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征程战三国 视死若生留今人

时间:2022-08-26 05:55:32

东汉末年,三国乱世,先后辅佐孙坚、孙策、孙权的东吴权臣朱治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元老级人物。此人一生行事谨小慎微,春风得意时亦处处低调,故也落得善始善终。当然,朱治也有不顺心的事,将近不惑之年时仍苦无子嗣,只好找姐姐家的儿子过继给自己。

朱然(公元182-249年)原本姓施,关于他十三岁那年认舅舅朱治为父的事情,据说还经过孙策的批准,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朱然字义封,治姊子也,本姓施氏。初治未有子,然年十三,乃启策乞以为嗣。策命丹杨郡以羊酒召然,然到吴,策优以礼贺。”朱然的命运也因此彻底改变,注定踏上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

朱然开始与孙权一起读书,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能力出众的他,仕途自是一片光明。“至权统事,以然为馀姚长,时年十九。后迁山阴令,加折冲校尉,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授兵二千人。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曹公出濡须,然备大坞及三关屯,拜偏将军。”骁勇善战的他,一路助孙权北抗曹魏,西拒蜀汉。

朱然三十七岁那年,亲自书写了三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与潘璋在临沮生擒蜀国大将关羽,为后世瞩目。“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由于大将吕蒙临逝前的重托,朱然继而成为驻守荆州的东吴主将,并在刘备讨伐孙权时,与陆逊合力击败了刘备。此后,朱然又凭借过人的胆识以少敌多,打败了曹魏连续半年的围困与进攻,威名远扬。

朱然一生忠心耿耿,立下赫赫战功,在孙权称帝后官至吴国左大司马、右军师,可谓风光无限。但最令人感动的,或许还是他与孙权之间延续一生且牢不可破的友谊,这一点在其晚年表现最为明显。朱治卧床患病期间,孙权寝食难安,亲自问讯。“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于道。然每遣使表疾病消息,权辄召见,口自问讯。入赐酒食,出送布帛。”朱然在六十八岁那年辞世,孙权为之“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朱然的墓坐落于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区南部的雨山乡境内。“视死如视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意识,根深蒂固。从秦汉以来,帝王和王公贵族往往都会预先为自己的陵墓布置种类繁多、数量惊人的陪葬品,作为东吴位高权重的大将军,朱然的墓葬自然亦是如此。在地下沉睡了1700多年之后,朱然墓被发掘于1984年6月,共出土漆器、青铜器、青瓷器、陶器等文物140多件,铜钱6000多枚。其中的出土漆器甚至填补了我国汉末至六朝时期漆器工艺史的空白。

朱然墓总长8.7米,宽3.54米,最高处2.94米,自南向北分别墓道、封土墙、前室、挡土墙。后室等几个部分组成。整座砖室墓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显示了三国时高超的建筑技术。由于朱然墓是国内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因此被列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6月,考古学家又在朱然墓西南33米处发现了几座东吴大型墓葬,经鉴定为朱然家族墓,再度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六朝文物。

朱然家族墓群前后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中,不少为青瓷制模型明器,这也许是受到汉代随葬习俗的影响。一整套特点鲜明的随葬器物,主要包括仓、灶、井、风车、碓房、圈厕、院落、楼阁、田地、池塘以及家禽、家畜、俑,等等。曾有专家在分析中国古代随葬品制度时指出:“周制”以礼器为核心组合(如用青铜鼎、簋的不同数量搭配以区分墓主身份,其中最高级别为“九鼎七簋”);“汉制”则以成套模型明器组合(多为陶制或瓷制)为最大特点。前者是土地公有制度下为维系宗族内部团结而形成的特定组合,后者则是在土地私有制度条件下家庭财产私有化的一种直接反映。“随葬品核心组合的不同折射出两种社会结构的本质差别。”

不可否认,千百年前,人们随葬这些微缩景观般的粮仓、院落、牛羊时,为的只是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同样丰衣足食。“视死如视生”是儒家对待死亡的基本信条,而“厚葬”也就成了这一信条的直接产物。对于今人而言,最大的受益莫过于,透过那些被久远尘封后再获光明的历史产物,去感受彼时的文化风貌,从动物到人,从建筑到服饰,从生活用品到农业工具。至于它们在观众眼中究竟是工艺、技术,还是历史,便因人而异了。

上一篇:以心接物,藉物写心 下一篇:兄妹“让枣推梨” 促就“薪桂米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