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彬:艺苑奇葩香满园

时间:2022-08-27 08:53:3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诸如戏曲、绘画、皮影、工艺、剪纸等等,它们不仅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艺术之瑰宝,然而能将这一民间艺术发展成为一个流派,得到国家专业机构认定资质的,为数不多。

玉同派书法艺术便是这艺苑长廊中的艳丽奇葩,其创始人冯彬先生,一生追求书法艺术,献身书法教育,培育出海内外学员近万人,在艺术的海洋中,他且歌且行,在传承与创新中,一步一步地将玉同书法推向新的领域,更高的境界……

国内唯一获得专业评估认可的书法流派

人生三面相:一相曰貌,即外貌五官;二相曰衣,即穿着打扮;三相曰字,即个人字。由此可见,字写得如何直接与个人印象相关联,同时也体现了书法的重要性。

现代的书法流派诸多,但能获得国家专业评估认可资质的唯玉同派书法而已。玉同派书法,源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在西蜀巴中地区及新疆南疆部队颇具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盛世文化,百花妍的大背景下,玉同派发展迅猛,凭藉实的功底和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理念以及玉同书法理论体系。

玉同派书法由冯彬先生独创。冯彬,字玉同,号玉同山人,原籍西蜀巴中市,自幼便热爱书法绘画,极具艺术创作天赋。他不仅是一位成名较早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致力於书法教育工作的耕耘者,自与书法结缘的那一天起,他就没有离开过手中的笔,孜孜不倦地求学进取,勇於探索的创新意识,以及敢为人先,甘於垦荒的奉献精神,使他在书法领域里不断地前进,不断地创新,同时,亦在不断地传授。三十多年来,冯老师的足遍及新疆、陕西、北京、四川、重庆和深圳等地,博众长,自成一家,在追求书法艺术,献身书法教育的同时,亦培育出海内外学员多达近万人,其中一批弟子已成为省市国家级书法家协会会员及书法教师,目前活跃在全国各地,为我国的书法艺术增光添彩。

玉同派书法艺术既根於传统书法的土壤,又吸收现代艺术的营养,在艺术创作中,主张书法表现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理念,根据不同文字内容的意境,创作出不同风貌的书法作品,追求书法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字内容的和谐统一。“比如书写‘飞流直下三千,疑是银河落九天’,‘还我山河’等极具动感的词句时,就要用遒劲的笔墨,勾勒出气势磅礴的意境,而不是用纤细的,柔弱的笔触去书写,因为不管书法作品追求的是什麽风格,都是基础,最重要的是风格要符合主题内容,因为书法就是用线条艺术去诠释生活中的内容。”冯老师细地解释道。

2007年9月,冯老师获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中国书法登记考试”高级考官证书,同年10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认定的玉同派书法创始人及书法作品价值标评定。

一生做一件事

一生做一件事,不是抱负太小,不思进取,安於现状,而是将所有力量聚集在一点,精於此,专於此;一生做一件事,不仅是对一个人耐力的考验,更是执著、专注、坚定的体现。在这个社会上,诱惑很多,欲望很多,我们有满腔的热情,往往分散在无限多的琐碎里。於是,坚持,总是在困难来临时戛然而止,夭折、放便理所当然的成为迈向成功的拦路石。

冯彬老师是个懂得坚持的人,因为他一生做一件事,且能把这件事做到卓越,做到极致,那就是执笔书法。

追忆踏上书法之路的初衷,冯老师坦言:“天性使然吧。从小我就对画画、写字非常感兴趣,而身为普通农民的父母亲给不了我多少指导,不过父亲为我做了一个书画室,成为了我打开书法艺术大门的金钥匙。那是个藏满了书籍、画册的普通小画室,在儿时的我眼里,它是个伟大且强悍的乐场,具有极大磁场,我常常被吸引过去,畅其中而忘记了时间。在不断地自学与临摹中,我的书法与绘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世上无难事,怕有心人。天生的秉性加上後天的努力,冯老师在九岁的时候,就小有名气,四川当地各大媒体杂纷纷刊登他的作品,称其为神童。

岁月的流逝没有磨灭其身上艳丽的光环,而是使其愈发明亮愈发成熟。八十年代初,冯老师被选往新疆野战部队授课,主教书法。冯彬老师感慨道:“在部队的那几年,是人生历程中很关键的几年,也是书法接受挑战与磨练的几年,更是创作水平取得飞跃式进步的几年,为我以後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原来,在部队的那段时间,冯老师亦遇到过难题。当时他在部队里教授楷书书法,哪曾想,有个学生的楷书竟然比自己写得还好,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若学生的水平比老师还高,说出去岂不让人笑话?从来都是荣耀满身的冯老师第一次有了急迫感与危机感,不进取就会落後,就会被淘汰,必须加强自身的创作水平。於是,他暂改教学计划,以教行书为主,楷书其次,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後,他都要写上7000字楷书勤加练习,每幅字都要写上600遍,在压力与动力的双重作用下,他终於在楷书方面取得巨大进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终於能满怀信心地立於三讲台之上,取信於莘莘学子心中。

不仅在毛笔、硬笔、木笔和指书方面深有造诣,冯彬老师还能将文学、音乐、绘画、宗教及佛理融入其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书法理论,即“玉同书法”理论。他先後编著出版了书法字帖及教案20部,其中,自创的”横写章法“艺术理论填补了中国传统书法中有竖写章法的空白。其作品被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陶瓷馆以及法国、瑞士、香港、新加坡、台湾及日本等高等成人学院收藏。

冯彬老师推崇玉同书法在表现技法上,注重诗书画印与音乐、哲理的相互融通,把线条艺术运用到新的境界,使其达到崭新的视觉美和意境美;而在表现工具上,以表现艺术形式和意境为中心,运用各种书写工具抒怀,一幅作品甚至可同时用多种工具进行书写;在创作书法作品的理念上,主张每幅作品都独具特色,避免千人一面;在书法艺术的传播手段上,主张艺术为大众服务,艺术的生命力在於市场,让世界解中国书法,认知中国书法,喜爱和收藏中国书法。他坚持的玉同书法作品既追求高雅艺术意境又注重贴近生活,既尊重传统继承又吸入现代元素,从而形成了中国玉同派书法艺术体系。

未来的路还很长

目前,冯彬老师的学生已逾万人,光入室弟子就有上千人,其中不乏政界名流,商界菁英。不过他教的都是成人,小朋友都是由弟子在教导,单在深圳就有五千多人。问及收学生的要求,冯老师笑笑回答:“人品最重要!有执著的人才能练得一手好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字如人品。我曾有位年轻的学员,是位企业老,他学习书法的目的是有感於一次生意上的失败。原来这名学员的字写得很难看,有次在签合同时,恰巧对方是位儒商,观其字体如此难看,从而对其身份及人品产生怀疑,合作亦因此告吹。也许他损失的不单是一次成功的机遇,一个创造财富的机会,更是一份信任和肯定,而这些都是无价的。由此可见,字如人品,学习书法尤为重要。”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冯彬老师主张熔铸古今,既尊重传统又勇於创新,感悟“笔墨当随时代”的真谛,寻求贴近当今时代生活的共性美艺术,因此,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功力,又有现代艺术的意味,创作出了许多匠心独具,构思巧妙的精绝作品,他的书法艺术专场鉴赏会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每次鉴赏专场的作品都被收藏一空,显示出玉同书法贴近生活的强大生命力。

玉同派书法率先以流派为体系的书法艺术融入社会,贴近大众,步入市场,同时通过历年“国际文博会”、玉同派专场鉴赏收藏会、专场拍卖会、联谊会以及艺术交流会等活动,使玉同派书法在国内外声名远播,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和誉。

“艺术殿堂永无止境,有更好,没有最好。传承与创新依然是主旋律。”谈及玉同派书法的未来走向,冯彬老师说道,眉宇间透着谦逊、执著,还有坚定。

相信在我国的艺苑花坛中,玉同派书法这一艳丽奇葩定能绽放出更耀眼更璀璨的光芒!

【人物简介】

冯彬,字玉同,号玉同山人,玉同派创始人,中国书画等级考试高级考官,巴山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玉同书法研究院院长。原籍西蜀巴中市,精湛於毛笔、硬笔、木笔和指书,独创出玉同书法理论,他先後编著出版了书法字帖及教案20余部,其中,自创的横写章法艺术理论填补了中国传统书法中只有竖写章法的空白。其作品被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陶瓷馆以及法国、瑞士、香港、新加坡、台湾及日本等高等成人学院收藏。玉同派书法是目前唯一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以书法流派的命名认可资质的书法流派。

上一篇:翁志明:写意长洲的奉献生活 下一篇:龚俊龙:永葆本色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