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医院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8-27 09:25:07

关于创新医院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探索

摘 要: 医院图书馆是储存医学信息的源地,传统的医院图书馆由于受经费、人员、场地、领导重视不够等因素影响,发展缓慢。图书馆如何在管理上进行创新,更好地为医疗工作者服务,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医院图书馆 创新管理 模式

传统的医院图书馆只注重收藏,缺乏主动提供的意识,仅仅发挥借阅功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信息管理学的诞生,使图书馆增加了信息咨询、知识发现、知识组织、知识服务职能。进入网络时代后,图书馆无论是藏书的种类、收藏的方式,还是借阅的形式、服务的时间,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文献载体从纸质到电子,收藏有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阅览有来馆阅览和网上阅览,服务时间由定时服务到全天候服务,等等。

一、医院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

要想切实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率,首先就应该创新管理模式。在管理上,通过系统地管理、组织知识,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创新能力。这种管理理论和方法是对知识与人的管理,它搭建了一个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之间互动的平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以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扩散与增值。这种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得到特定知识的效率和能力,包括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图书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图书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约。同时好的管理离不开好的专业人才,医院图书馆应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的创新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及科研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自我提高。要从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服务手段等诸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建立以馆长、骨干力量为核心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为实现图书馆管理新模式贡献智慧和创意,使图书馆的发展跟得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医院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医院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对医学知识的科学管理,其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获取最新的医学信息,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如果图书馆的工作环境、技术设备发生变化,图书馆管理者仍然固守传统的管理经验,就会束缚知识和信息效能的发挥。只有引进新的管理方法才能适应其发展。在现代信息条件下,医学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解决重硬件轻软件、重信息轻知识等问题,以知识服务来满足医务人员对知识的更高要求,使服务内容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另外,医学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知识的积累、创新和应用能力上,对知识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医院图书馆作为传播医学知识和信息的专业部门,应该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及时地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并及时宣传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措施。在医务人员中树立良好的口碑,让领导真正认识到图书馆对医院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使图书馆的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趋势,更好地为医务人员、医疗事业、医院的发展提供更高速有效的服务。

三、医院图书馆的创新管理服务

1.服务手段创新

以人为本,源于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学术界推崇“以人为本”,要求把人置于应有的主体地位,适应和满足人性需要,尊崇人和人的价值,追求人性,崇尚自然。我国学者提出的“一切为了读者”、“为书找人,为人找书”、“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无不包含“人本服务”的理念。

(1)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良好的服务手段与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密切相连,“以读者为中心”、“一切为了读者”,及时调整和改进服务质量、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建立一整套合理的、系统的、整体的、高效的服务体系,优化信息服务手段,变封闭式、内部服务为开放式、社会服务,拓宽医学文献信息的使用面,提供开架借阅,自由存取、帮助查询,等等。为了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我馆调整了工作时间,延长了开馆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均开馆,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图书馆的利用率。

(2)创造人性化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环境是指通过图书馆建筑、设施、布局、装饰、绿化、美化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出的氛围。这种氛围应以优雅、温馨、宁静、隽永为主调。印度学者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五法则”,其宗旨是指图书馆应尽一切可能方便读者和满足读者。它体现出“读者第一”的思想,即尊重读者的时间,保障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要使读者携着需求来,带着满意去。对此,图书馆的环境设计不仅要体现出现代图书馆所特有的内涵和风采,而且要在氛围和心境方面,使这座知识的殿堂、文献信息中心更具辐射作用。图书馆内部环境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既要赏心悦目,又要方便读者借阅,还要体现出对所有人的尊重和爱护。如宽敞与舒适的空间、明亮柔和的自然光线、绿色植物与装饰的协调搭配、整洁有序的书刊文献、宁静亲切的学习氛围、先进便利的设施设备等,既可引导读者的学习欲望,又可陶冶读者的心灵,让读者享受温馨环境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愉悦。平等亲和的人性化设计,会缩短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节省读者的时间,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例如,在开架书库的书架间,加宽距离,增设辅助桌椅,方便读者就近选书。同时还应配备笔、纸、墨水、复印设备、饮水机等,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调整馆藏结构,使书库与阅览室的功能合二为一,实现自动化系统管理的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此外,对于特殊读者,图书馆应采用无障碍设计和盲道设计,并在各阅览室内设置残障人专用座位和提供必要的辅助设施。总之,从闭架到开架,从借阅分离到借阅一体,从方便管理到方便读者,从区别对待到平等共享,体现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这些人性化的设计,必将会给读者提供更多的平等、自由、信任和帮助。

(3)开展定题信息服务。医院图书馆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医院的科研工作从课题选题、申报、中标、课题研究直至成果鉴定的所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文献信息支持,为此医院图书馆要采用高科技手段,利用网络技术,发挥情报人员的优势。对于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项目,应主动开展定题定向跟踪服务,为医务人员提供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的情报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领导的决策决定了医院的发展,作为信息中心的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为领导提供最新、最快、最有效的信息保障,使领导及时、准确、高效地作出决策。

2.服务方式的创新

图书馆读者工作面临的总体现状是:大气候孕育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小环境造就的优势与困境同在。现实是:图书馆的确做了大量的读者服务工作,辛苦有余,成绩年年总结,可是信誉、地位不见提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只有练好内功,不断夯实读者服务工作基础,拓展服务外延,调整思路,服务创新,图书馆才能取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才能赢得未来竞争的优势

(1)人才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创新。无论是图书馆计算机化、网络系统化的建设和运行,还是计算机检索、网络信息资源的提供,都需要较高水平的专业情报人员来承担。图书馆员是知识和智力的载体,不仅要具有一般图书馆员所应具有的相当水平的情报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较为广博的医学知识,更要具有一定水平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网络操作能力。医学图书馆员要适应信息时代和医学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理论、现代科技与医学知识,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鉴别、评价信息,将有用的医学信息提供给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者。图书馆员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更新、拓展知识,培养敬业精神,强化职业道德,树立“一切为了用户”的思想,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要把馆员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增加继续教育资金的投入,培养造就一批适合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医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技术创新主要是将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实践,创新技术平台提供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实现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积极建立可方便接入、可互通互联、可定制、可扩展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服务机制,有效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适时购入具有专业特色的、实用性强的文献数据库。

医院图书馆要打破条块分割的封闭模式,将医院范围内图书、资料、情报部门密切联系起来,建立联机查询、联机采购、联机互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保证信息资源建设质量。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面临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创新管理与服务的理念必须贯穿于图书馆工作的始终,调整发展策略和管理理念,树立现代管理思想意识,探索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途径,从而使自身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美琦.关于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2).

[2]孙谦.论专科医院图书馆与知识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5,(1).

[3]雷丽娟.个性化服务是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向[J].医学信息,2008,(4).

上一篇:中国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案的关系 下一篇:家庭交流上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