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徐霞客游龙穿峡

时间:2022-08-27 01:26:31

天台山蜿蜒数十里,风光无限,而山间的大小峡谷,就像一幅幅长长的画卷,多姿多彩。

暮春时节,车窗外是大片的油菜花田,与隐隐约约浮现的山峦叠翠。访幽龙穿峡,成了这个春天最美好的回忆。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取道风光旖旎的秀溪入万年寺,在龙穿峡留下了浓厚的徐氏印记

五百多年前,徐霞客第一次游天台(1613年),但并未到过龙穿峡。二十年后他第三次游天台(1632年4月),这一次他取道秀溪入万年寺,在龙穿峡留下了浓厚的徐氏印记。

龙穿峡位于天台山十三大景区之一的桐坑溪――万年寺景区境内。这里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积淀:台州道教鼻祖葛玄、天台仙派始祖司马承祯、道教南宗祖师张伯端。都曾在这儿留下足印。入口处的“台岳仙宗”展示板,向游客讲述着那些历史名人的天台情怀。

走过春秋轩,是一方草坪,一块雕刻着“霞客坪”的巨石矗立在最中央。霞客坪之后便是一挂白瀑。从霞客坪左侧石阶往下,秀溪缓缓流过。当日。徐霞客“入万年,路较近;特以秀溪胜,故饭后仍取秀溪道。”

沿着秀溪往前,水声大作。但见之前所见的那一折瀑布从数十米高的山岩间飞流直下,路遇一突出岩石而被隔开,在岩壁上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据说这道瀑布有名有姓:姓司马。又名燕尾瀑。

燕尾瀑不难理解,因为形似,而这姓司马,又是为何?原来,天台山是司马承祯一生最爱也是所居最久的地方,他曾向李白描绘天台之壮丽景色,引得李白“心慕天台”。后人为了纪念司马承祯,便将这折瀑布命名为“司马瀑”。

据说徐霞客游历至此时,深为这一折燕尾瀑折服,只是两边山势险峻,所幸发现了一条观瀑的新道路:瀑布下有岩石凸出。其下有条仅可供一人通过的小道,可近距离观瀑。

可惜,徐霞客游记中并未描述过五泄流瀑。否则我们也许可以借他的笔,想象一下最后一折潇湘瀑的模样

五泄。自然是有五折瀑布。

第一折,缭绫瀑。唐时白居易曾诗云“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缭绫是唐时最珍贵的一种丝织品,白居易用以比拟“天台山上月明前”的瀑布,可以想象瀑布薄如轻纱、缥缈空灵的优美曼妙。

第二折,紫阳瀑。顾名思义,这是纪念紫阳真人的。这一折瀑布后岩石嶙峋,仿若戴着道士帽的修道之人,瀑布潇洒飘逸,亦具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意味。站在这紫阳瀑前,侧身往右看,那突出的岩石恰似大名鼎鼎的济公,名曰“济公接引”。

第三折,灵宝漂。相传台州道教鼻祖葛玄。得了太上老君所赠的《灵宝经》,方开创了道教灵宝派,瀑布因此得名。右侧是玄山,岩壁上长有不少葱绿的小草。当地人把这些草称为“九死还魂草”,是对这些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

第四折,白鹤瀑,又称白鹤晾翅,恰好对应这峡谷所在地。白鹤镇。

第五折,潇湘瀑。由于地势曲折,这一折瀑布锁在“深闺”不得一见。当年徐霞客游记中并未对五泄多加描述,只云:“西行四里,北折入溪,溯流三里……”否则我们也许可以借他的笔,想象一下最后一折潇湘瀑的模样。

再往前几步转身,对面玄山边缘,仿若躺着一人在仰天思索,此景即“葛玄仰山”。一时不知该如何表述,心底唯有栩栩如生四个大字浮现。

徐霞客游记中的乱峰森立,无路可上,如今已成宽阔平台,这便是龙穿峡的尾段了。

离了五泄,入目便是一棵栎树,根茎粗壮,一分为三却又同气连枝,以喻司马承祯、李白及唐玄宗三人之谊。

唐朝奉道教,司马承祯婉拒唐玄宗归天台。在江陵途中遇到李白,此时的李白刚开始“仗剑远游”。一个刚离开家门的小青年,得到三代帝王师的赞赏,激动不已。于是有了《大鹏遇稀有鸟赋》,李白的入仕,也源于司马承祯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

往前则是青莲台,自然与李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台上有凉亭,以供游人休憩,事后是李白垂泪石。有人说这石像是天然的李白画像,而眼部仿似有一未千的泪痕,石像因而得此名。

这里的一折小瀑布也得名太白瀑,瀑下的积水池,名日醉池。想那李白,不仅是诗仙,亦是酒中仙,即便登临高山,怕亦是不忘杯中物吧!

徐霞客游记中的乱峰森立,无路可上,如今已成宽阔平台。这便是龙穿峡的尾段了。传说中,龙穿峡是由一条青龙破壁而出形成的,只可惜这青龙穿了千年,仍身陷其中,乱石间依稀可见龙头在努力向上攀登。

徐霞客游记中的瀑布现已不复存在,如今的龙穿瀑是引水恢复的,并且位置右移了一些

越是走近,水声越响。龙穿峡的八瀑,只剩下最后一瀑了。所谓后来者居上,这最后一瀑自然不可小觑。

“坑穷,一瀑破东崖下坠,其上乱峰森立,路无可上。由西岭攀跻,绕出其北,回瞰瀑背,石门双插,内有龙潭在焉。”这是徐霞客游记中的词句,如今,由于1969年桐坑溪大坝以及多个小水电的修建,原先自然形成的瀑布已经不复存在,如今的龙穿瀑是景区开发时引来水库的水恢复的,由于原来的瀑布位置已经被大坝所占,恢复后的瀑布向右偏移了,当然,我们看过去是偏左了。龙穿瀑高80米,当有阳光斜射到飞洒的瀑布上时。还会看到两道七色的彩虹。

瀑布旁边的石壁上刻有“龙穿破壁”几个大字,这块大大的绝壁就是龙穿壁了,这道石壁宽100多米,也是花岗岩断裂抬高形成。

徐霞客呢,当年应该是站在龙穿壁的顶上观看我们这里的,他所说的石门双插,也就是我们眼前这两道石门,石门之间的这绿茵茵的潭就是徐霞客所指的龙潭了。

不消多时,一道弧形的大坝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桐坑溪水库的拦水坝。站在大坝上,阳光明朗,蓝天白云显得更为透彻,深呼吸,顿觉心旷神怡。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看见这蓝绿交织的天然,便有种爱不释手的情怀在心中荡漾了。

天池碧水,微风袭来,整一个绿色的世界。这里是水库所在。池里放养着不少鱼类,有的甚至是1969年放养下去的,一直没有任何的人工喂养,真正原生态哦!

水面上有两道绳索,龙穿滑索,全长400余米,可以让你滑行在天池水面之上。两腋生风。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在龙穿峡,游客下山有两种选择。一是闲适型的――沿着古道下山。古道蜿蜒在林间,空谷鸣幽,各类鸟叫声此起彼伏,抬头还能看到松鼠在树上穿梭跳跃。另一种刺激型的――乘滑道。龙穿峡滑道全长418米,蜿蜒崎岖到下面霞客坪。也就是上山的入口处。不过这是勇敢者的游戏,不建议轻易尝试。

上一篇:羊卓雍措岛上的现代田园诗 下一篇:人与动物的共处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