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县扬黄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时间:2022-08-27 02:01:25

盐池县扬黄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盐池县扬黄配套工程于1992年开工建设,2005年竣工。灌区位于盐池中部,涉及惠安堡、冯记沟、青山、王乐井、花马池五个乡镇,累计开发灌区36片,灌溉面积19.6万亩,安排受益农民14350户、66185人。

全县现有扬黄专用泵站四座,总装机容量6927kw,供电线路4条37km,盐池专用干渠43km,承担着11.76万亩扬黄灌区、8.95万亩节水灌溉及花马湖的灌溉任务。工程建成后一直由县水务局负责运行管理,随着运行期的延长,工程出现了一些问题。2009年,在国家支持下,开工实施了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主要完善了三道井泵站防洪工程,更换了三道井、李家坝泵站的部分机电设备,改造了6.7公里专用干渠和石山子隧洞、渡槽等建筑物。续建工程的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工程的供用水条件,消除了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工程运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由于受批复资金的限制,还有一些突出的较大问题没有解决,灌溉保证率和安全运行不能有效保证,需投入资金954.8万元予以解决。

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1.三道井干渠维修问题

三道井干渠全长43公里,承担着城西滩、王乐井及干渠沿线共10.1万亩扬黄灌区、6.95万亩节水灌溉的输水任务。2012年扬黄续建工程改造维修了6.7公里,还有近12公里干渠砼板腐蚀塌落严重,4座生产桥、2座退水闸、3处过路涵、12处斗口破损,已严重影响到渠道的输水能力并造成输水损失不断加大(输水损失达20%-30%),急需维修。据初步估算,需维修资金约680万元。建议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解决。

2.专用泵站供电专线改造问题

全县4座专用泵站的供电线路由于运行维护资金的短缺和泵站无专业技能人员,自工程建成以来一直没能检修,曾多次发生断电、雷击等事故,现还在带病运行,急需全面检修,共需资金234.8万元。建议县政府将检修费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同时,积极与宁东供电局商洽,将线路交由宁东供电局管护。

(1)三道井泵站供电专线(35KV),长18.8公里,承担着三道井、旺四滩两个扬黄泵站及县城人饮供水工程尚记圈、丁记掌两个加压泵站的供电任务,于1999年建成。主要存在线路已15年没有检修,80%以上的电杆横担上有鸟窝形成,部分配件老化、短缺,曾多次发生漏电、烧线、雷击等事故。建议结合杜窑沟水库建设对该线路的2.1km线路移线的同时,对其余16.7km线路进行全面检修,移线投资105万元,检修费50.1万元。

(2)旺四滩泵站供电专线(10KV),长5km,承担着0.72万亩扬黄灌区和2.15万亩节水灌溉的灌溉任务,于2004年建成。主要存在线路已10年没有检修,部分配件老化、短缺,极易发生漏电、烧线、雷击等事故,急需对其进行全面检修,需检修费5万元。

(3)狼布掌泵站供电专线(10KV),长3.5km,承担着0.96万亩扬黄灌区的灌溉任务,于2004年建成。该线路已10年没有检修,且接在乡村农用供电线路上,在灌溉期间,农用线路负荷加大,造成泵站频繁跳闸。特别是2013年7月份曾连续3天泵站跳闸9次,对机电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更造成水量损失和供水延迟,群众多次上访。建议从盐环定十泵站新架设10kv供电专线5km,需投资65万元。

(4)李家坝泵站供电专线(10KV),长9.7km,承担着0.7万亩扬黄灌区和2万亩节水灌溉的灌溉任务,于1993年建成。该线路已21年没有检修,部分配件老化、短缺,曾发生漏电、烧线、雷击等事故,急需对其进行全面检修,需检修费9.7万元。

3.泵站运行管理人员问题

四座泵站现有运行管理人员35人,其中雇用临时运行工20人,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专业技术、技能低,所有机电运行人员均无上岗资格证。雇用人员工资待遇偏低,责任心不强,人员固定性差,极不利于泵站运行管理。若发生安全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建议:一是积极争取扶贫办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对所有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二是落实雇用工的工资待遇,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运行管理队伍;三是加强干部职工的管理。

4.灌溉用水指标问题

全县现有扬黄灌区面积18.37万亩,开发以扬黄水为水源的节水灌溉面积15.3万亩,建设蓄水池32座690万m3。2013年水利厅灌溉局分配我县灌溉用水指标4725万m3。我县分配各乡镇扬黄灌区3915万m3(18.37万亩,灌溉定额213m3/亩)、分配节水灌溉用水560万m3(11.9万亩,灌溉定额47m3/亩)、分配花马湖生态用水250万m3,而全年实际灌溉用水5056万m3,超指标用水331万m3。2014年据估算需灌溉用水量6350万m3,与2013年分配指标4725万m3相比,缺指标1625万m3,用水形式非常严峻。再者,三道井泵站及干渠的输水能力现已达到满负荷运行,即使用水指标增加,也很难按需将水输送到田间。建议:一是加大扬黄灌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严控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严格落实分水到户、凭票购水制度;二是严禁节水灌溉区种植玉米等高耗水作物;三是严控以扬黄水为水源新开发灌溉面积;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下大力气将现有扬黄灌区的漫灌方式改造为喷灌、滴管等节水灌溉方式,利用节下的水扩大灌溉面积,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五是要尽快将2004年从同心县调整到我县的2m3/s流量的水权落实到位。

5.城西滩设施农业园区灌溉工程改造及用水管理问题

城西滩现有日光温棚1282座,灌溉用水全部依靠田记掌和城西滩各建的一座20万m3的蓄水池供给。目前,灌溉运行管理由城西滩水管所负责,受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和管理办法不健全等制约,工程运行管理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工程建设标准低,无计量设施。当前采用的按棚收取水费的管理模式存在轮灌制度不能推行、上游天天灌、下游无水灌、灌多灌少一样收费等弊端,灌水量与缴费不成正比;二是温棚的棚与棚之间的空地大量种植高耗水作物玉米,且与温棚一并不计量灌水,不仅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且造成现有的蓄水池容积不能满足用水需求,尤其是9至11月和冬季扬黄水停供期间,蓄水池的存水不能保证日光温棚的用水需求;三是温棚种植利用率低,闲置的温棚供水设施无人管护,造成跑、冒、滴、漏损失水量严重,加之灌溉方式以漫灌为主,据初步估算单棚年灌溉用水量高达2000余方,远远超过大田灌溉用水;四是水费收缴困难,种植户以各种理由拒交、少交水费现象普遍。建议:一是解决温棚大面积闲置问题,严禁棚内及棚体周边种植玉米等高耗水作物;二是投入资金40万元对供水设施进行改造、安装计量水表,改按棚收费为计量收费,由物价等相关部门测算重新核定水价,并移交受益乡镇管理。

6.扬黄灌区灌溉管理问题

全县扬黄灌区开发建设于2005年基本结束,管好、用好、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2005年,县政府出台了《盐池县扬黄灌区灌溉管理办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该办法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水管组织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二是水费征收和配水程序较乱,存在多收少缴、公开公示不够、放人情水、关系水、等现象。建议结合多年的灌溉管理经验,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大讨论,梳理存在的问题,全面修改原管理办法,使之更据可操作性、更能有力规范约束水管人员的行为,更好的服务全县的灌溉管理。 [科]

上一篇: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谈新市场形势下大豆品种开发过程中的科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