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景观模块化设计研究

时间:2022-08-27 06:28:37

居住区绿地景观模块化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景观模块化的定义和分类,研究在居住区绿地景观中提取植物景观模块,形成植物景观通用模块,再应用到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

关键词:植物景观模块、点状小模块、线状小模块、面状小模块、居住区绿地、万家星城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居住区绿地是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改善地区小气候从而创造自然优美的绿化环境,是衡量居住公共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对居民休闲活动等产生较多影响。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杭州滨江万家星城系列为例探讨居住区绿地景观模块化的设计研究。

1 景观模块化定义与应用

1.1景观模块化定义

模块化是指运用标准化原理和科学方法,通过对某一类产品或系统的分析研究,把其中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单元分离出来,进行统一、归并、简化,得到以通用单元的形式独立存在的通用模块[1]。景观模块化,就是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将设计要素进行适当拆分,工业化生产并进行组装的过程[2]。植物景观模块,主要是以硬质景观为铺垫以植物材料为主,从景观设计中提炼出,进而可以应用到景观设计中进行组装的各种组装部件[3]。

1.2景观模块化分类

绿化种植模块在应用设计中,主要是以点、线、面的形式出现,以适应不同场所和空间需要。点状分布多是点缀,面状多为片林或生态绿地,线性的分布则多为交通道路的绿化带、沿场所的边缘围合绿带,或沿水系的水生植物绿化带,而这些点线面的构成则是由植物组合而成。利用这些模块我们就可以在设计中选择我们所需要的植物组合方式来营造出这些点、线、面的绿化种植模块(如图1-2-1)。

图1-2-1 点、线、面状小模块组合形式

(1)点状小模块

点状小模块主干树(乔木或热带植物)多数为奇数(1、3、5)棵,第二层(小乔和大灌木)和第三层(点缀灌木和球类)的数量一般为3n或2n+1(n≥1)株,整个点状模块的平面空间组成以一个或多个三角形构造组成,在此基础上植物在体量、冠型、质感和色彩达到均衡和协调。

(2)线状小模块

线状小模块通常在线状的两端或主要位置有多个点状小节点组成,多个点状小节点折线状分布组合成线状,也有规则式线状小模块为直线配置方式。

(3)面状小模块

面状小模块通常在绿地转折点和主要观赏位置由多个点状小节点组成,多以植物群落组合的方式配置,立面观赏效果饱满且错落有致。

2 居住区绿地的分类

居住区绿地根据不同的规划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绿地形式,基本由居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和公建附属绿地 4个部分组成[4,5]。

(1)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是全区居民公共使用的,具有一定游憩设施,供居民游憩、赏景及进行各类活动的块状绿地。

(2)宅旁绿地:宅旁绿地多指在宅前、宅后、住宅之间及建筑本身的绿化用地 [6]。

(3)道路绿地:指居住区各级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化用地,居住区道路绿地是居住区绿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居住区绿化系统 “点、线、面”的“线”的部分,道路绿地对居住区绿地起到导向、连接、分割、围合等作用,沟通和连接居住区其他各种类型的绿地,如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7]。

(4)居住区附属绿地:附属绿地主要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配套的绿地环境。

3 居住区绿地景观模块化

居住区绿地景观模块化主要是针对居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等较为集中的绿地景观进行模块提取、分解、组合和应用。

杭州滨江万家星城居住区属于高层住宅小区,组团绿地常绿落叶搭配合适,彩叶植物应用较多,植物群落组团饱满美观。本研究主要根据不同绿地组团的景观特色,从这些绿地景观中提取相对应的点、线、面绿地景观模块。模块中主要包括现状实景图、彩屏图、立面图、苗木单、以及可替换植物品种,从而保证模块的通用性,在其他类似的绿地景观设计中,可以直接参考或者使用此模块。

3.1公共绿地模块化

公共绿地的主体就是植物材料,配以地形、山水和亭台等园林小品,构成不同的富于变化的空间。公共绿地植物景观组团丰富,较小节点的植物组团构成点状小模块,面积较大节点组团构成面状小模块,植物景观模块类型有点状小模块、线状小模块和面状小模块。

点状小模块(图3-1-1)主要位于公共绿地内园路夹角处,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朴树、杜英)+乔灌(八棱海棠、中华金叶榆)+灌木球类(石楠、大叶黄杨球、红继木球)+地被(金森女贞+大叶栀子+毛鹃)。点状小模块(图3-1-2)主要应用于水景、岛状绿地结合的公共绿化空间,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香樟)+乔灌(枇杷、胡柚、红梅、红枫、黄金槐、彩叶杞柳)+灌木球类(大叶黄杨球、银霜女贞、苏铁)+地被(红叶石楠、大叶栀子、日本女贞、金边黄杨、紫鹃)。

线状小模块(图3-1-3)主要应用于道路与公共设施、水景等结合的狭长的线状公共绿化空间,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香樟、朴树、柳树)+乔灌(胡柚、桂花、花石榴、樱花、垂丝海棠、山茶)+灌木球类(红叶石楠球、海桐球、红继木球、)+地被(红叶石楠、金叶女贞、、毛鹃、麦冬等)。

图3-1-1公共绿地点状小模块图3-1-1公共绿地点状小模块

图3-1-3公共绿地线状小模块 图3-1-4公共绿地面状小模块

面状小模块(图3-1-4)主要应用于园路转弯处与公共设施、水景结合的大面积公共绿化空间。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香樟、杨梅)+乔灌(红叶李、八棱海棠、中华金叶榆、美人梅、花石榴、红枫)+灌木球类(大叶黄杨球、红继木球、)+地被(红叶石楠、结香、金森女贞、毛鹃等)。

公共绿地植物小模块中,乔灌木搭配合适,开花、常绿和彩叶植物应用丰富,其中黄金槐、中华金叶榆和彩叶杞柳等新优彩叶植物品种是模块中的亮点,丰富了居住区公共绿地景观。

3.2宅旁绿地景观模块化

宅旁绿地是居住区中与居民生活最密切的绿地部分,是居民每日进出住宅的必经之地。万家星城宅旁绿地较为密集,植物景观模块化主要从建筑入户和建筑周边提取,以线状和面状模块形式出现。

图3-2-1宅旁绿地线状小模块 图3-2-2宅旁绿地面状小模块

建筑周边线状小模块(图3-2-1)主要应用于建筑侧边与道路相结合的绿化配置。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朴树)+ 乔灌(枇杷、杨梅、桂花、黄金槐、樱花、红枫、木槿)+灌木球类(红继木球、八角金盘、苏铁)+地被(大叶黄杨、金叶女贞、海桐等)。

建筑入户面状小模块(图3-2-2)应用于建筑入户两侧的绿化配置。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杜英、无患子)+乔灌(胡柚、桂花、山茶、紫薇、石榴、黄金槐、金叶榆、樱花)+灌木球类(红叶石楠球、海桐球)+地被(红继木、结香、红叶石楠、海桐、紫鹃等)。

3.3 道路绿地景观模块化

居住区道路绿地模块主要有居住区主干道线状节点绿地模块、主干道与园路间点状或者线状小模块组团绿地、这些模块可以直接在同等景观风格的居住区直接适当的应用。

图3-3-1道路绿地点状小模块 图3-2-2道路绿地线状小模块

道路绿地点状小模块(图3-2-1)主要应用于主干道与园路夹角处的植物配置,是很典型的点状小模块。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朴树、香泡)+乔灌(杨梅、柑橘)+灌木球类(海桐球)+地被(红继木、金叶女贞、毛鹃)。

道路绿地线状状小模块(图3-2-2)主要应用于沿主干道大面积线状延伸的绿化配置,面积较大。主要植物组合是乔木(朴树、香樟、垂柳、胡柚、杜英)+乔灌(早樱、桂花、红叶李、红枫、紫荆、西府海棠)+灌木球类(红叶石楠球、红继木球、金叶女贞球、苏铁等)+地被(毛鹃、小叶栀子、金叶女贞、红叶石楠、南天竹等)。

4 结语

总上所述,在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根据居住区绿地的节点和大小,在某些节点可以直接插入点、线、面的绿地景观模块,同时结合本地的自然气候和生长的树种资源,对模块化中的植物进行替换和替代。因地制宜,快速高效的配置一年四季色彩季相变化的各种乔灌木以及花卉、草坪等,同时引入植物新优品种进行替换,丰富居住区绿地景观,为居住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贾延林. 模块化设计〔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2]孔磊.中国城镇居住区景观模块化设计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7

[3]陈洁静.广州大型居住区景观标准化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2

[4]高原荣.城市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5]周涛.居住小区绿地人性化景观设计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8

[6] 金涛,杨永胜.居住区环境与景观设计营建4[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1.

[7] 土木学会(日).道路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1.142-149.

上一篇:旧城改造类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下一篇:矿热炉炉壳安装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