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棋养心 第4期

时间:2022-08-27 02:01:19

弈棋者置心局外,平淡超然,胜败如清风过寒潭不留形迹。一局棋罢,素指清凉。须是拥有这般好心境,才能做得善养心者。正是充满玄机的智慧对抗,才锻炼生成了清静、和睦的心境。几番“一着错成千遍悔,终极优喜是空盘”的经历,才体会到眼前的胜败荣辱到最终只是一场游戏,从而豁然开朗,放下名利得失,以从容、安详、快乐的心态面对人生。

此为弈棋养心之要。

养心明理

象棋与儒家 围棋与道家

中国传统文化有儒、道文化两条主支,象棋、围棋正好映射出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不同精神。

象棋的 “帅、士、相、车、马、炮、兵”,都有各自的象征意义。在儒家看来,国君为最高统治者,因而象棋中“帅”的存亡即为“国之存亡”,具有鲜明社会性,象棋是“俯则察法于地”的成果。围棋则仅黑白二子“以法阴阳”,契合天地运行之机,具有自然性,是“仰则观察于天”的结果。

象棋河界分明,棋子位置、作用和行走路线不同而固定,表现某种确定性、规范性,符合儒家的秩序与等级伦理;围棋没有固定的阵地划分,棋子没有固定的路线和作用,表现某种随意性、流动性,暗含道家不受羁束、放达超逸的精神。

象棋尚刚,棋子运动能力越强越有优势,车、马、炮冲锋陷阵积极拼杀,如儒家精神,积极“入世”、“有为”。围棋尚柔,落子后不再移动,静止的棋子却像细胞生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道家理想:“无为而治”、“以柔克刚”、“以无事取天下”。围棋的文化消长则体现出自然阴阳对立的“太极”,体现人生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智慧。

下棋有三种心态为最佳。其一为痴迷心,其二曰镇定心,其三就是平常心了。痴迷心属佛家,镇定心属儒家,平常心则属道家。佛家尚无我无相,故对弈之时,可达忘我境界,超然物外。儒者尚镇定有度,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故下棋时不受局势影响,势优不骄,势劣不馁。道家尚无为,一切淡然视之,胜固可喜,败亦欣然。此三者以平常心为上。因为围棋的最高境界便是和谐。即是要求弈者双方创造出黑与白的和谐来。只有以平常之心视之,顺天而行,方可达到和谐之境界。可以说,围棋的精髓便是道家的精髓,是道家哲学的最佳体现。

“人生如棋”又如何?

“人生如棋”是句老话。一天灯下闲坐,忽然有悟,觉得大有意思。细想这人生果真如棋,而且只有一局。人生一开始,你的一盘棋就开始了。小小一个棋盘即是一个缩小了的战场。试想人生又何处不是战场?考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职场如战场,情场如战场。一段人生,一场永无休止的厮拼之下胜负永无定数。

忽又想到,那些人生的成功者、大赢家又怎样?为了考学父母借贷,为了工作舍弃亲情,为了爱情抛却家庭,为了业绩得罪同僚朋友,拳打脚踢开创事业,到最后希望得到的都得到了,只是代价却太大了。多少所谓的事业成功者,到头来只落得孤家寡人,穷得只剩下一堆钱。

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当局者有几个不想赢棋?连个和局都不愿意。却也有生性平和者,笃信平平淡淡才是真,寻常日子寻常过。你大鱼大肉烦恼重重,我粗茶淡饭坦然自若。你哭着坐车我笑着走路,孰悲孰喜,孰乐孰愁?谁又能置身人生这盘棋外?把这盘棋的胜负看淡些吧,能做到看淡已经是大不易了。事所不能,须知和局也是一种境界。

心理课堂

于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

弈棋是一种上乘的养心方法。古人更有“善弈者长寿”之说。人们在下棋时,精神守一,杂念皆消,于潜移默化中陶冶心境和性情。具体说来就是:

1.养心益智:下棋是一种静中有动、外静内动的活动,需要凝神静气、全神贯注,神凝则心气平静,专注则杂念全消。下棋还能起到气功练习中的调息、吐纳等作用,从而有益于健康,培养良好性格。

2.锻炼思维:经常下棋,能保持智力聪慧不衰。下棋是一种有兴趣有意义的脑力活动,棋盘上瞬息万变的形势,要求对弈者全力以赴,开动脑筋,以应不测,两军对垒,这是智力的角逐,行兵布阵,是思维的较量。

3.身心舒畅:下棋也是一种有益的社交活动。特别是中老年人,以棋会友,增进友谊,其乐无穷。使精神有所寄托,使身心舒畅。下棋作为一种健康的娱乐和积极的休息,使人们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纠葛纷扰,避免外界不良的精神刺激。

下棋尽管是一种有益的养心活动,但一定要适度,如果下到废寝忘食,反而有损于健康。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饭后不宜立即弈棋:应稍事休息,以便食物消化吸收。若饭后即面对棋局,必然会使大脑紧张,减少消化道的供血,导致消化不良和肠胃病。

(2)不要时间过长:忌下棋时间太长。一次下棋以1小时左右为宜,长时间下棋,心肌得不到锻炼,会导致内分泌、代谢、运动等系统功能低下。下棋久坐不动,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等症。所以一定要适当活动,不可久坐。

(3)不要情绪波动:切忌斤斤计较。不要为一子争执不休,甚至唇枪舌剑、冷嘲热讽,这样做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动过速,血压骤升,心肌缺氧,有高血压或隐性冠心病的老年人容易猝发中风或诱发心绞痛。

4.忌不择场地:下棋的环境好坏也对健康有影响,不少人常在马路边对弈,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弓身参谋,任凭尘土飞扬,这样的环境对健康不利。

5.不要挑灯夜战: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容易疲劳,且不易恢复,若夜间休息减少,身体抵抗力下降,就容易发生疾病。

养心诗品

诗情棋趣

古往今来,棋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杜牧,都是棋迷。杜甫的《江村》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则是他平素弈棋的真实写照。而杜牧的《送国棋王逢》诗则云:“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消。”杜牧作此诗正是不惑之年,他在诗中表示,要把从现在到七十岁的一万多天都用来下棋。这虽有点夸张,但也可见“小杜”比“老杜”更加忘形于弈棋。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酷爱下棋。他常与友人“晚酒一二杯,夜棋三数局”。他一生写了不少下棋诗,其中一首云:“山僧对棋坐,局上竹荫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宋代诗人陆游也有一手好棋,他的《剑南诗集》中写弈棋的诗歌,数量之多,远超历代有名诗家。他晚年诗思与棋声时时相应,即使严寒天气,地冻手僵,也还要“西窗斜日晚,呵手敛残棋。”

大凡下棋之人,对胜负都是相当计较的。但纯以下棋为消遣,自持一种超然态度,历史上也颇有几人。诗人王安石就有《棋》诗:“莫将戏事拢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战罢两奁收黑白,一枰何处有亏成。”棋坛上流传着不少趣闻轶事。民间流传着一首“下棋迷”的诗。传说从前有一位棋迷,常常整日下棋竟忘了回家吃饭。一天他母亲气恼了,把他的全副象棋抛到河里去了。他看着棋子随波飘流,便摇首顿足,哭之以诗:“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家慈一旦丢。兵卒坠河不能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象渡三江逐泪流。炮响一声惊霹雳,卧龙腾空白云浮。”字里行间,一个棋迷的形象活龙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令人捧腹。

相传清代进士宋湘,不仅精于诗文,而且爱好弈棋。一次,他与皇帝下围棋。弈毕,皇上指着棋子要他即席作诗。宋湘略加思索,随口吟道:“三湘人去已飘蓬,百尺危楼望摩穷。六籍飘零书剑冷,十年辜负枕床空。一朝有雁来江北,只字无缘到海东。棋局未终人已老,子规啼血满山红。”皇帝听罢,赞不绝口。这首诗以围棋的“三百六十一只棋子”为题,每句句首分别嵌入诗题的八个字,天衣无缝,不愧为才子佳作。

在象棋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要算这两句诗:“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它不但将棋品和人品等量齐观,还以深刻的寓意道出对弈者还要有高尚的棋德。

心念一束

在棋的境界中

“对面不相见,用心如用兵。算人常欲杀,顾己自贪生。得势侵吞远,乘危打劫赢。有时逢敌手,当局到深更。”这是唐诗人杜荀鹤写的一首《观棋》诗。诗中,他把行棋者的心理活动和双方进行决战时的情境,描写得十分逼真传神。

下象棋和围棋,是一种启迪心智,陶冶德性,升华人生的高雅娱乐活动。既寓有竞存进退之理、阴阳消长之机,又有经国用兵、治国治企之道和兴衰、生死、存亡之义。行棋,是读一本无字的书。其中包罗万象,有人生哲理、处世学问、心灵感悟、趣味隽永,奥妙无穷。

人世间,无论行棋还是观棋,真正乐趣,并不全在于比输赢,而是在于行棋过程中的一种感受,在于棋外之意的人生所得。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迷恋于那令人回味无穷的棋趣,在楚河汉界间去感受天地的广阔、人生的奥妙。

大好春光,阳光融融,在凉台上摆一棋盘,一边晒太阳,一边下棋,悠闲自得;盛夏的周末,骄阳似火,在树荫下泡上一壶清茶,纳凉行棋,实在爽快;秋日里听秋虫的鸣啼,品尝各种瓜果,下棋行棋,更是惬意。冬日围炉而坐,几包花生、瓜子,逐鹿中原。慢慢地在棋的境界中,学会了宽容与感恩。

谜联赏趣

* 棋经曰:“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此乃棋家之最高境界也。

* 宋人赵师秀有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相传坡与黄庭坚有一次在松树下弈棋,坡见松子落于棋盘上,脱口道:“松下弈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即以“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应对,天然工稳,情景交融,令人拍案叫绝。

* 明代解缙少时聪明好学。一次,两个秀才在路旁树荫下棋,一秀才出口不凡:“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另一秀才苦思不得下联。在旁观棋的解缙吟道:“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语音一落,那两个秀才惊叹不已。

上一篇:薛连清:安心是药更无方 下一篇:养生箴言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