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事事的价值

时间:2022-08-27 03:28:51

如果你住在21世纪的美国,你能注意到,告诉你自己有多忙的人,并不是要在重症监护室连值两个班的护士,也不是每天坐着公车去打三份最低薪水的工人;他们不能说是忙碌,而是疲惫。精疲力竭,疲于奔命。所有抱怨自己有多忙的人,几乎都纯粹是自找的:他们在自愿承担工作和职责,他们在“鼓励”子女主动参加课外班和各种活动。他们忙碌,是因为个人的野心、动力或焦虑,是因为他们沉迷于忙碌,并且为可能要面对的闲散而紧张不已。

一点也不忙?听上去真可怕

我认识的每个人好像都在忙忙叨叨。当他们没有在工作,或是没有在做有利于工作的事情时,就会着急,心生负罪感。他们精心安排时间跟朋友会面,就跟积点分的学生见缝插针参加社会服务一样,因为这能让自己的大学申请信更好看。最近我写信给一个朋友,问他是否愿意在这周碰碰面,他回信说没时间,但如果有什么安排的话,他倒是能从工作中挤出几个小时。我想说明一点,我邀他碰面并不是说这是一个初步邀请,这就是邀请。但他的忙碌让人感觉,他是在搅拌机发出的巨大噪音中跟我喊了两嗓子,于是,我放弃了再跟他继续喊话。

如今的这种集体歇斯底里,对生活并非必需,也并非不可避免,它是我们在默许之后选择的结果。忙碌代表的是存在于世的安心,对抗空虚的保障;如果你这么忙碌,日程紧凑,每天的每一个小时都有人找你,那么你的生活显然就称不上懵懵懂懂、无关紧要或者毫无意义。在这个国家,有越来越多人不再从事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的制作生产,如果你的工作连理查德·斯卡瑞(注:美国儿童漫画作家)书里的猫或者蟒蛇(小说用拟人手法描述这些动物忙于一些重要的工作——编者注)都懒得做,说这份工作不可或缺,我还真是不信。

我忍不住好奇,那些装腔作势的疲态是不是只是用来掩饰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做的大部分事,其实并不重要。

无所事事就像维生素D

我一点也不忙。在我认识的人当中,要数本人最不上进。跟大部分作家一样,我也觉得只要哪天不动笔写作,就无异于一个一天也不应该活在这世上的无赖,但我同时又觉得,每天只要工作四五个小时,我就有资本在人世间多浪荡一天了。

大多数时候,我会在早上写作,下午骑很长时间自行车,再处理些杂务,到了晚上,我可以见朋友、读书,或者看部电影。这在我看来是个理智而又愉快的节奏。如果你打电话给我,问我是不是能搁下工作,去大都会博物馆看看翻修一新的美国之翼展厅,或是去中央公园看漂亮姑娘,或者喝上一天的冰粉红薄荷鸡尾酒,我会回答:咱们什么时间见?

但在最近几个月,由于工作需要,我也不知不觉变得忙碌起来。生平以来第一次,我可以绷着一张脸告诉别人,自己“太忙”,没法做他们希望我去做的这事或者那事。我明白人们为什么享受这种抱怨:它让你觉得自己很重要、很吃香、很有利用价值。只可惜我实在讨厌忙碌的感觉。每天大清早,我的邮箱里就堆满了邮件,要求我去做根本不想做的事情,或者立即着手解决什么问题。这让我越来越难以忍受,终于有一天,我逃离纽约,潜伏在某个秘而不宣的地方,在这里写下了这段文字。

无所事事远非一段假期、一种放纵或一种缺点那么简单,它对于大脑之不可或缺,正如维生素D对身体的作用。剥夺了无所事事的权利,我们的心智将遭受折磨,就像患上佝偻病的躯体将随之变形那样。无所事事赋予了我们空间与宁静,这对于我们是必要的,我们因此能从生活中退后一步,更全面地观望它,能发现意想不到的关联,等待电光火石般的灵感。就像一个悖论,想要把任何工作完成,你必须先让自己空下来。“做白日梦,往往是我们行事之精髓,”托马斯·品钦在论懒惰的随笔中这样写道。阿基米德在浴缸里大呼“尤里卡”(Eureka,意为找到了),牛顿在苹果树下顿悟,《化身博士》的创意和苯环结构的发现——在历史上可以找到大量关于灵感的故事,它都出现在人们无所事事、做着梦的时候。这让你不禁会去想,二流子、懒鬼以及没出息的人,为这个世界贡献的伟大理念、发明与杰作,也许跟孜孜不倦工作的人一样多。

“未来的目标是充分失业,这样我们才可享乐。因此我们需要摧毁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这听起来像是吸大麻的无政府主义者发出的宣言,实际上语出亚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他在玩水肺潜水、打弹珠的间隙,写出了《童年的终结》,并提出了通信卫星的构思。我的老同事泰德·拉尔最近写了篇专栏,提出将收入与工作脱钩,为每份公民发放一份有保障的薪水,这想法听来简直疯狂,但一个世纪之后,它将跟废奴、普选和八小时工作制一样成为基本人权。清教徒将工作变成美德,他们显然忘了上帝发明工作的初衷是为了惩戒。

如果所有人都跟我一样,这个世界也许很快就会完蛋。但我觉得,理想的人生,应该介乎于我本人目空一切的懒散与世人无止境的疯狂之间。我的角色只是提供坏影响,我就像那个站在课室窗外,对端坐在书桌前的你做鬼脸的小孩,催促你找个什么借口溜出课堂,去外面玩耍,一次就好,下不为例。我本人决绝的懒惰与其说是优点,倒不如说是一种奢侈,但我是在很久以前就有意识地做出了决定,在时间与金钱之间选择了前者,因为我一直相信,这一生时光短暂,最好是将时间花在我喜欢的人身上。

E-mail:

上一篇:“华夏之星”训练营圆满收官 携手小企业开启双... 下一篇:水泥需求回暖 关注区域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