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一五规划思路

时间:2022-08-27 02:18:11

县十一五规划思路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就业增加、社会稳定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奋力赶超,积极推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战略目标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县综合竞争力和人的全面发展水平进入全市前列,实现经济全面繁荣、科技教育进步、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美好的目标。

(一)经济总量目标。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2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876元,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5亿元、83亿元、1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7%、28.1%、16.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22.2%,人均占有647元,比2005年增加407元。

(二)结构目标。到2010年三次产业由2005年的27:54.8:18.2调整为13:72.2:14.8,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73%增加到87%,提高14个百分点。

(三)投资消费目标。到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1亿元,年均增长21.5%。

(四)对外贸易目标。到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00万美元年均增长50.3%,其中出口总额达到9300万美元,年均增长50.6%,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万美元年均增长。

(五)人民生活水平目标。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8元,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000元,年均增长10%。

(六)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年末总人口达到77.3万人,年均增长6‰。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普及高中教育。市内二三新增就业6000人。土地、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区域布局

在继承和完善"十五"规划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县自然资源与经济地理区位及社会经济的宏观走势,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规律,"十一五"期间,采取经济杠杆、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一个长廊、二处园区、二条示范带、三大特色片的"一、一、二、二、三"区域布局框架。

(一)突出一个"中心"

县城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具有较强的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发挥县城设施相对齐全、交通相对便捷、能源相对充足、二、三产业相对集中等优势,向环境园林化、交通高速化、商贸智能化、工业现代化发展。重点抓好两园、三路、五街的建设和开发。一是进一步完善万福公园,综合开发东明湖公园,按照"花、草、树相搭配,桥、亭、阁相错落,灯、泉、雕相辉映"的整体格局,努力形成平原地区县城的湖光园景,力使县城"美"起来、"亮"起来;二是完成曙光路、解放路、工业路三条城区内主要道路的延伸,构筑四通八达的城区骨干道路交通网络;三是进一步完善曙光路严管街、五四路示范街的设施配套和加快向阳路步行街,民主商业街、东关文化街的开发建设,集中布局商贸流通项目,拉动商贸、金融、信息、文教等三产业的发展,力争县城"活"起来,"强"起来。

同时,要努力消除城市化体制障碍、膨胀县城人口规模,实施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加快资金、人才、技术聚集,提高县城综合实力,力争"十一五"末城区人口达到万人,面积平方公里,将东明县城建成特色突出、经济繁荣的现代中小城市,从而带动全县城镇建设、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建设一个经济长廊

东明县城区东距菏泽市30余公里,而牡丹区新址又在菏泽市西郊,西距东明县城还不足30公里。这一区段内有菏东公路贯穿其境,五个乡镇和中原油田采油六厂位于其中,目前东明城区向东发展、牡丹区向西发展的趋势优为明显,并且,区间内的五个乡镇和采油六厂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也较为显著。因此,"十一五"期间,通过东明县城区向东辐射和牡丹区向西辐射的带动作用,发展"东菏经济长廊"是十分必要的。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除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资金外予以优先支持,项目上予以统筹安排外,还要重点抓好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服务餐饮业网点等沿菏东公路两侧的各种市场和服务业建设,逐步形成一条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经济隆起带,进而带动长廊两侧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二处工业园区

目前,我县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两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十一五"期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按照园区城镇一体化的要求,坚持工业化、外向型、现代化的办园方针,本着"高水平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园区电网、路网、供排水、供气、供暖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入园项目超过100个,将两个园区建设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创新的示范、城市建设的样板,以吸引更多的投资集聚园区,增强全县经济发展能力。

(四)搞好两条示范带

东兰公路、106国道是贯穿我县境内的两条交通枢纽;在全县地理位置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两条大动脉,"十一五"期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两条干线沿线进行集约开发的力度,将其变成小城镇建设和辐射全县近二分之一的乡镇、村庄经济发展的示范带。沿线东明集、马头、三春、刘楼、沙沃五个乡镇驻地要各建一处居民区,一处商贸工区,一处美化区、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一条中心街;沿两条道路两侧的村庄,要立足特点,重点建设科技示范村,优质高效农业带头村;通过各种渠道的开发建设,将两条示范带建成经全面繁荣、科技教育发达、社会文明和谐、群众生活富裕、生态环境美好的亮丽风景线。

(五)发展三大特色区

农业是我县的立县之本。"十一五"期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地域特征为依据,突出比较优势,着重搞好以"三大区域"为特色的农业开发。一是城效区域,重点发展瓜、菜、花、果等特色产业;二是基本农田区,重点发展粮油、西瓜、中药材、林果、苗木、桑蚕等相关特色产业;三是沿黄滩区,重点发展畜牧、速生林、莲藕、水稻和水产养殖业,使其成为我县农、林、牧、鱼综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区域。

四、发展重点

(一)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彻实抓好“三农”工作。我县农业大县,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全局稳,农民富则全县富。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是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统领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以工业化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按照发展"三大特色片"的区域发展布局,重点抓好24万亩优质小麦、30万亩瓜菜、15万亩速生丰产林和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同时着力抓好以牛羊为主的饲草型、节粮型家畜的规模养殖,努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着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围绕小麦、花生、棉花、大豆、西瓜等大宗农产品,在现有的五得利面粉、东欣油脂、棉纺织厂等"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力争上一批农产品加工的大项目:投资0.28亿元的3000吨/年生产大豆分离蛋白项目、投资5.2亿元的20万锭/年棉纺项目、投资0.35亿元的4400吨/年水刺非织造布项目、投资5.2亿元的6000万米/年产轻磅轻薄牛仔布项目、投资3亿元的20万吨制浆造纸项目、投资5.86亿的万头奶牛养殖育种项目等项目要在2010年前建成投产,以构建加工体系,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同时,完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发展劳务经济。"十一五"期间,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来抓,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网络,规范民间中介服务组织,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争取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量达到50%。

四是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认真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支持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委地推进新型农村医疗合作试点,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问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以膨胀规模为重点,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更没有现代化。要实现东明经济跨越工发展,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率先突破。重点是抓好项目建设,走骨干企业带动的路子。按照“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在重点抓好石化集团150万吨常减压、60万吨催裂化、方明化工5万吨环已酮、棉纺厂无纺布、鲁冰花二期、大树实业5万吨乳制品、青岛双鹰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十一五”期间,着力抓好一大批新项目建设,投资12.9亿元的200万吨/年焦碳项目、投资3.9亿元的20万吨/年煤气制甲醇项目、投资1.5亿元的10万吨/年煤焦油加工项目、投资21.48亿元的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及公用工程项目、投资1.5亿元的5万吨/年石蜡油项目、投资1.5亿元的6万吨/年环已酮、投资7亿元的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投资2.78亿元的100万吨/年延迟焦化、3万吨/年MTBE项目、投资0.85亿元的10万吨/年C5深加工项目、投资15亿元的1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投资1.8亿元的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烃项目项目、投资7.5亿元的煤制甲醇项目、投资0.48亿元的20万吨/年加氢项目、投资0.78亿元的0.5万吨/年无纺布项目等15个项目要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建成和投产,以膨胀工业规模,扩大工业总量,推进全县工业化进程。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28.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28.4%,利税总额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30.9%。

(三)以城镇建设为重点,提高经济载体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对于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一五”期间,我县的城市建设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浙进,突出精品、突出特色、突出格调、突出效益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经济载体功能。一是在县城建设方面要合理布置城市区域,重点建设好以黄河路以东为主的商贸区;以民主街和五四路为主、向阳路为轴线的商贸区;以曙光路两侧为主的行政机关办公区;以民主东街两侧为主的文化区。同时加大对老城区的改造力度,对老城区常年失修、路面狭窄的街道,要按规划拓宽取直,配套道路基础设施,建筑后退到位,达到硬化、亮化、美化的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增加县城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十一五”期间,县城城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2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二是在小城镇建设方面,要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驻地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县城周围、公路干线及传统集镇的建设,逐步建成县城、中心镇、一般集镇三个城市的城镇体系,以辐射和带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十一五”期间,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主渠道,创新招商理念,围绕我县资源、区位、产业优势,搞好项目策划,论证、筛选、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改策、事关经济发展后劲的项目。建立项目编制、洽谈、签约、实施全过程责任制,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落实招商引资政策,继续实行三分之一的工作法,走出县门、分区域、带指标、引资金、引项目。通过扩大招商引资,为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活力。

(五)以提高人的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富民强县。“十一五”期间,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核心,确立人力资本开发、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和逐步提高公平的公共服务等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人力基本开发。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十一五”期间,要逐步普及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积极探索和推广普通高中课程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继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着重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主体,抓住培育、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版权所有

二是着力促进充分就业。“十一五”期间,要围绕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三个方面,特别是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大中专生毕业就业、被征地农民就业三个重点,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就业政策和资金保障机制,增加就业岗位。并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每年输出劳动力不少于6万人次,要提高劳动者素质,理顺劳务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十一五”期间,要逐步提高保障覆盖面和标准,建立符合县情、较为完善、全县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养老保险要基本覆盖全县各类企业职工和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各种灵活方式就业人员。农村养老保险要扩大参与面,并积极探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衔接的办法,推进城乡保障一体化。

上一篇: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镇十一五计划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