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模式探讨

时间:2022-08-26 04:15:19

农村养老模式探讨

【摘要】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但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日渐衰微,农村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长久以来,农民被赋予了土地使用权,那么就应该让土地承担起一部分农民养老保障的功能。本文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并通过可行性探究,认为可以将土地信托方式纳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关键词】农村养老 土地养老保障 家庭养老保障 土地信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0%以上。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的长期目标。而对于这一目标实现方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主张,包括:开征统一的社会保障税;伴随农村城镇化进程,先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机制;采取储蓄积累的方式,以个人账户为主,集体给予适当补贴,以实现与城镇职工的“统账“模式自然融合等,这些建议对于解决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问题,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笔者从农村养老的实际现状出发,根据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将土地信托纳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发挥土地的基本保障功能,建立家庭保障基础之上的补充保险模式,一方面实现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一方面又可以解决小农经营,建立起现代农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堪忧

虽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化社会经济制度,“来源于全体公民创造的财富的社会福利的大部分由非农业人口分享”,政府对于农村的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力度严重不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极大挑战

1.人均耕地面积少,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

以安徽省为例。在安徽省淮北平原农业区,耕地面积达3206.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7.8%,农业人口1526.3万,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农业区。在对该农业区的砀山县、泗县、萧县、埇桥区等近20个村落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在1-2亩之间的农户占到总调查农户的85.57%,农民的人均可利用的耕地资源是十分少的,一家一户均田式的土地使用产生的是农业小生产和小规模经营,这种低效率的生产方式直接导致农民农业收入十分低,靠小面积种粮勉强只够维持生计,养老是无从谈起的。(见表1)

2.户均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农民收入水平低,种粮收入一般都用于生产生活的消费,农村老人养老普遍只能依靠子女完成。“在我国农村,由于农民在年轻时一般没有养老金积累,老年退出生产活动领域后也无退休金,因而长期以来,养老基本上是由家庭来完成的。”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深入的落实及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多子女家庭的形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极大地弱化了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

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是一对夫妻由三四个子女赡养,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户均家庭规模缩小;加之城乡间的基础设施、收入水平、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距,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农村纯老年户不断增加,农村老人的养老异常困难。

(二)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偏低且养老基金保值增值难

1.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低,不足以维持老年人基本生活

《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规定,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在执行中,多数农民都选择了100元、200元这两个低档次。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表》计算,每月缴纳100元的,十年后每月仅可获得70.09元,二十年后每月仅可获得82元;每月缴纳200元的,十年后每月可获得养老金82.73元,二十年后每月可获得养老金100元。这根本不能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2.农村养老基金运作效率低,保值增值困难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本就不高,现有的农村养老基金的低效率运作方式更是使农村养老问题雪上加霜。我国现有的养老基金管理办法是在1996年以前的金融政策、基金运营环境下制定的,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管理,没有合法的运营主渠道,管理层次低且分散,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之将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管理、使用集于一身,有悖于国际上将征、管、用分离的通行做法,致使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难以得到保障,很难达到保值增值要求。

具体来讲,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存入银行,二是购买政府债券。这两条途径的收益率都非常低。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实现当初农民投保时国家承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12.9%的利率,则养老金不仅不能保值和增值,反而会贬值。

在传统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并且覆盖全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之时,笔者认为将农村养老基金建立在土地保障的基础上,利用农村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信托关系(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以土地入股),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土地信托纳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可行性探究

(一)一家一户的均田制,土地保障由来已久

中国农村一直以来实行的是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均田制使农村人口享有土地使用权带来的,低水平但确实具有一定作用的土地保障。尤其是国家减免了农业税之后,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更是成为一块免费的蛋糕,不仅一般的民众,甚至有许多的学者,也认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低和保障水平低下,是因为农民享有的国家给予的土地使用权等同于城镇工人享有的国家提供的养老保险。“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家庭承包制之所以一再延长,就是因为其具有无法替代的社会保障功能”。而且,就农民而言,土地保障由来已久,农民心理上更接受以土地养老的方式。

(二)土地流转条件具备,建立土地信托具有可实施性

信托制度从土地开始已运行几百年, 而农村土地信托是我国的特有现象。虽然我国农村土地信托的信托财产是土地承包使用权, 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权, 但是在农村实行土地使用权信托不仅有理论、法律、实践依据, 也有可行的有利条件。

上一篇:浅述当前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新形势下的企业税收筹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