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四十九:打雪仗

时间:2022-08-27 05:54:52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四十九:打雪仗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当普通老师的时候是班主任,当了校长之后依然也当班主任。他与历届学生有一个约定:每年冬天下大雪之后,全班师生一起到郊外的大河上去玩打雪仗。返校后写一篇作文,题目就是《打雪仗》。

1995年3月10日,盘锦市降了一场鹅毛大雪,有近半尺厚。魏老师班里的几个“好战分子”有了用武之地,每节课的课间休息时,都跑到操场上打雪仗。爱运动的杜春辉同学打得最欢,挑战最多,挨打也最多。

下午刚上学,杜春辉同学便请魏老师兑现自己的承诺:“带全班同学到郊外打雪仗。”

魏老师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之后同意了,教室里一片欢腾。

全班师生来到郊外湖心公园的北岸。由于赶上了暖冬,冰面已经开化了,路面上的雪也开始融化。原来学生游玩的小树林,都已被新盖的楼群取代。大家可玩的战场,只剩下两三百米长、三四十米宽的一片树林加平地。

尽管如此,全班同学还是玩得热火朝天。有的女同学满头满脸全是雪,身上更别提了,但也打得兴致勃勃。有的同学在攻击人时还预先通知:“露出点笑容来,我们就要打你了!”

开头是混战,乱打一气,几位不愿参战的同学跟着魏老师一起观看。也有的打了败仗,便往魏老师身后钻。刘菁菁、运娜英勇善战,对立面也多,打输了,便躲到魏老师的背后。

起初,同学们还给魏老师留点面子。后来,因为他们树敌过多,魏老师的一再保护也不起作用了,大家一齐朝魏老师开火。他用大衣作盾牌遮挡,但身上、头上还是挨了不少打,最重的一个雪团正打在脸上。

魏老师想:“尽管我没攻击别人,但保护了别人的对立面,别人自然会迁怒于我,把我也当做攻击的对象。我这次挨打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保护了这些‘好战分子’。打雪仗如此,处理别的事情亦如此。当学生中有了矛盾,教师若不做公正的调解,只是保护看似弱者的一方,也会导致另一方的迁怒。”

于是,魏老师有了主张:让愿意参战的同学一、二报数,然后分为两队,又做了8米之内不准投弹的规定,不愿参战的同学则站在自己的周围观战。这次战斗,规模大多了,气势也大多了,坐山观虎斗的同学也安全了。

魏老师原本想领学生们只玩一小时,结果玩了一个半小时。大家很开心,加上往返,共用2小时20分钟。

返校后,魏老师对同学们说:“我们身边生活中并不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能力。要发现这些,就要细心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写作素材,不仅存在于惊天动地的事业中,存在于铁马金戈的战场上,更多的还是存在于普普通通的行业中,平平凡凡的小事里。只有学会爱普通,爱平凡,才会发现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只有学会写普通,写平凡,才会使作品更有普遍意义。”

随后,同学们开始聚精会神地写《打雪仗》的作文。看到同学们一个个充满自信、喜上眉梢的神情,魏老师就知道,文章一定会写得很鲜活、很生动、很漂亮。

悟魏书生的故事之四十九:未来世界属于什么样的孩子

调回沈阳市工作以后,只要不出差、不加班、没有特殊的情况,每天我都到市游泳馆游上1000米。我们都很钦佩20岁的泳友小富,因为即使是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他也从不穿棉衣,不仅不穿棉衣,而且下身只穿一件单裤,上身只穿一件半截袖的单上衣。这种情况在全市也是不多见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大家送给小富一个雅号:“耐寒奇人半截袖”。

没想到,在参观德国柏林阳光幼稚园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许多比“耐寒奇人半截袖”更耐寒的孩子。

那天正值数九寒天,阳光幼稚园的毕业典礼正在进行,100名孩童在雪地上整齐地排着队。这些五六岁的孩子无论在严寒还是酷暑,一年365天,只穿着蓝色运动短裤,白色运动鞋,没穿过一次衬衫。他们两只小手紧紧地握在背后,等待老师公布又一批勇敢者的名单。

许多孩子的家长也赶来参加毕业典礼,对自己的孩子表示祝贺。

阳光幼稚园并不硬逼着孩子们脱掉衬衫,但孩子们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都争先恐后地去做了。

阳光幼稚园以为,如果一个人能经受住一年四季风霜雨雪的考验,必定会变得体格健壮、意志刚强。

简短的毕业典礼结束后,一位6岁的小女孩恋恋不舍地回到寒冷的教室做美术拼贴。她只穿了件薄短裤,因为不怕冷,她已连续两年受到校方嘉奖。

她羞怯地说,她不怕冷的秘密在于每天早上的“马拉松”。每天早晨,这里的孩子都要光着身子,一边呼喊着“战斗”,一边沿着街区长跑,以此来增强御寒的能力。

这位女孩的母亲说:“有时她身上起满了鸡皮疙瘩,但我们并不因此而阻止她。令我们父母自豪的是,这一切全出于她自己的意志。”

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依然注重培养吃苦耐劳、顽强不屈的性格,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目前,尽管一些人对耐寒教育还不够理解,认为对孩子似乎有点过于苛刻,因而在德国尚未完全普及,但耐寒教育还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所接受。

参观快结束的时候,我请阳光幼稚园园长就未来世界属于什么样的孩子谈谈看法。她几乎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这样的话:

“未来的世界,不属于有钱的孩子,也不属于有后台的孩子,而属于体魄强健的孩子。”

上一篇:音乐的立美审美教育之探讨 下一篇:人格完善是家庭教育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