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相生 和谐共存

时间:2022-08-27 04:23:27

摘 要:普通话与方言是同根相生、和谐共存的关系。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比方言更具有可推广性、选择性和规范性,普通话的社会地位也要高于方言。方言需要保护,普通话必须推广。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发展

普通话已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在方言区,普通话的地位日渐提高,方言的地位日渐下降。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发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同根相生: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一)普通话与方言相互依赖

一方面,方言语词丰富了普通话的词库。事物在发展,语言也不例外。至今,普通话仍源源不断地从方言中吸收词汇,使之表达更为生动。如果将东北话“忽悠”换作“欺骗”,相信人们也不会对“忽悠”兴致这么高了。再如:东北话“昨整”,淮安话“黑七抹乌”,这些多已成为大家知晓的常用词。同样的意思,方言词往往能比普通话表达得更为传神。

另一方面,普通话更好地表达了方言。任何两个事物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方言在丰富充实普通话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若是不用普通话借以标出、书写,怕是好多方言词汇将失传,语言无法被书写,那一个地区的文化也将无法被解读。“语言易变、文字守恒”,口耳相授的传播方式有限,只有文字的才是永恒的。淮安方言中有很多方言词汇,随着年青一代人不断学习普通话,现已慢慢脱落。因此,用普通话配合国际音标方式借以标记,将更好地表达和传承方言。如淮安方言中有一种儿童在地上画格子跳的游戏,我们不易通过口耳相传继承,只能用普通话“跳格子”,并标记国家音标 即可很好的表达出来;再如淮安人用来提水的小木桶,当地人称之为“小量子”,国际音标 。

(二)普通话与方言毕竟不同

首先,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分别具有可推广性、选择性、规范性。语音上,普通话虽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因为北京话仍有许多土音,如:老北京人把“告诉(gàosù)”说成“gàosong”;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 lüè”、也有人念成 “qǐn lüè”,这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因此,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同时具有可推广性。词汇上,普通话词汇要从方言词汇中吸取。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苞米”,将“馒头”称为“馍馍”。因此,普通话从北方话中选取词汇要有选择性。语法上,“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因此,即使普通话的语法来源于“现代白话文”,或者说“口语”,但他具有规范性。

其次,普通话的社会地位高于方言。许多语言除了有一般的方言外,都有超方言的变体。一般的地域方言称为“低层语体”,超方言变体称为“高层语体” 。在整个国家语言交流环境下,绝大多数正式场合都是使用普通话。可见,普通话的社会地位高于方言。

二、和谐共存: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发展

(一)方言需要保护

方言,是一种语言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中华文化五千年,地域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语言文化也如此!因为我们的很多文化都是由方言产生并承载和发展的。

首先,方言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江苏的锡剧、昆曲、评弹,安徽的黄梅戏,北京的京剧,天津的京东大鼓、快板,客家的山歌,这些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中,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是以方言表现的艺术形式。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方言逐渐被同化,方言文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淮安淮剧原本丰富多彩,而今,淮安方言已变得弱化,戏曲艺术也在流逝。可见,各当地本土方言文化艺术也在消逝。因而,保护方言的意义就更加重要了。

其次,文艺节目也需要方言。电台、电视台方言节目:如常州广播电台FM103.4方言节目《大嘴毛丫头》,收听率节节攀升;淮安电视台方言新闻节目收视率9%远远超过普通话新闻节目1.6%。方言影视、小品、歌曲:电影《让子弹飞》抛出了四川话,掀起一轮小高潮;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出现了十种以上的方言。说东北话的赵本山、宋丹丹、说唐山话的赵丽蓉、说陕西话的郭达等,他们的小品受到全国亿万观众的喜爱,也多有浓厚的方言色彩。《爱拼才会赢》、《万水千山总是情》、《千千阙歌》等方言歌曲一直流传甚广。

(二)普通话必须推广

首先,推广普通话可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其次,推广普通话是现实的要求,其必将走向国际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普通话的国际化趋势愈来愈明显。这是因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力地奠定了语言强势发展的重要条件。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立也进一步显示了汉语的国际化地位。普通话的对外传播从一个侧面预示着国家影响力的提升。

再次,推广普通话任重而道远。尽管我们国家推广普通话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和实效,但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加速建设现代化,进一步发展、完善国内统一市场的今天,普通话的普及程度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推广普通话任重道远 ,还需全民重视,共同努力。

总之,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分支,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各地方言的参与和贡献。同时,方言也以各种形式传承着民族共同语,反映着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在大力普及普通话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保护方言的重要性。掌握普通话是为了更好更方便的交流,而保护方言则可从方言中寻得地方古老文化、风俗民情、风貌特色等,并且可使它不至于过早地流失或消亡。

作者简介:

倪万俐(1991-),男,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传媒系播音与主持专业,本科在读。

上一篇:谈钢琴教学的基本特征 下一篇:论《民族舞蹈技能训练之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