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吴国亭

时间:2022-08-27 01:12:14

杭州举办“百位画家画西湖”的盛会时,画家吴国亭应邀出席,从南京来到了杭州。当我们相见之时,都感到特别高兴。有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吴国亭于上世纪80年代初离开杭州,光阴荏苒,不觉过去20多年。而今见面,安有不喜!一坐下来,彼此的话就长了。

我们原是师生,上世纪的50年代,我在浙江美术学院任教中国美术史课,吴国亭是版画系的学生,因为品学兼优,校方特许他跳级,提前一年毕业留校当教师,从这以后我们成了同事。在美术学院中,我们虽然不在一个系科,但彼此很熟悉。在青年教师中,吴国亭的文化基础比较强,他能胜任系里交给他的各种教学任务,从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课到不同绘画形式创作,一身兼顾,而且做得很好。“鞭打快牛”,记得他的课时在美院是最多的,每周24课时,排得满满的。就是在这样繁重的教学情况下,吴国亭挤出时间,和老一辈艺术家交流艺术,从事创作,不时有新作品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出版。应该说,在当时中青年教师中,他的创作最勤,教学能力也较强。

吴国亭给我们的印象,耿直为人,以诚待人。特别是在“”十年的混乱时期,他的可贵,

即在于“宁可吃亏自己”却不“见风使舵”,始终实事求是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保护了许多师生,这实在不容易。现在,尽管事过境迁,但是,我还没有忘记他的这种好品德。

最近,吴国亭从南京给我寄来一本精美的画册,都是他的近作。捧读后我出乎意料,没想到他原先从事版画,而今走上了国画花鸟的新路子,居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叫人不能不刮目相看。可以理解,他在生活中已经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位置,在艺术上确定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他现在的花鸟画,每以山间幽花杂卉、乱石丛篁为画材。很显然,他的意图是想在自然的苍莽野逸之中寻求美的灵感,从而升华为艺术创作。李可染在多年前曾对他评论,认为吴国亭“在画面上表现空间不易,有形、有影、有空间,宛如身临其境。花鸟画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李可染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很重要,意谓体现“空间”,花鸟画犹有难以周到处,说得具体一点,画花鸟画与画山水画结合起来而且结合得妥妥帖帖,更是不容易。在吴国亭的作品中,如《清溪潺潺》《涧畔》《春在枝头》及《落叶知秋》等,画面都有充足的空间,而且清新雅丽,别开生面,堪称一洗陈习。如此新辟蹊径,而无落套之嫌,无疑这都是他20多年来锲而不舍、苦心钻研得来的新成果。

看来,吴国亭在绘画艺术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相信,在这新的世纪新的时期,他的花鸟画必将与时俱进。我们则更为画坛上出现这么一位富有开拓精神的画家而额手称庆。

链接:吴国亭1935年生于南京,196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留校任教20余年。1981年调至江苏省美术馆创作室,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本文作者王伯敏,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宾虹研究会会长、著名山水画家、美术史论家)

上一篇:藏匿无数灵魂的苏州藏书楼 下一篇:踏访亚洲地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