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填空评讲方式略探

时间:2022-08-27 08:38:12

摘 要 完形填空除了传统的答疑,我们还可以尝试灵活运用各种评讲方法来帮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来浅谈完形填空的几种评讲方式,以期达到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完形填空 评讲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完形填空难度系数高于其它题型,对考生而言是相对薄弱的题型。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粗略地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 精心设计问题

完形填空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同时也要关注细节。不少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欠缺,以至于做完题目后还概括不好文章的大意,对文章的结构更是稀里糊涂。在核对答案之前,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帮学生重新理清思路。比如有一篇完形描写了一个孩子(Garrett)在森林中迷路而没有得到及时援救而丧命。伤心的父亲(Kevin)因此购买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并成立了一个专门帮助寻找迷路孩子的组织。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开头提到了另一位叫Brennan的孩子因迷路需要帮助,后来经过Kevin及其他志愿者的努力最终得救。在11天的寻找过程中,作者通过穿插了Kevin的几处回忆解释了他这么做的理由。在核对答案前,学生较轻松地回答了我提出的三个问题,笔者再引导他们把回答的内容综合一下,故事的梗概就很明了了。然后,笔者针对学生的错误率继续提问,以求解决其中容易错的细节问题。如 In what woods can a child lose his way? Can you use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such woods? 学生的回答中有big, large, dense等,其中dense就是正确的选项,不少同学忘了这个词又没有考虑用排除法而选了错误选项,通过这个问题复习这个单词。接着,笔者继续提问: How would you feel if you couldn’t find the missing boy? 学生的回答多为 “anxious”, 顺势往下引导, 当学生跟着念时,他们找到感觉了。只要我们设计的问题彼此密切联系,前后连贯,在一问一答中,不知不觉就帮学生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利用这个机会锻炼了他们的听说能力。

2 集中处理细节

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一篇完形的整体把握得不错,只是在个别细节上考虑欠周,没有适当地发挥想象力,以至于误选答案,他们甚至自以为自己的选项是正确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抓住某个细节仔细处理,目的是扭转学生的错误思维,必要时借助多媒体。比如有一篇完形讲的是一名男士开车时后面有很多蜜蜂紧随其后,后来发现是一只蜂王藏在他的后车胎附近。文章很有意思,学生基本能看懂,但有一个选项(12题)的错误率太高了,做对的同学每班不超过10个。学生基本上选了behind。乍一看是挺有道理,但他们还是大意了。为了解释这个细节,笔者利用GIP动画设计了几张幻灯片。刚开始有一位男士驾着车跑,然后车后出现了一团小蜜蜂(在一个蜜蜂gif动画的基础上复制了很多,并把它们的位置拉近,远看好像是一团移动的云)。生动的图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紧接着,幻灯片上出现了一句话: It appeared to be a great _____ cloud. 学生领会了,很快填了“black”一词。最关键的还是接下来的动作。男士的车停了,蜜蜂在什么位置,是否还是在原位(即behind the car)呢?当笔者这时提问他们时,他们中有的已有所悟了。根据惯性,再加上蜂王的吸引,这个时候的蜜蜂当然应是围在了车的周围。于是,笔者调整了蜜蜂的位置,很多贴在了车身上,还有很多围着汽车飞,就好像汽车里有它们的食物似的。当笔者呈现了相关的句子时,学生就自然了选了 “nearby”一词。这样,这个错误率最高的一题就在轻松的气氛中解决了,短短几分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提炼词汇链

曾让学生做过这样一篇完形,主人公因高考失利而去复读,刚开始情绪低落,对自己的前途很茫然,后来经过一位老师的鼓励,他重新振作精神开始学习。文章难度不大,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所以理解起来较容易,讲解时没有必要细讲。但文中有不少好的词汇可以让学生复习并掌握的,所以笔者把重点放在词汇的归纳上。首先笔者让学生找出描述作者情绪低落的词汇,其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义(be in a maze), 学生不难猜出,是“困惑”之意。然后笔者要求学生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作者当时的心情,即My spirit sank. 句中的sank是一个考点。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动脑筋,拓展相关词汇,如be sad, disappointed, worried, desperate, upset, anxious, lose heart等。

4 巧妙结合原文

为了能让学生读到地道的英语文章,出卷者精心挑选出原汁原味的英语短文,再稍加改动编成了完形填空,很多文章语言优美,渗透着人间真情,蕴涵了人生哲理。我将自己读过的一篇文章动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很多同学表示听说过,我抓住这个机会,在与原文的对比中,笔者摘抄了两处插入到完形中进行分析。比如:完形中讲到那位女士得救了(At last, the woman was saved.)紧接着就讲到她收到了医疗费的账单(When the bill was sent to her room,)那中间发生了什么呢?笔者让学生根据下文猜了个大概,然后呈现原文:当女士读到“paid in full with a glass of milk”(医药费已付:一杯牛奶)时,泪水充溢了她的眼眶。完形到此结束,而原文还有一句话作为结尾,即She prayed silently, “Thank you, God. Your love has spread through hearts and hands.” 这句话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了升华,细细品味,更能体会施恩感恩的人间真情。

5 重新整合

我们教师在分析一篇完形填空时,往往会考虑到结合上下文,尽量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充分的了解,因此除了解释选项,我们还会分析文章中的其它重要的词汇,句子等。但学生在听讲时往往只关注挖空的词(即选项),而经常忽视了除此以外的东西。所以,即使在老师评讲完毕,学生不一定较全面地掌握好全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把文章中的精华汇集起来再改编成一段设有填空题的短文让学生边读边填,这样,既巩固了全文,又复习了词汇、常用短语、一些特殊句型等。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我们在重新整合一篇完形的时候,设计的挖空不一定是考点,因为学生在听讲时注重的就是考点,所以我们再改编时大可以绕开原文的选项来设计挖空。

尽管我们精心准备的东西在课堂上之是占一小部分时间,但这也可以成为习题评讲课的一大亮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越来越体会到灵活评讲完形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峻芳,张义.语篇分析在完形填空解题中的应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9).

上一篇: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教与学 下一篇:高中英语有效教学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