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时期初中数学与多媒体资源有机的整合

时间:2022-08-26 06:07:54

试析新时期初中数学与多媒体资源有机的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现代多媒体资源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多媒体资源、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多媒体资源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由此可见,“整合 ”,不是简单地将多媒体资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叠加,旨在通过多媒体资源的介入,达到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多媒体资源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在平时的教 学中,注重多媒体资源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其显现的优势是突出的: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延伸和拓宽了教学时空维度,化难为易,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通过多媒体资源与数学课程整合,确定新的教学观念

随着多媒体资源的发 展,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已不会也不可能单一的是学校课堂这一渠道。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多媒体资源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我认为,这种全新的教学观念至少应包含: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些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在这些观念下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

二、数学课程与多媒体资源整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色彩、动感吸引学生

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更抽象一些,更枯燥一些。正因为这样,所以不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也就更多一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讲解平面图形翻折成立体图形问题时,将图形的旋转、移动、重叠、翻转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并辅之以必要的解说,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空间感,区分翻折前后的变量与不变量。通过动画模拟,解除了 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像、难以理解之苦,他们积极思考,寻找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和进行公式推导的能力大为加强。

2、让学生自己动手加深领悟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注重讲解,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学生常常难以深刻理解数学中的一些问题。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性质,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制作三种圆锥曲线的图像,思考a,b,c的选取是如何影响曲线的形状的?直观而自然地记住,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对该定义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3、利用“阅读材料”巩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材料介绍了一些数学史和数学知识,这些内容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交融,不少是在数学下的问题。以这些内容为出发点,在网上收集数学应用范例、数学史料,开设第二课堂,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实在是恰切不过的。体会数学来自社会生产与生活、服务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道理。

三、通过多媒体资源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 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 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2、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行学习。计算机对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的数学课题,使研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其次,探索型教学平台整合进数学课堂后,使数学问题的研究朝着开放与服务方面前进。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的观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研究步骤,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探索,平台的使用从教师手中转移到了学生手中,这种学习是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学习者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开发者。这种研究性学习,是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的,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精 神的结果,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在方式与方法上进行了积累。

四、通过多媒体资源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直接学习素材,既可以是数学问题,而且这些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他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总之,多媒体资源与数学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多媒体资源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多媒体资源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从《蒙古长调简论》中看中国民间音乐的继承和...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