阳能的全球竞争

光伏效应最早由法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埃德蒙・贝库勒发现于1839年。之后,很多科学家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光伏发电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49年,美国人查尔斯・弗里茨发明了第一块太阳能电池;1887年,德国科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首先发现了“光电效应”;爱因斯坦还发表了一篇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并凭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上世纪末各个国家对太空优先权的竞争,促使光伏发电技术突飞猛进,造就了高效率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苏联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先后发射的地球卫星,就是由太阳能电池驱动的。

那之后不久,全球范围内的太阳能研究机构应运而生,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方法,设计出专门适合太阳能电池要求的电池模式,从而探寻光伏发电的理论极限。比如1985年,来自美国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光伏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的研究小组,通过电池模型的改造,发明了第一块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达20%,远远超出了当时的记录。1988年,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又了效率达22%的太阳能电池板。另一个重大的进展发生在1994年,同样是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将能量的转换效率提高到了24%,直到今天,保持着25%的世界最高水平。

但实验室成果未必能普及于世。太阳能技术需要商业化、全球化。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将太阳能发电技术市场化,当时的太阳能电池效率大概是6%左右,而产生每瓦特的电,所需要消耗的资金大概是250美元。十年之后,日本夏普公司制造出了第一块陆地上可以使用的太阳能电池。

日本在太阳能的发展中是个“背运”的角色,它是最早开发太阳能电池板模块的国家,然后才是欧洲的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美国和中国两大巨头,一个是技术巨擘,一个是后起之秀。可是这场贸易战,却不关日本的事,因为去年的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影响巨大;另外,在日本的小岛国发展这项新能源技术,前景也不乐观。

话说回来,自从日本夏普公司的开创性工作以后,太阳能电池的全球性竞争持续了多年,其主要目标是提高电池能效、缩减成本。

“太阳能公司”(SunPower)位于美国,是第一家成功将斯坦福大学研发出的背面点接触电池技术商业化的公司,在微晶体硅模型电池的商业化过程中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尚德电力控股公司”(SunTech)是一家中国的公司,是第一家成功将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的光伏技术商业化的公司,在混合晶体硅模型电池的研发、和提高电池效率方面贡献颇多。

现在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每瓦特电能的成本是1美元。非要概括到底是哪个公司或团体对这项技术的贡献更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们的工作重叠性不低。很多德国的制造商,对高精密的电池晶圆、电池以及模块进行了革新。而一些美国公司则在硅材料的低成本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硅是光伏电池的核心原料,目前的生产成本每公斤不足40美元。而中国的公司,则在劳动力方面颇有建树,使得组装高质量的太阳能电池及模块时,人力成本极低。

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公司或者国家,在太阳光伏发展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协作。30多年来,他们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在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如果单干的话,结果或许是令人失望的。

上一篇:将政治娱乐到底 下一篇:中国电影资本打入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