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心理定势的研究

时间:2022-08-27 06:35:30

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心理定势的研究

摘 要 外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心理定势对外语教学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其实,外语教学当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其影响力对学生有着向心效应,他们的情感、个性、文化水平、教学理念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教师心理的培养。

关键词 外语教师 心理定势 因素

一、外语教学中教师心理定势分析

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一定的教学观念、教学期望和教学思想,这些预设能够很好的帮助教师预先明确哪些应该去做,哪些不应该去做,从而能够将精力更好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师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有着教学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能够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谓“信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方向,产生正确的心理取向,最终达到正确的引导学生。

(一)教师的情感品质。

外语教师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了他们对于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及其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在交流,反过来讲,情感的交流也对知识的传递产生影响。教师的情感定势能够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作用,是顺利完成教育工作必须的心理品质。例如教师在接受新班级时,外语教师因为以前形成的心理方式、感知等定势影响,能够有意识的对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感。学生经过了心理体验,就会对教师产生不一样的心理倾向性,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定势。教师对学生进行认知时,一定要注重自身的一些看法,纠正自身的错误行为,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积极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带动下,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的个性。

虽然外语教学当中外语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教师的个性却能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很多的教师在课前特别是上第一堂课时会有些紧张:担心自己准备不足、害怕遇到意外而不知所措。存在此种心理的教师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具备坚决、沉着、耐心等个性品质,能够很好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做出榜样。课前积极的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积极的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成教学目的。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

外语教师对于教学的影响体现在对具体课堂教学和教学构思的实施过程当中。教师对教学的构思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前后教学的设计及其评估上,是教师对于教学的根本认识。有很多的外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依据某种格式进行,并且形成心理定势。那么,如果允许教师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教学,那么他们会感到一种轻松、自如的感觉;假如要求其改变此种教学模式,那么他将会感到有很大的困难,甚至会丧失了教学的信心。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某种教学行为暂时给教师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那么该教师便会对它产生一种稳定的信任感,之后会形成一种不愿意去改变此种教学模式的心理定势,假如受到不断强化,那么就会转化成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假如教师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更好的构建所学的外语知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那么这位教师的教学必定是生动、和谐、成功的。

二、克服教师心理定势,不断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由上文可知教师的心理定势对高校外语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提倡对学生个性尊重、需求认同的同时,需要大力加强对教师心理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对高校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用较强的专业能力抵制教师的不良心理定势。

(一)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外语教学心理知识。

教师一定要具备外语教学心理知识,能够正确的自我调节压力,保持自信好学、乐观向上的心态。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善于调动自身的感情因素,用自己的信心去激励学生,保持饱满的热情,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激发思维潜能,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心理定势。

(二)加强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锻炼。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很好的交际。作为高校外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水平,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主动了解他国国家文化,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鉴别能力;第二,应该深入到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当中,最终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不断克服自身的心理定势对教学的消极影响;第三,从态度、情感、行为上实现教学行为。

(三)加强外语教师文化知识培训。

高校需要积极的搭建平台,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中外文化的洞察力,逐步更新教学观念;鼓励教师自学相关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从而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消除两种文化接触时产生的障碍,更好的进行外语的教学工作。

(四)将心理和教学作为整体加以重视。

高校应该将心理和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重视,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素质的重视和培养。建立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安慰,缓解心理疲劳的系统。积极建立有助于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心理辅助教育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恩兰,宋丽萍,邹咏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外语教学[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5).

[2]赵艾,马正霞.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潜力探析[J].考试周刊,2011,(14).

[3]温盛妮.情感策略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4).

[4]朱红梅.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与大学外语教学[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上一篇:当前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和就业工作改进建议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