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效率分析

时间:2022-08-26 06:56:38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效率分析

摘要

随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及外汇管理职能的转变,外汇局积极探索审计方式转型,并由常规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通过对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在变迁中的适应性现状分析,探讨适应性缺失的原因,从而提出适应性对策。

关键词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制度变迁适应性效率

绩效审计起源于美国,在其他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后来引入我国,并逐渐成为政府审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外汇局大力促进审计转型,探索开展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审计变迁和审计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绩效审计是否适应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如何适应外汇管理体制和外汇管理工作,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外汇管理绩效审计适应性效率就是指外汇管理领域的绩效审计促进和适应外汇管理工作,提升外汇管理价值的审计制度结构特征。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适应性效率,不仅体现在采取这种新型的审计模式与以往的审计方式相比能够更大地激发审计价值,节约成本,提高外汇管理水平,还体现在此种审计模式比以往的审计方式更能激发外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创新的热情,从而使外汇管理价值的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

一、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适应性现状分析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适应性不仅表现为绩效审计与制度环境的适应性,还表现为绩效审计与非正式制度、实施机制等之间的适应性。

(一)外汇管理绩效审计与制度环境的适应性

近年来,外汇局不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外汇管理方式的“五个转变”,着力推进主体监管、监测分析和事中事后管理,积极探索外汇管理宏观审慎监管方式,使外汇管理工作职能定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这一体制环境下,传统的合规性审计虽然对于监督和规范外汇局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缺少对外汇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关注。而绩效审计这种新的审计模式就是为了适应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在审计中得以应用,它围绕外汇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对外汇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分析、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外汇局科学、规范、有效履职。然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转型是一个系统、复杂、多元的过程,绩效审计与制度环境之间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绩效审计规章制度和审计标准的建立可能还跟不上外汇管理转型的步伐,审计中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需要将绩效审计高度嵌入制度环境,以进一步提高绩效审计的适应性效率。

(二)外汇管理绩效审计与非正式制度的适应性

非正式制度是习惯习俗、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非成文的规则系统,它对正式制度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外汇局在推进内审内控方式转型中,要受到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决定了绩效审计能否开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随着外汇系统审计相关人员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不断增强,成为推动绩效审计在外汇领域运用的主力军。当前,外汇系统大部分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绩效审计对改进外汇管理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业务规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且已经转变了审计思维方式,正在探索运用绩效审计开展审计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制度变迁会产生路径依赖,即制度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下去。对于基层外汇局来说,审计人员或者被审计单位还习惯于以往的审计模式,对常规审计存在依赖,致使思想观念转变难、人员素质不匹配等问题,使绩效审计难以开展或者难以深入开展,绩效审计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外汇管理绩效审计与实施机制的适应性

实施机制是指对遵守或违反制度的人作出相应的奖惩,从而使这些约束得以有效实现的条件和手段的总称。实施机制是提高绩效审计适应性的关键点。外汇管理绩效审计与实施机制之间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绩效审计能否在外汇系统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成果能否有效运用,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否得到整改落实。外汇局内审部门,紧跟外汇管理改革方向且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对绩效审计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编制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操作指南》、《外汇检查全流程监督绩效审计操作指南》等,各级外汇部门也在结合自身的业务实际在审计实践中应用,不断丰富审计方法和审计内容,提高内审内控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同时,审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审计成果运用的方式和途径,通过情况通报、纳入考核等措施力争实现审计成果的有效转化。但绩效审计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绩效审计在审计项目中的比例还不够高,审计成果转化率还比较低等。要改变这种不适应的状况,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以推动完善绩效审计体系。

二、提高外汇管理绩效审计适应性效率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框架,使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有规可循

健全的制度框架是开展绩效审计的有效保障和执行依据,也是绩效审计应遵循的原则。要提高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适应性效率,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实现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的变革。应该在借鉴国内外绩效审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外汇局自身实际,进一步健全绩效审计管理制度和审计操作规程,对绩效审计的目的、内容、程序、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形成一整套系统、完整的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框架,规范指导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同时,应进一步健全绩效审计的信息披露和审计成果共享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审计成果转化率。

(二)动态调整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指标,主动适应外汇管理中心工作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要以服务外汇管理工作为目标。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不断转变,外汇管理中心工作也在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因此,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调整审计内容和审计指标,以提高绩效审计服务外汇管理工作目标的有效性。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内容不仅要包含资本、检查、国际收支、科技等业务内容,还应该根据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工作实际不断拓宽审计范围,在指标设置上应及时动态调整,以适应外汇管理中心工作的需要,提高绩效审计效率、效果。

(三)注重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审计人员队伍素质

一方面,要通过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教育培训,宣传绩效审计对外汇局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审计部门的领导和人员转变审计观念,树立绩效审计的意识和思维,使审计对象了解、支持、配合绩效审计,提升绩效审计在外汇管理中的价值。另一方面,强化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知识的持续学习,广泛涉猎绩效审计相关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不断提高绩效审计业务技能,打造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审计队伍,为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徐如祥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1]周冰.适应性效率:诺斯的缺失及再认识[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3,(3).

[3]张军,李丹.绩效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研究——基于制度变迁视角[J].会计之友,2013,(7).

[4]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田湘波,杨燕妮,刘忠祥.我国廉政制度适应性效率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

[6]谢泰廷.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启示[J].审计月刊,2015(2).

[7]张坤.完善外汇专项审计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1(25).

上一篇: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绩效审计困难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