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要言 第9期

时间:2022-08-27 06:27:39

一、持志

昔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夫习巫、医犹必有恒,而况拳术之难成,且倍蓰于巫术、医道。故有恒二字,实为习拳术之无上上乘口诀,而应镌之于心版者也。古今以绝技鸣者,必有坚决之意志,而不为人事所移易。其习技也,孜孜不倦,然后三年小成,十年大成。

世有好斗之徒,所志乃大异乎此,彼以为习数十日之久,即可用以击人。而乡曲之拳师,其设馆授徒亦竟以四十日为期,习之者遂谓已得其秘,而可称雄于一方。有请业于数师者,辄傲然语流辈曰:吾曾习数馆。然所谓数馆者,亦不过四十日之数倍而已也。或遇一老弱与斗而胜之,则骄矜露于颜色,自以为万夫莫敌也。一旦被扑于强壮,遂尔色沮而返,又自恨手法之莫展、口诀之不灵,犹不悟拳术之皮毛且未得焉。

若而人者,恶足以语拳术,间有明达之辈,亦深知拳术以健身为体、自卫为用,而必朝夕练习,始克收其效焉。当其习技之始,未尝不奋发有为,久之,或以好色蚀其心,或以好货昏其智,于是废于半途者有之,亏于一篑者亦有之。此之谓不能持其志。是故能成绝技之伦,必有高人之抱,或傍迹于山谷,或和光于市尘,少艾不能移其操,荣枯不能动其念,唯以毕生之精神,兢兢焉尽力于斯技而已矣。

由是观之,不欲技成则已,欲成,则恒心不可不有也。不欲保其恒心则已,如欲保之,则所志不可不持也。夫志犹舵然,舟子之行舟,欲东,必紧持舵而之东。然则吾人之习技,亦必有坚决之志向,坚持而不肯或移,庶乎可达其目的。

所谓目的者,盖不外健身与自卫。昔达摩祖师驻锡少室,因其徒趺坐参禅之际皆昏沉欲睡,乃授之拳法,以振作其精神。此少林拳法之始也。后世僧人以山行野宿,爰习此以御暴徒猛兽,虽稍离祖意,要皆用以自卫,而不敢故意伤人。是故吾人对于拳术应有之认识有二。

(一)健身

吕氏春秋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气亦然,故胼手胝足者,当有健全之躯,席丰履厚者,类多孱弱之体,此其明证也。盖四体不动,则气血不流,益以油腻滞其脏腑,削其元精,欲求强健,不亦难乎。

是以拳勇之为技,习之得其道,则气机内行于脏腑,外流于肌肤,内体充实,病不能侵。趺坐功深者,萃面盎背,一望可见。久行不懈,可致金刚之躯,又何况却病延年乎。

余初习技时,师语我曰:斯技能疗痼疾,同门有患呕血者,习之半载遂愈;以事间断月余,其病复发,厥后乃不敢再荒业矣。初闻之,将信将疑,后亦获奇效,先是,余鼻左孔,气闭不通者数年,习技数月,遂豁然贯通。以此证之,拳术之足健身,功效实胜于补品。吾人之习拳术,固当以健身为主要之目标焉。

(二)自卫

老子曰:柔者,生之徒;刚者,死之徒。又曰: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人之处世,无拳无勇,固不当暴戾恣睢,行法强梁;即使身怀绝技,亦应和光同尘,慈蔼待物,切不可自恃艺高,目无余子。须知学无止境,天下之能者颇多,若刚愎无礼,即是取死之道。纵至不得已之时,亦应审情察势以御之,慎勿出手以丧人命,致伤天和。

一言以蔽之,吾人处无可退步之时,即拳术致用之日,例如盗贼以白刃相加,则夺其刀以戮之可也。至若市井无赖,诟我毁我,尽可掩耳而走,苟捉而重创之,斯为过矣。以此类推,则自卫之义明矣。

夫自卫,不常遇之事也,而身体之强健,则为吾人时刻不可缺乏之要素。故吾人之习拳术,必以健身为本,而以自卫为末。

吾人对于拳术之概念既明,则练习之志向宜坚,而应守之条件有四:

1?郾戒色

色之为害,罄竹难书,习技者遭之,辄灭其前功,惰其意志,故列为首戒。

2?郾戒食

古人有言,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能存是念,自可安贫。若慕繁华,贪名利,所习势必中辍。

3?郾戒酒

酒以成礼,饮少许不无裨益。然过量则乱性,如素不狎妓者,醉后亦竟破戒。故习拳术者,不若戒饮之为愈也。

4?郾防病

谚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欲预防疾病,必以慎饮食为主。次之,则起居有恒,寒暑无忽。盖初习技时,体未坚实,偶一忽略,遂遭病魔,所习亦势必中辍。

今夫色也、贫也、酒也、病也,于吾身心一无所染,持之有恒,修之不辍,可养成健全之身体,且可养成高尚之人格,又岂特习技之成功哉。

二、养气

人无气则死,气盛则强,气之宜盛者故无疑矣。然水能行舟,亦能覆舟。故气能强体,亦能毁体。何则?以其盛极而不养,犹夫水之澎湃而不平也。

孔子曰: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夫气刚之夫,且有好斗之弊,而况精足气盛、跃跃欲试之习技者乎。故斗于弱者则伤人,斗于能者则受伤,伤人或至于论抵,受伤或至于丧命。故曰:气盛亦足毁其体也。

盖气于人身,为最驰散而最易偾事之物,是以古人与酒、色、财并列为炯戒。而释氏之忍辱波罗密,即对此痛下针砭也。第释氏言空,其忍辱也,乃使意气务归乌有。吾儒不能遗世离俗,或有气贯斗牛之时,故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也。曷谓气贯斗牛之时,如古人之忠臣义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也。当其成仁取义之际,从容就死,不改其色,若非养之有素,未有不气乱血沸而至于彀觫者也。呜呼,气盛而知养,则为忠臣、为义士。反是,则为凶徒、为亡命。何若是其截然不同也。或曰,若子之言,毋乃太迂乎。

夫拳术所尚者勇耳,而岂以儒者之养气,何也?曰:唯能养气者,然后能勇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惧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曷谓自反而缩,盖此至大至刚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虽千万人吾何惧焉。故曰:仁者必有勇。

《异苑》载,杨丰为虎所衔,其女香华十四,手无刀刃,直进扼虎颈,免父难。夫虎,至可畏之兽也。懦者谈之而变色,杨香何以扼之若猫然。此无他,积其不日之孝忱,发为冲天之浩气也。斯时也,知有父而不知有虎也。设有人焉,行素远仁,际乎斯时,偶动天性,虽欲救之,必趑趄而不敢矣。是故,习技者果能若儒者之养气,则际于至险之时,踏于至危之机,亦可如杨香之扼虎矣。

或曰,习技者养气,亦有说以约之乎。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恶声至可以不反矣。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则技高而不矜矣。言寡尤,行寡悔,则不忤于物矣。夫如是,则充于体者,唯道与义,一旦发之,即所谓浩然之气。

上一篇:对房屋建筑施工中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再分析 下一篇:教育新博弈:现代“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