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心理健康的“导航灯”

时间:2022-08-27 02:56:04

点燃学生心理健康的“导航灯”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新的事物、新的知识不断涌现,儿童能够通过网络、电视、电台等途径学习到许多新鲜的知识。小学生的好奇心理特别强,特别喜欢刺激、新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有些又是误导学生的,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

一、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我们力求使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当孩子踏进校园,能感受到温馨,学校就会成为孩子向往的地方;当孩子跨进教室,能感受到温暖,班级就会成为孩子迷恋的乐园。因此,为小学生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导向作用。

首先,学校应打造一流的环境建设,教学楼以崭新、整洁、明亮、美丽为主题,使其具有激发小学生的多种经验,诱发小学生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其次,学校要建起文化长廊,布置好名人名言、经典名句等,多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和科技活动。而教室则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能唤起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熟悉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把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1.加强心理学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首先,学校要向教师推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让每一位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并适当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让教师在碰撞中升华认识,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其次,学校要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们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并掌握和具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开展教育。

2.注重师生的心灵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通情达理、性格开朗、学识渊博,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下,学生也能主动地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学习效率。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坦诚地面对学生,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只有近距离接触学生,使学生愿意和教师有更多地交流与沟通,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消除师生之间的界限,才能与学生产生相互信任感。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因为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流,也是爱的投入。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能力、隐私,做学生的学习楷模,让学生有亲师感。

其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特别是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灵也比较脆弱。因此,教师更应该走进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去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情感得到倾诉,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再次,教师平时要多走进学生的生活,用儿童的目光,结合正确的认知,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生活加以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烦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思想、智力、成长都是有差异的,但是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表扬与尊重的权利与心理需要,因此,教师更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教师把爱的甘露公平地洒向每个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可信的人,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爱,感受到教师的辛劳就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教师还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有的学习优秀,有的体育方面有特长,有的热爱劳动,有的组织能力教强等。教师不要从单一的方面去评价学生,特别是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加不能只拿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适当地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而促进每个学生都更加努力地去发展自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热爱学生,这是最起码的为师之道,但这种爱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决不是厚此薄彼的。教师对学生要做到爱而不宠,才能真真切切的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

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是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开展“遇到危险怎么办”“学习方法交流会”“怎样做一个有自信的人”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队会活动,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交流中增进了解,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每次活动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做主,共同商讨、制订方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身心愉悦,体验到快乐。学生在活动长和个性得到培养,同学关系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这也有力地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活动过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让学生在自评与他评中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傲与自卑,树立正确的自信和自尊,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当代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家庭中受到家长的过多保护和关爱,缺乏实际生活体验与锻炼,生活自理能力、抗挫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都不够强。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学校可通过开展“社会磨砺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带有一定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生动、具体的,运用好这些特殊性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效果会十分明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的地震震惊了全中国,给我们的同胞造成了巨大的伤痛。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全国范围的爱心接力活动蓬勃开展起来。我校学生在募捐活动中表现尤为踊跃,纷纷把自己买学习用品、买零食的钱和压岁钱全部捐献给了灾区人民。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无声无息地将感恩的思想植入到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健康快乐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

四、家校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们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还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话,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我们将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一切从“心”做起,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潜心研读教材 致力高效课堂 下一篇:几何直观的教学价值与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