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穷水尽的降息策略

时间:2022-08-27 09:39:01

降息不但从根本上无法解决经济衰退的问题,而且还会延迟企业技术升级换代的时间,导致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滞后。

据历史记载,古罗马帝国的货币交易极其盛行,当时的《十二条法》法典中规定的最高利率上限为10%。而在新大陆被发现,中世纪初期越来越多的贵金属流入欧洲后,资本短缺的现象也随之结束。15世纪末哥伦布探险新世界时,利率上涨到了30%,但是16世纪中期利率降到了10%之下。18世纪时,利率波动剧烈,但总趋势是不断下滑,甚至降到了3%以下。而到了现代,实质零利率时代已经到来。

尽管从宏观角度看,利率降低确实能够促进和激励贸易的发展和交易行为,但同时促使流动泛滥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在当下,雷曼破产引发国际市场惊慌,草木皆兵,风险厌恶情绪盛行。2008年10月份 Libor的美元隔夜利率一度高达6.875%,但随着美国通过降息和量化松动政策(Quantity Easing)向市场释放更多的流动性,2008年12月19日,伦敦货币市场利率三个月美元Libor利率跌至四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

面对经济衰退,无论经济学者、企业界人士还是政府官员,都期望借助货币政策熨平和对冲经济周期低谷,以进一步刺激实体经济走出低谷。此前,很多学者将次贷危机根源归咎于格林斯潘的低息政策,但继任者伯南克却是萧规曹随,继续采取激进的降息措施,甚至有画家将此描绘成伯南克用直升机大把撒出美元。目前,美联储程序化的应对逻辑仍然可以概括为:陷入衰退就立即启动降息策略,似乎别无选择。

但同时,质疑货币政策功效之声仍此起彼伏。质疑者认为,利率降至低位未必能推动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同时也未必能杼解企业的资金难题。这里还有一个前车之鉴:上世纪零利率政策的日本陷入了流动性陷阱,但仍在泥潭中挣扎了十几年,目前似乎仍然没有明显走好的迹象,货币政策仍然无法有效提振投资需求。

为货币政策绑架全球经济逻辑仍无法逃出这样的怪圈:经济衰退降低利率过度贷款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暴涨投资过热PPT或者CPI升高提高利率和信贷紧缩资产价格暴跌经济衰退。

经济繁荣原动力 :生产效率提升

大萧条的经验告诉政府,多发货币将会导致通胀,借助通胀维持增长必然不可持续,泡沫之后经济会大幅下跌。如果政府再进行干预,不仅会抑制创新,也有可能鼓励道德风险行为,进而打击企业家精神,妨碍竞争,结果可能是经济萧条程度进一步加深,最终可能使经济衰退与动荡成为常态。

有一点大家都应该认同,也就是市场理性的繁荣大都源自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美国资产市场表现的历史就是证明。19世纪铁路股繁荣源于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社会的生产效率直接提升,20世纪早期出现钢铁股热,事实上是钢铁冶炼技术的完善为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美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随之而生的州际高速公路都为美国市场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20世纪60年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塑料材料的广泛运用,80年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航空产业的兴起以及电子产业的扩张无疑都对全球经济增长起到了实质性推动作用。每当传统行业的边际收入趋近零的时候,新兴产业就逐渐取而代之,技术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振了经济的表现。总之,宏观经济的繁荣归根到底是生产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产效率。

实际上,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救急不就穷”。 笔者认为,所谓“救急”就是避免大量优质企业的轰然坍塌,否则势必引起社会不安等后果;而所谓的“不救穷”,指的是降息无法解决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微观层面看降息

从以上分析来看,如今货币政策的效果仍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实际上,降息刺激经济起死回生的机理主要是刺激贷款的需求,新增贷款的出口无非就是消费和投资,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从微观层面来讲,对于降息的推动作用笔者却不敢苟同。

首先,利率的降低不利于企业的技术更新与改进步伐。

金融学的原理中非常清楚,当利率降低的时候,边际收入会随之变大,这就会虚构企业的良好预期。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企业合谋维持传统的盈利状态的话,那么企业将会推迟对技术的投入,延迟技术升级,进而影响到一个行业和地区的活力。

其次,低息会模糊企业投资盈利前景,降低企业的免疫力。

通常企业进行投资前都需要详细的可行性论证,其中考虑的因素包括市场预期、投资成本、资金成本等。而项目回报的考量也主要依据上述要素资金量化后的贴现值,其中折现率是决定折现净值大小的关键因素。因此,基准利率降低会使得净值增加,这就将增大投资主体的乐观情绪。然而正如前面谈到的那个经济逻辑的怪圈,低息时代将不会一直持续,一旦经济过热,加息则会成为央行的独门秘笈。到那时已逐渐散失对高息的免疫力、习惯了低息时代的企业,或将成为调控吞噬的对象。

再次,低息政策会导致市场的激励导向出现偏差。

央行逆周期的降息行为总是扮演一种激励模式的错配行为,即杀贫济富,尤其是对持有现金者的一种过度惩罚。在衰退或者预期不佳的语境下,企业都需要采取持盈保泰的冬眠策略来对冲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此时企业冬眠的法宝就是储存足够的“脂肪”,即“现金为王”,增大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比重。但是对已经做好准备的企业而言,不断的降息就如同是将冬季变成夏季,这无疑会破坏那些准备或已经进入冬眠状态的北极熊的适应能力。

尤其是当利率过分低于名义经济增速时,企业会轻信任何可挣快钱的方式。一旦这种观念形成气候,经济和社会将严重受创。此前牛市持续时,许多广东企业热衷炒股,但是如今潮水退去,这些企业的处境非常尴尬。总之,降息对持泰保盈的企业是一种惩罚。

最后,低息货币政策未必能够雪中送炭,只能锦上添花。

通常金融机构无法有效甄别企业实际的优劣,并且明显偏爱大型集团企业。这种本性会造成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有就业优势的中小企业将仍然会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因此,降息无助于解决这类企业的问题。

尽管适当的通涨预期对经济的发展有些益处。例如此前笔者在委内瑞拉发现,南美的消费边际倾向非常高。当地奉行周薪,工薪阶层大都会在下次周薪之前花掉手中的现金。他们主要是担心通货膨胀掠夺手中已有的财富,所以大都不愿意持有现金。然而,恶化的通胀则会扼杀经济的活力。尤其是造成资产价格的暴涨,为下一次的经济危机埋下阴霾。

纵观经济发展史,我们无从找到一种依靠低利率刺激经济成功的先例。打个比方,利率政策犹如爬坡行程中栓在汽车尾部的绳子,可以使汽车减速,却无法使其加速。总之,降息不但从根本上无法解决经济衰退的问题,而且还会延迟企业技术升级换代的时间,导致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滞后。

(作者为清华同方威视技术(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财务部部长)

上一篇:债权融资释疑 下一篇:有限合伙人法律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