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运会拳击防守反击技术实战分析

时间:2022-08-26 04:40:13

十运会拳击防守反击技术实战分析

防守反击技术可以说是拳击技术中的重中之重,各国都把如何掌握该技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在拳击比赛中,不能简单的把防守看成是仅仅为了阻挡对方的攻击,拳击的防守技术由拍、挡、格、闪、让、阻等六种方式构成,在运用这些防守技术的同时,还联合一系列的进攻技术一并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后发制人和转被动为主动的效果。这就是防守反击技术了。拳击的进攻和防守是密切配合进行的,二者的重要性是完全对等的,每一次进攻,都会有一个正确的防守动作来抵御这次攻击。要做到这一点,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拳击的防守技术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应该在熟练掌握拳击攻防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好各种防守方法,并与积极地进攻配合起来,这样在实战中才能争取主动,战胜对手。高超的防守反击技术是当今高水平拳击运动员普遍掌握的技术,是大家广为重视的技术特点。

作为本人研究对象的12名江苏省拳击运动员都参加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拳击预选赛,其中7人顺利过关,进入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拳击决赛。在参加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拳击决赛的7名队员中,获得冠军2人、亚军1人、季军2人。以下主要分析获得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拳击决赛参赛资格的6名运动员,共19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其中参加91公斤级的王战斗因赛前旧伤复发弃权比赛,因此不给予统计。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拳击决赛中,作为后发制人的防守反击技术在江苏队中的运用次数、比例均高于纯粹的防守技术,分别为马运浩22.14%、雷玉平20.16%、王健30.02%、熊兆荣20.30%、曹新勇26.93%、冯兴亚22.58%,从中不难看出防守反击技术在比赛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拳击比赛中是由5名裁判按点记分的项目,所以清晰有效的得点拳更容易上点。正是因为这样。防守反击技术因其得点清晰。技术动作相对简单,被许多拳击运动员所采用。

可以参加十运会决赛的拳击运动员相对来说,在技、战术上都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比赛经验,能攻能守,进攻技术、防守技术与防守反击技术运用都很灵活。所以想通过一次的进攻就击中对方并有效得点是相当困难的。从统计资料看,在十运会拳击决赛江苏队全部6名运动员全部19场比赛中,主动进攻共1359次。成功得点257点,成功率18.91%,相比之下防守反击共557次,成功得点150点,成功率26.93%。单从使用次数和得点情况上来看,主动进攻都远远高于防守反击。但是从成功率来说主动进攻18.91%、防守反击26.93%,相比之下防守反击高出主动进攻42.41%的成功率,是不可忽视的。在高水平的拳击比赛中,往往一次进攻没有奏效,紧接着必须防守对手的还击。单纯的防守对手的进攻是被动的,只有通过防守寻找对手进攻中的漏洞并快速进行强而有力反击才是化被动为主动、扭转局势的灵丹妙药。有时,这种进攻、防守、反击相互之间的转换必须通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才得点,这种进攻、防守之间的快速转换是一种高水平的拳击技术。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实战积累才能养成的。

通过比赛现场、录像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运动员比赛中是积极主动的,在以攻为主的趋势下,防守反击技术更多的是与其他相关的战术配合运用的。防守反击技术以及其引导出来的战术在比赛中运用手段的变化很多,所以防守反击技术不至于轻易被对手识破。此外,较高水平的拳击选手一般都具备相应的应变能力,在使用防守反击技术不利的情况下,会及时采用其他来阻止对手的进攻,如搂抱、紧贴等。因此,表现出在较多利用防守反击技术的同时也结合其他技术的特点,使得防守反击技术运用范围扩大,特别和假动作技术相结合的运用最为常见。

结论:

通过对江苏省拳击队在十运会决赛的分析,马运浩、雷玉平、王健、熊兆荣4人都拿过全国冠军,又一直在国家队训练,以这4人为研究对象是十分有说服力的。得出在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防守反击技术的运用,对比赛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

上一篇:从十一运会剖析我国竞技游泳现状 下一篇:武术套路运动员力量训练现状及力量训练效果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