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6 10:01:27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 文章立足小学教育实际,主要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途径,以期对小学教育实效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小学教育 应用方法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贯彻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使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对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它不否认关注人类心理问题的治疗,但更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解释,实现心理学价值由消极到积极的回归。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引导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幸福感、快乐等,以激发个体产生接近和行为倾向等。第二,积极的人格特质,拥有积极人格特质的人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积极力量,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惰性,过有品质的生活;同时,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扬善弃恶。积极的人格品质包括希望、自信、乐观、创造力、勇气、毅力、自制力等。第三,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组织系统不仅是塑造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而且是个体积极体验的最直接来源,没有积极的组织系统作保障,个体难以形成积极的体验和人格,积极的组织系统是个体获得积极体验和形成积极人格的重要保障。积极心理学从研究人自身积极因素入手,通过不断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利用它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能力而获得良好生活的理论取向,为小学教育提供有益启示。

一、做积极的老师

已有研究证明,学生年级越低,向师性越强。在小学阶段,孩子的个性成长乃至一个班集体的班风,都跟老师有直接关系。要使小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老师的积极作为不可或缺:第一,要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能给予学生春风般温馨的鼓励,使学生生活充满阳光、充满朝气、充满激情。第二,勤奋进取的精神态度。班主任勤奋进取的精神态度能不断激励学生,给学生无穷力量。第三,严肃认真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严肃认真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能培养学生沉着、扎实的学习态度。

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氛围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单向授受关系,在管理上是“我讲你听”的专制性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等级主义,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根据积极心理的相关要求,小学教师首先要注意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设身处地正确认识理解和诱导,要站在“人”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切不可“恨铁不成钢”,用过激的言行刺伤他们的心灵,或体罚或变相体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破罐破摔”。爱默生曾中肯地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对学生的热爱、理解与尊重,实际上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情感氛围,有利于他们积极人格的形成、积极情感的体验。

三、学会悦纳学生

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还没有形成,长期的小皇帝似的家庭地位使得现在的小学生往往更难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更要学会悦纳学生。第一,坚持全面观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坚持全面观点,不断寻找每个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积极品质,并不断给予肯定与鼓励。第二,坚持发展的观点。世界处于永恒的发展变化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刚刚起步,拥有无限多的可能。用发展观点看待小学生,就是立足长远,宽容他们的不足甚至错误,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发展他们的积极品质。

四、注重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老师和家长。老师除了在学校里积极管理好学生外,更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许多小学生的家长由于教育经验不足,往往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这就会造成孩子养成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因此,注重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在很多问题上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家校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仅能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而且能发掘学生在学校没有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缺点,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五、注重学生荣誉感、责任感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主张,要使人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的社会个体。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形成个体意志服从集体意志的意识。首先教师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要充分营造舆论氛围,时刻注意舆论引导,使得学生正确认识集体力量的伟大及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其次,定期开展班集体活动,如班与班之间的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小学生学习承担与奉献,学习互助与合作,获得乐观的支持,体验积极的情感。最后,注重学生的自我养成,教师通过一系列教育和引导,引导学生注重责任,珍惜荣誉,在生活中自觉地培养责任感与荣誉感。

参考文献:

[1]黄冬梅.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2(08).

[2]张金福,刘翠兰.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上一篇:浅议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