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飞刀就一招

时间:2022-08-26 09:51:16

整体观感

SD1初上手,相机不重, 外观上也没有唬人的竖拍手柄,比适马早些年的SD9还小,在顶级机身追求大而全的潮流下,适马这种“低调”作风还真的是特立独行。

使用了半年,感觉一切都中规中矩,该有的功能都有,方便的操作菜单、防尘防淋溅的镁合金骨架、四种测光模式相当准确、11个双十字对焦点的合焦也比较迅速,ISO最高到6400(ISO800以上已有明显噪点)、每秒5张连拍能力等,除了菜单中AF微调功能(杜绝镜头跑焦)和高档相机一般不会配备的内置闪灯,算是别致些的功能外,总体上虽无诟病之处,却也并无过人之点。

用过这么多年适马的单反相机,也早就知道 SD机身的性能永远不能和其他主流品牌相比,SD1没有任何诸如“人脸识别”、“自动拼片”、“触摸对焦”、“高清录像”这样的花哨功能,至于顶级机身标志性的巨大机身、每秒10张以上的高速连拍、自动智能追焦、51个对焦点、超高ISO曝光等,它也没有。

SD1的对焦、曝光等必要的基本功能也仅仅是达到了当年D300的水平。从使用上来看,虽然比它前几代的适马机身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再有特别明显的缺点,但用上去就像是一台万元不到的中档数码单反相机。从功能上看,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如果是一个不懂什么是FOVEON X3的新手,就算这台机器只卖1万元,他也不会买,当然SD1的定位也不是初学数码摄影的新手。

有何特别

特有的FOVEON X3三层感光芯片却一直仅是小幅改进,没有质的飞跃,直到这台SD1。不仅FOVEON X3感光芯片的面积升级到24×16mm(虽仍然为APS-C画幅,但焦距系数从1.7×升级到1.5×),实际像素也从SD9到SD15时的400多万跃升到了1500万。

说到像素,可能有人会说,才1500万像素,还是APS-C画幅?这不是刚够“入门级”的水平吗,不是说有4600万像素吗?这里要说明的是,FOVEON X3感光芯片和其他品牌(不管CMOS还是CCD)的马赛克感光芯片的感光原理有根本性的差别。

虽然都叫“一个像素”,但因为马赛克感光芯片单个像素只能记录单色(三元色其中之一),所以要形成我们看到的一个真实色彩的“像素”,就要和其他周边的四个像素一起计算( 相临的像素分别记录两个绿色、一个蓝色、一个红色),才能得到一个彩色像素,每个像素都被其他相邻的像素重复计算,所以马赛克感光芯片的单一像素,仅能记录照射到这个像素上30%的光,色彩是靠其他像素联合计算得到的。既然是计算而来,自然会产生损失和误差,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其逊于传统彩色胶片的成像质量。

而FOVEON X3感光芯片是每个像素三层感光(红绿蓝三元色),所以每个像素都能如实记录下照射到这个像素的100%的光,而不是只记录下30%,再靠计算得出色彩。这一点和胶片成像的原理很像,事实上,X3的色彩和成像质量也更像胶片,所以,虽然X3也叫“像素”,但其根本上和马赛克感光芯片是不一样的, 适马在宣传上可能为了更好地让人理解,就把三层感光计算三次,于是1500多万的“实际像素”就变成了4600万“有效像素”了。

正如当年SD9的400万实际像素可以和1200万有效像素的主流单反机相媲美一样,SD1一口气将FOVEON X3感光芯片的像素记录能力翻了3倍,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式的提升。实际使用上也明显感觉到这种画质是无与伦比的。至少可以说,SD1的成像比市售所有135画幅的顶级数码单反相机都要更清晰、更锐利、画质更高。而在此之前,为了提升一点点画质,需要的是大笔资金购买顶极镜头,仅此一点,就可以让其列入“顶极”的行列。

成像能力

使用SD1不久,我就带上它和我的另一台号称“顶级机身”的NIKON D3一起去瑞士度假,看看它在真实使用中,是否可以配得上顶极机身的称号。一路上,我不停地轮流用D3和SD1拍摄同样的场景,合起来拍了近1万张。

从功能和可靠性上来讲,D3完胜,如果我遇到不可错过、或是转瞬即逝的场景,我一定会用D3。快速和准确的曝光检视,出色的连拍和智能对焦,几乎可以胜任的JPEG直出和超高ISO曝光,让我更放心一些。论使用的方便性,D3和SD1打成平手,SD1胜在轻巧简单,D3则胜在超强的电池能力和更准确的白平衡。

画质和成像方面,SD1更胜一筹。没想到的是,SD1由于大幅提升了X3像素的数量,竟使其分辨能力超过部分镜头的成像能力,把镜头的成像能力提升到了极致,而且这种提升是对所有镜头有效的。换句话说,我用SD1加上3000多元的适马中档镜头(SIGMA 17-50mm 1∶2.8 EX DC OS HSM),得到的分辨力和画质竟然高于用Nikon D3加上号称“中焦镜皇”(Nikkor AF-S 24-70mm 1∶2.8G ED)的成像。我相信,如果SD1使用更好些的镜头,成像会更加出色。

相机是由机身和多只镜头组合而成,如果顶级的FOVEON X3成像芯片可以弥补镜头成像能力的不足,那么SD1昂贵的机身价格或许可以接受一些了。

从纯记录数据量的角度看,SD1拍摄一张RAW格式的原文件(X3F文件)有50-70兆之大,而D3的全幅RAW格式不过20多兆。同样的场景,SD1用D3约45%的芯片幅面,记录了几乎是D3的2-3倍的内容(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感光芯片的记录能力是D3的400%-500%)。从这也能看出为什么SD1的画质和解像力会更好,因为它记录了更多的光学信息。

还有一点是值得适马老用户欣慰的,就是SD1上使用的“TUREⅡ”双核处理器和巨大的DDR3缓存比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SD1照片记录的数据极大,拍摄时竟然还可以轻松地以比较快的速度(大约1-2秒拍一张)一直拍下去,而不像之前的型号,拍个五六张就要等存储的红灯不停地闪,将缓存释放完了才能接着拍摄。这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会错失重要的机会。

不要以为“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中档相机都做得到”,要知道SD1的原文件有50-70兆之大,这相当于让一台相机以每秒7张的速度一直连拍下去,而1000多万像素的入门级数码单反一张RAW照片不过才十几兆,有哪个“中档相机”做得到?更何况SD1以每秒5张的速度连拍时,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D3以每秒15-20张的速度记录RAW数据,即使是D3这样以速度见长的顶极机身,都不可能做到。

有待改进

SD1最让人不满意的是那块3英寸TFT彩色LCD机背显示屏,虽然有46万像素,但是显示的效果实在是太差了,不仅回放速度极慢,显示效果甚至远远不如10年前的SD9的那块小显示屏。

如果只看机背的显示 ,我不会有任何拍摄的欲望,一张正常曝光的照片,在显示屏上色彩暗淡、噪点巨大、曝光不足,几乎没有任何检视作用。如果按照显示的情况曝光,实际肯定会过曝。虽然这是很小的一件事,技术上应当不是什么问题,但大大地影响拍摄过程的快乐,在风景极佳的情况下,看着显示屏上糟糕的画面,也不会有接着再拍的欲望,但照片经过适马SPP软件处理后,往往后悔当时没有多拍几张。

再有一点就是整体色彩有点偏粉红,本来X3就是以色彩真实、鲜艳而著称的,SD1在这方面反而有些退步。由于粉色镀膜的防尘罩参与了成像,使原来著名的“适马黄”得以消除,但却出现了偏品的趋势。在拍人像时,偏粉红的肤色会比较讨巧,但拍摄风景时,偏粉红的石头就不那么让人开心了,而且这种偏粉红的特性很难轻易消除,以至于后期调节时不得不向黄绿的方向调整。SD1的白平衡好于以前的型号,但这种特性抵消了白平衡的准确性,让适马在风光领域中,原本极出色的色彩优势失色不少。其实这种偏粉的趋势从SD10起即开始出现了,只是到了SD1更加明显。

上一篇:如何增强 班级凝聚力 下一篇:学校心理咨询室如何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