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8-26 05:37:09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摘 要】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文章主要谈了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定义及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存在的现状问题,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对策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教师队伍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的人才质量,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

师德是指从事教育行业的职业道德,即包括教师在内的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及其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具体来说,师德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良好的行为品德风范。正所谓“言传身教”,这是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前提条件。二是浓厚的爱生育人精神。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有厚的爱生的精神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理解和支持。三是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能加上高超的师德师能,才能使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四是健康的心理人格素养。从“立德树人”的视角来看,教师既要不断学习以充实知识储备,坚守职业操守,教师本身更应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二、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方面新时期青年教师克服功利浮躁心理,亟需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等世俗观念越来越强烈地侵蚀着教师队伍,很大程度地威胁着教师队伍的价值道德观的建设。“功、名、利”的思想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教师行为。特别是当高校越来越多的向科研工作倾斜,而教学工作的性质又决定了它不能像科研工作或是社会兼职那样能够直接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教师很难在教学的工作中感受到价值的存在感,纯碎的教学工作往往被视为是付出,奉献,甚至是负担。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必然会漠视学生的教育需求,对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长此以往,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就慢慢淡化,教学质量就会下滑。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高校教师道德素养、增强高校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功利浮躁的今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加强。二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思想传播方面有重要作用。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得好坏,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在高校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了方方面面,总体来说主要分为师资队伍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而师德建设则是师资队伍软件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因此,必须将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作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落实。

三、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整体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在社会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下,师德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教辅青年工作者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高教的教学机关与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高校机关是高校运转的命脉。青年教师不断地涌向机关也给教辅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青年教辅人员由于社会经验少,对本校的运转缺乏了解,经常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态度冷淡,知识贫乏是

青年教辅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这些青年教室们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师风师德建设有待提高与完善。

2.当今经济的发展对青年教师产生的不良影响

因为真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相同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渐渐的发生着变化。更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那种物质的生活,青年教师也不例外。他们的心理变得非常的浮躁,变成了金钱的奴隶,一味的去追求自己认为的繁华生活。

3.不良的风气不但没有被制止反而变得越来越泛滥

青年教师存在问题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显露苗头,可是国家和学校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去制止。而是放任不管,这就导致了青年教师师德低下这种风气的扩散,还影响了后来的青年教师。

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1.师德建设要确定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师德建设需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是教师教学的长期目标,也是教师职业价值的基本体现。一方面,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渴望,积极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心爱护学生,给予其应有的尊重与理解。教师要发自内心对学生产生真挚的热爱,对教书育人工作产生深切热爱。

2.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高校青年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重视吸收文化、艺术、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健康的精神营养,坚持以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为具体要求,把外在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逐渐转化为教师内化的道德信念,在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把师德建设要求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客观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将心比心,教师本人可能也是为人父母,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如一般学生之父母殷切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优质的教育,在把子女托付给其他教育工作者时,期望他们是集良心、用心和信心于一体的令人满意好教师。反之,亦然。高校教师应想学生父母之所想,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水平,力争做学子满意的“人师”。只有心存这种理念,教师才能从国家的发展大局出发,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义与利的关系,安教乐育,只有这样,高校教师自己才能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3.转变高校管理部门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意识

学校的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要把师德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满足教师们的合理要求,理解体贴教师,不断改善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发展空间,增添他们的职业自豪感,让他们加深对学校办学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动力和斗志,让他们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以积极而愉悦的心情去引导、熏陶学生,带给学生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正能量,为培养新时期的品学兼优的国际化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4.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氛围强化管理与严格考核

许多青年教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大多数是上班,下课,回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对学校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大事件缺乏了解,针对授课教师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辅机关应该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的氛围,积极倡导“德育为主,教育文本,教学育人”,定期将一线教师聚集起来,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使这些会议成为青年教师表达意见,提出观点的有效渠道。同时,学校也应该强化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多多听取学生们对教师的评价,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的评选依据,使得培养良好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王艳,姚雪,李世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途径探析[J].商,2014.

[2]黄刚.浅析转型期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机制的建立健全[J].大众科技,2013.

上一篇: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适宜性评价策略 下一篇:宽容孩子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