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海口惹下千万元官司

时间:2022-08-27 02:49:29

“世界陶王”邢良坤在接受央视专访时口出豪言,声称自己的作品“五层吊球”陶器是“世界之谜”,无人能够破解,并做出“悬赏”:如有人能够造出类似的作品,他愿将自己位于大连市中心、价值千万的“邢良坤艺术中心”拱手相送。不料,洛阳陶艺爱好者孙震看了节目后,苦心钻研了一年多时间,真的做出了仿制品。但此时,邢却对自己的“悬赏”不予兑现,于是,孙震将其到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

“世界陶王”央视夸海口,洛阳小伙好奇“应战”

2006年4月1日,家住洛阳市涧西区的孙震打开电视,看到中央电视台七套《乡约》栏目正在播放专题片《土与火的传奇》,该片是对我国著名的陶艺专家邢良坤的专访。邢良坤1955年生于山东,是我国著名的陶瓷艺术收藏家和鉴赏家。1989年,邢良坤开始潜心研究陶艺,至今已取得2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等处收藏。因技艺超群,个胜张扬,邢良坤有“世界陶王”、“陶艺狂人”之称。

孙震是个陶艺爱好者,很想了解有关邢良坤的艺术经历,便饶有兴致地看了下去。节目中,邢良坤将自己十分钟爱的一件名为“五层吊球”陶器的作品进行了展示,随后说:“我这个作品的制作工艺和方法前所未有,它诞生已经有十几年了,没有任何人知道它是怎么制作成功的,至今仍是一个‘世界之谜’。”为了强调其作品的“空前绝后”,他说,为了研制该作品,他花了10年心血。“今天咱们借助(到)电视台的机会,让全国观众证明……如果有人仿造出来,我这个楼三层2000平方米包括这里面的资产都给他!”随后,他又强调说:“不用和我的这个作品一模一样,差不多就可以了,我不为难他,他能一层层地搁进去,能吊起来就行。那么一模一样的是为难人家,一模一样的东西世界上不存在的,就是你也能做五层,你也能吊在里面就可以了,你偏一点,斜一点,我都不计较……”

节目看完了,孙震却意犹未尽。节目中邢良坤展示的那个“五层吊球”勾起了他这个陶艺爱好者极大的好奇心。原来,这个“五层吊球”是由大到小、由外向内一个套着一个的,而且每两个大小相套的吊球之间都是中空的,吊球与吊球之间没有任何接触的地方。这些吊球是怎样一个个搁进去的?又是怎样吊起来的呢?他不由得动开了心思。

31岁的孙震是洛阳市西工区房管局的一名职工,从小就喜欢用泥巴捏东西,后来学习了美术和雕塑,在陶艺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看完这期节目后,巨大的好奇促使他决心试一试,看能不能做出“五层吊球”的仿制品。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时,妻子白了他一眼:“你呀,纯粹是吃饱了撑的!人家大师研制了10年才做出的作品,又是‘世界之谜’,你能仿制出来?还是把精力花在正事上吧!”孙震偏不服气:“不亲自试试,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出来?再说,他能制作出来,我为什么就一定做不出来?我还非得试试不可!”

呕心沥血一年多,洛阳小伙成功造出“五层吊球”

孙震开始了“挑战行动”。他先上网搜索有关“五层吊球”的信息,希望能从这些信息中得到一点启发。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他只好自己进行分析。显然,做“五层吊球”有两个难点问题必须解决:第一是解决如何分层的问题,就是这五层吊球怎样才能“层层相套”;第二个难点是如何在层层相套的情况下,将内部的四层吊球各自吊起来,使五个吊球之间形成中空,互不接触。

在分层问题上,孙震认为,无非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先把吊球做好后,再把体积小的吊球依次搁入体积较大的吊球。但从邢良坤制作的“五层吊球”的形状来看,由于各个吊球的上面的开口都很小,无法完成这种设想;第二种就是先做好第一层吊球,然后再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做第二层吊球,依此类推……最后完成“五层吊球”的制作。孙震分析认为,这种制作工序无疑是正确的。

确定了正确的制作工序,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制作方法和工艺问题。在制作方法和工艺上,孙震分析后认为,在第一层吊球的基础上做第二层吊球,要使它们之间是中空的,第二层吊球在用泥拉坯时,因为泥本身是软的,必须有东西支撑才能定型。用什么来做支撑物呢?

最初,孙震选择用比较坚硬的瓦楞纸作内部支撑物。但在试验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普通的泥土做成的泥坯在成型后风干的过程中,会产生裂纹甚至破裂,根本无法成型。他开始寻找最适合做陶器的那种粘性好、风干后不易变形的泥土。为此,每天的业余时间,他都拿着小铲到洛阳市周围的郊县去挖土,风雨无阻。

一个周末,孙震拿着小铲子又出发了。这次他去的是洛阳郊区的邙山。他刚出发时还是大晴天,刚骑车来到邙山下,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他被浇得透心凉……孙震也顾不上雨了,一边用手不断地抹着脸上的雨水,一边奋力地用铲子挖土……终于,他惊喜地发现,他终于找到自己需要的那种粘土!那种土呈紫红色,基本不含砂石,粘性特别的好。孙震兴奋地捧起一把泥土,送到自己的鼻子下面,贪婪地嗅着泥土的芬芳……

换了新的泥土后,孙震先用泥拉坯做出了第一个尺寸最小的吊球。然后,当他用新的泥土做第二层吊球时,发现第二层吊球在风干后仍然会产生裂纹。孙震分析认为,泥坯在风干后会自行收缩,但是其内部的支撑物瓦楞纸却不会收缩,导致泥坯最后产生裂痕。那么,到底用什么东西做支撑物好呢?显然,这才是问题的最关键之处!

为了找到合适的支撑物,孙震用过塑料纸,用过锯末、碳粉、石膏……他试过了几十种东西做支撑物,但最后无一例外都是失败,而时间转眼间却已经过去了七八个月。为了试验,他经常白天顾不上吃饭,晚上通宵熬夜,导致妻子对他这种痴迷的行为很是不满,两人没少闹意见。经常往来的哥们也疏远了,见了面都骂他:“你小子,纯粹是犯浑!那玩意是你能琢磨出来的吗?你要能琢磨出来,草鸡也能飞上天!”

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孙震也有过很多次气馁甚至是感到绝望想放弃的时候。但一想到自己试验了这么久,费了这么多的精力,现在却白白放弃,又感到很不甘心,心里的那股倔劲便又上来了:干!一定要坚持到底!

2007年2月底,孙震终于找到了一种收缩比与泥坯基本一致的支撑物,使用这种支撑物时,泥坯在风干收缩后没有任何裂纹产生,而且这种物品很容易取出!试验成功后,孙震欣喜若狂,那天,他破例叫上一大群哥们,到市内的一家卡拉OK厅激情K歌,尽情释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找到了合适的支撑物,孙震终于很快做出了“五层吊球”。为了使吊球能够吊起来,孙震在制作泥坯时使用了铁丝,自上而下将它们吊起。“五层吊球”做出后,孙震立即通过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找到了邢良坤的电话,激动地告诉他自己做出了“五层吊球”的仿制品,邢良坤先表示这绝不可能,随后又说:“那你把你的作品拍下来,用电子照片的方式通过伊妹儿发给我看看吧!”

告你没商量!“世界陶王”再三推诿惹恼洛阳小伙

于是,孙震当即用数码相机将“五层吊球”拍照,通过电子信箱发给了邢良坤。但是一连几天,未见任何回音。孙震于是再次给他打电话,邢良坤说未收到,让他重新发一次。孙震便又发了一遍,邢良坤仍以没有收到为由,拒绝答复。无奈,孙震只好将数码照片洗出相片,以特快专递寄给邢良坤,并夹带了一张纸条:“邢老师,您的‘五层吊球’我临摹好了,请指教。”

几天后,孙震再次打电话询问,邢良坤回答说:“你的‘五层吊球’照片我收到了,但你的东西和我的作品根本不是一回事。我的吊球内部能象轴承一样自由旋转,而且不会碰壁,你的东西旋转不好,还容易碰壁。”孙震听了,心里很不服气:“五层吊球”我都做出来了,还克服不了旋转的问题吗?于是,他决定重新制作“五层吊球”。经过认真思考,他用了两个月时间,先后做出了两种不同的“32层吊球”:一种是吊球与吊球之间用球头相连,这种“五层吊球”可以任意自由旋转,不会出现任何相互碰触的现象;另一种是在吊球与吊球之间用挂环相连接,这种也可以旋转,但左右旋转的角度分别在―百六七十度之间。而且,此时孙震制作的“五层吊球”作品在外观造型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完全超出了邢良坤在央视节目中公开悬赏时的条件。但是,当他再次将自己的作品照片寄给邢良坤时,他却仍不给予任何答复。

邢良坤的态度让孙震感到很是气恼。2007年4月28日,孙震和一位在媒体工作的朋友及另外一位律师朋友在聊起这件事时,两位朋友都颇感不平,纷纷让他通过法律手段讨个说法。于是,在他们的支持下,4月30日,孙震委托律师向邢良坤发出了律师函及作品照片和DV光盘,希望邢良坤能够就其悬赏要求和对孙震作品的看法表明态度,并表明自己希望借此与对方成为朋友,为我国陶艺的发展共同努力。但此后等了1个多月之久,邢良坤仍未作任何答复。

激愤之下,2007年6月8日,孙震正式向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提讼,请求法院判决确认自己和邢良坤关于“五层吊球”陶器制作悬赏广告合同成立。7月23日,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该案。但邢良坤没有出庭,而是委托辽宁箴言律师事务所律师秦广做法庭辩护。邢良坤在书面答辩中说,孙震的作品与他的作品的外观形状虽然一致,但两者之间不是一回事。而他的人辩称,邢良坤参加央视《乡约》节目接受访谈的行为并不是悬赏行为,只是为了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只是“戏言”而已,不能当真,但同时又反复强调孙震的作品“不符合要求”。当原告方要求被告方拿出邢良坤的“五层吊球”进行比较时,被告人则一会儿称吊球存放在故宫,无法取出,一会儿又称被打碎了。

2007年8月21日,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认为被告邢良坤在电视台访谈栏目中提出的“五层吊球”陶器制作挑战是其自身真实意思的表示,且未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构成了面向社会不特定人的要约。而原告孙震在收看该节目后,按照其要求制作完成了符合要约规定的作品,以其行为对邢良坤的要约进行了承诺。合同依法成立并有效。

一审宣判后,本案审判长李玲就对本案的判决进行了解释。李玲说,本案是一种要约承诺,只要符合要约承诺的构成要件,即认为合同有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已经明确将悬赏广告纠纷归入合同纠纷案件,而邢良坤在央视节目中所说的话,正是一种公开的悬赏广告行为,悬赏内容清楚明了,属于《合同法》规定的要约行为。目前,孙震完成制作的“五层吊球”符合邢良坤公开悬赏要求的条件,故有权要求其履行“承诺”。同时,我国《合同法》对要约方发出要约的地点并未作出法律上的要求。合同内容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合同即为有效。

而郑州大学民法学副教授张展辉认为,邢良坤在央视节目里夸下海口,实际上已经构成了“悬赏广告”。他说,悬赏广告指以广告方式提出悬赏,一经发出,即产生悬赏要约的约束力,广告人不得任意撤回,而一经完成,即为有效承诺。

一审结束后,邢良坤坚持表示,孙震的作品跟自己的完全是两码事,他表示要向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而孙震在获悉邢良坤上诉后,表示自己非常期待“世界陶王”能拿出“五层吊球”进行比较,以揭开“世界之谜”。

(责编 俞媛媛)

上一篇:餐饮有特色,一碗粥卖出千万财富 下一篇:“恋爱借款”该不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