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公司库场创新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08-26 04:01:10

岚山公司库场创新管理的探讨

摘 要:港口库场是水运货物的主要集散场所,对缩短车船停留时间、加快货物周转、提高货运质量有重要作用。结合岚山公司港口库场实际,根据“降成本、深挖潜、促效益”的思想,通过实施科学计划、精细管理,合理调配,重点向库场管理要效益,逐步实现“货场最大效能促进港口最大效益”的目标,将库场创新管理推向企业战略管理层面。

关键词:港口库场 创新 利用率

1.港口库场管理的内涵

港口库场是港口企业用于堆存和保管待运货物的仓库和露天堆场。港口库场是水运货物的主要集散场所,对缩短车船停留时间、加快货物周转、提高货运质量有重要作用。一般港口仓库主要用于短期存放不宜日晒雨淋的货物和易于散失的贵重货物;堆场主要存放不怕日晒雨淋的大宗散货和桶装箱装货物。港口库场按所处位置可分为前方库场和后方库场。前方库场建在码头前沿的近旁,供进港货物暂时存放和出港货物在装船前临时集中之用,以缩短货物的搬运距离,加快装卸船速度。后方库场离码头较远。由于车船到港不均衡,到港货物在数量和品种上也参差不齐,港口必须有库场起调节作用,以便车船到港后能及时装卸,加速周转。

2.岚山公司推行库场创新管理

日照港集团岚山公司库场资源短缺,现有货场面积2471亩,一次性堆存能力570万吨。随着生产任务的不断提高,库场资源和能力严重不足,库场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瓶颈。结合岚山公司港口库场实际,根据“降成本、深挖潜、促效益”的思想,通过实施科学计划、精细管理,合理调配,重点向库场管理要效益,逐步实现“货场最大效能促进港口最大效益”的目标,将库场创新管理推向企业战略管理层面。

2.1岚山公司库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在库场制约港口发展的情况下,特别是2011年库场面积减少20%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创新库场管理模式,充分使用好现有的库场资源,提高库场利用率,挖掘库场资源潜力,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第一大问题。

2.1.2仓储使用单位较多、体制多样、货场分散,,造成效率降低,成本加大。库场涉及环保、质量、生产安全等多方面环节,如何实现库场资源的统筹调配使用,进一步科学合理计划,满足港口生产需要,是另一个大问题。

2.2岚山公司库场管理创新措施

2.2.1统一管理,优化资源,建立健全库场管理机制

岚山公司现有四大货场,按区域划分:港内货场、后货场、虎山货场、碑廓货场。为强化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岚山公司将业务处确定为总公司的货场管理职能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安排,实现了货场资源高效配置和科学利用。

一是制定了《岚山港务公司库场管理考核规定》,并将该规定纳入质量体系,来促使各作业公司严格执行计划,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制定了“一标两定”,即货物堆放标准、单位面积储存量定额、堆场面积利用率定额,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落实。

二是年初重新修订下发了新的《库场管理考核办法》,根据2011年生产任务需要,到现场进行实际测算,重新界定了合理的库场堆存定额,进一步完善考核定额管理制度,通过新办法的实施,各货种货场面积利用率提高1%以上,超过去年同期达到95%以上;各货种单位面积堆存定额提高了0.5--1吨,其中矿砂单位面积堆存量达到12吨。矿砂面积利用率提高了10%。

三是严格监督考核,保证计划顺利实施,提高库场利用率。落实定额管理,严格考核兑现。以提高库场单位面积堆存量,合理安排货位,向空间要堆存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库场面积的有效利用率,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港口仓储能力。根据考核指标,每日对各个货场进行巡查考评,进行月度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被考核单位的月度工资总额挂钩,由人力资源处当月兑现,实现经济杠杆调控的目的。

2.2.2全局统筹,科学计划,效率效益双提高

一是创建实行了“库场日计划安排”。 6月1日制定并下发了《库场计划编制管理规定》,并将该规定纳入质量体系。为保证库场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该规定规定了库场计划编制的“八项原则”、“四个有利于”。

库场计划编制的“八项原则”是:

全局统筹、科学计划、掌握平衡、提高整体效益的原则。

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能最大化的原则。

污染货物放港区内、远离居民区的原则。

火车发运货物和转水货物放港区内,日钢货物放海明、港北的原则。

集港货物放港区内的原则。

大客户、重点客户、有市场潜力的客户优先接卸原则。

对货物集中管理、各仓储队相对独立的原则。

相对固定、灵活调整的原则。

库场计划编制遵循四个“有利于”是:

要有利于港口装卸生产的组织。

要有利于在港堆存货物的管理。

要有利于仓储队的管理。

要有利于货运质量的提高。

二是为保证库场计划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制定并下发了《库场信息管理规定》,并将该规定纳入质量体系,库场信息相互共享,管理层与操作层信息保持一致,给库场管理工作带来信息技术支持。

2.2.3适时调整、及时协调,力保开普船舶顺利接卸

一是对货场功能进行调整,保证开普船舶的顺利承接。在大泊位开通后,为接卸大型开普船舶及卸船效率,把大部分镍矿调整到货场存放,为港内接卸开普船舶提供了足够的库场能力。进一步加强与生产部门的沟通,将货场安排实施“泊位就近”的原则,大大提高了卸船效率,同时减少了环保压力。同时为解决日钢钢材的接卸,扩大302区存放钢材,缓解钢材库场压力。

二是加强沟通,利用各种商务手段对货物进行催发,保证重点客户、重点货源的承接。与业务部加强了沟通,对重点催发的货物重点跟踪,及时保证以疏定进。及时关注市场动态,对石膏及铝矾土专用场地做了部分功能调整,利用商务手段加大石膏石、铝矾土、煤炭等货物的催发力度,保证了铝矾土开普船、煤炭巴拿马船的承接。

三是加强社会货场管理考核,增加了港口存储能力。进一步加强对仓储单位库场利用的考核,修定并下发了新的《库场管理考核办法》,重新明确了货垛高度标准,向空间要能力,提高了整体仓储能力。在镍矿、煤炭等船舶集中到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日钢货场、荣港货场等,有效保证了船舶的接卸。

四是加强货场巡查,严格环保控制,保证生产顺畅。由于港内货场的不足、货场的增多,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按照总公司现场综合治理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标准,加大日常巡查考核力度,上半年对违反环保要求的单位进行了处罚,并安排专人进行卸船跟踪等措施,环保得到了有效控制,也保证了货场的正常使用。

3.岚山公司库场管理取得的成效

3.1库场利用率大幅提高,满足港口生产需要

2010年,岚山公司在按全年任务4800万吨测算库场缺口约为800亩的情况下,实际完成吞吐量5186万吨。2011年上半年库场面积在减少600亩的情况下,库场通过能力提高了300万吨,为生产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3.2全局统筹,科学计划,效率效益双提高

通过实行科学计划、合理安排,解决了生产机械能力不足、道路不畅带来的问题,保证了生产效率;分货源分类存储,大力挖潜港内堆存能力,2011年上半年存放港内货物占到55%,同期节约转运成本约500万元,为港口创造了经济效益。

3.3积极开拓货场,保证业务顺利开展

通过多方论证,寻找货场,并帮助客户做口岸工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木材社会货场的使用,增加存储能力40万方,极大缓解了港口货场紧张压力,使木材业务直线攀升,从2006年的进口29万方增长到2010年的252万方,对岚山区的木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岚山公司于2011年5月份获得了由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授予的“中国十强进口木材港口”的称号。

上一篇:集团型企业运营监控中心的建设探讨 下一篇:浅谈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