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27 06:19:12

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几点思考

摘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是一件非常重要和紧迫的教育任务,值得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建议家、校合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通过自主阅读来进行自我教育、培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和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建设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兴趣培养 习惯养成 方法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积极地开展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语言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学校的办学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少,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习惯,自然也影响了农村孩子语文学业成绩的提升和未来阅读能力的培养,也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曾作过如下探讨。

一、分析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因素

1.缺少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的环境

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家长一般都不购买书报、杂志,加上文化水平较低劳动繁忙等原因。多数家长自己缺少阅读习惯,起不到示范、引导、带动的作用;而我们不少农村学校也因缺乏资金和管理条件,也没有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数量过少,大多数藏书已经过时,实用性低。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因而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受到限制,达不到国家课程目标预期的设计要求。

2.多数农村小学生不会自觉读书

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大多数忙于外出打工、奔波于工地、田间,普遍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这样长期下来,造成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看电视、玩游戏上瘾,形成了向自由玩耍方面发展。导致孩子难以养成一种良好的课外读书习惯,多数学生不会自觉地进行课外读书。虽然老师也强调学生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只能偶尔地囫囵吞枣、敷衍草率地搪塞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收益甚微,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文化知识熏陶的快乐。

3.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缺少生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学生阅读方向的引导,家庭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和教师也是各行其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要把课堂教学搞好,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可有可无的事,搞一点形势就行了。

二、要着力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拓展课外阅读资源,让学生有书阅读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花才能引蜂“酿蜜”。教师可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开发学生智力、拓宽知识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求家长利用机会带孩子到图书馆、农民图书室等场所,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以及其它可读性读物,家校合力帮助学生提供阅读条件。

2.网络学习资源丰富,家长和教师要充分加以引导

网络学习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孩子从网络中选择阅读内容。从中可获取更多有益学习和成长的知识营养,并对学生的网络阅读学习内容、方法和习惯加以合适的引导和帮助。

3.诱发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

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本身就是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1)用故事激趣,诱发农村孩子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老师可利用自习课给学生讲一些生动且有趣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要开始讲故事,学生会双耳竖起,精神抖擞,那些惊险、奇特、令人感动的故事,孩子们会被感染和陶醉的。正当孩子们听得情感起伏、津津有味的时刻,老师可戛然而止,并告诉孩子们:故事情节离奇复杂,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自行阅读原文。此时,老师可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制造阅读未知的神秘感,并让学生在上述故事情节所营造的奇妙境界中,主动地去寻找资料进行补充阅读。

(2)树立榜样,激励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根据学生仰慕名人和英雄人物的特点,教师可给学生讲一些名人酷爱读书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自古以来许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他们大都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的典范,教师可用名人为榜样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喜爱阅读,从书籍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精神食粮。只要学生被吸引了,也就会自觉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

4.教会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练习课外阅读

(1)以此类推的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同时,教师可以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大量推荐与教材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灵感悟。由于相似类型的文章往往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2)寻查式方法。像《大自然的书》这种类似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容易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相关问题,也可能是学生最想了解的未知部分。此时,老师应该提醒学生去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寻求答案,让学生在查找、搜集、阅读、辨别、思考与交际的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多丰富的知识。

(3)推荐式方法。小学语文有些内容是根据原作节选或改编的,在学生读懂课文基础上,我们不妨把原作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由于学生已具备了读懂课文的基础和方法,再练习读原作时就会自然运用,也许学生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5.开展活动促训练

(1)组织阅读考查与交流。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定期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肯定孩子们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发现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方便有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老师还可以定期安排在某节课程上,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阅读主题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通过这种最直接、最贴近的思想感情传递,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限定篇目,设计题型,开展多层次的阅读竞赛,通过搞学生优秀作文“征文比赛”或办班级手抄报、黑板报等,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这对开展课外协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大有益处,以此来让学生体验自己的成功和荣誉,使学生逐渐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喜悦,让读书成为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总之,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学习工程,需要师生、家长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共同努力。目前许多教育专家和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各级政府正在落实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有些学校也在尝试建设书香校园,让学生喜欢阅读、自觉阅读、交流阅读体会,它已经成为一些学校寻求教育新突破的一个途径。愿我们农村小学课堂和学生家庭也能掀起一个兴趣盎然的读书热潮,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让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好书陪伴农村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报(教育调查).2013-1-21.

上一篇:美国社区学院发展对我国地方开放大学建设的启... 下一篇: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有效性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