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煤工尘肺医院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时间:2022-08-26 03:36:51

2004~煤工尘肺医院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摘要】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患者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7年煤工尘肺患者的痰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占首位,为27.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为11.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为93.1%~100%;对亚胺培南最敏感,耐药率在10%以下。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在50%以上。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常用药物均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感染的特点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MIC)值,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减缓病原菌耐药性的发生。

【关键词】煤工尘肺;感染菌群;耐药性;医院感染

我院是以尘肺病治疗为主的职业病医院,病人多合并有慢支及严重的肺疾患,下呼吸道感染易反复迁延,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广泛应用,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为掌握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对我院2004~2007年住院患者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的分离及耐药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所有病原菌均分离自2004~2007年临床各科室送检痰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预处理后进行分离培养。根据分离菌的形态、染色性、生化特征,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1.2药敏试验用MIC法,抗菌药敏试验纸片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

1.3统计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推荐的WHONET 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结果

2.1病原菌分布本组监测资料显示,我院2004~2007年共分离出病原菌2 62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 607株(61.3%),前几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真菌962株(36.70%),革兰氏阳性球菌52株(1.98%)。主要病原菌分布构成比(表1)。

2.2耐药率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表2)。

3讨论

因我院是以煤工尘肺康复治疗为主的职业病医院,病人大多以感染急性期入院,平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到98.3%,口服给药占48.5%,静脉给药占51.5%,单一抗菌药物应用占77.9%,二联以上占22.1%。

引起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监测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菌总数由2004年的420株下降至2007年的29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4年共检出727株高居首位,占27.7%,第二位的是大肠埃希氏菌297株,占11.3%,第三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50株,占9.5%,第四位的是阴沟肠杆菌,占6.4%。因我院病人长期住院,细菌已在体内定植,当免疫功能低下时,感染反复发作,但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真菌由2004年的49株上升到2007年的462株,增加了9倍,尤其是住ICU的病人检出率高达90%以上,一方面与患者病情重、长期住院(大多超过4个月),大量反复使用抗菌药物引起二重感染有关,需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可能为定植菌,需要实验室检验结果与临床相结合来进行判断。

本监测资料显示,我院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阴沟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几乎完全耐药,耐药率达到90%以上,尤其是大肠埃希氏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在80%以上,令人瞩目。我院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达到50%以上,大于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菌株,与文献报道一致,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在40%~50%之间,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达到95%以上,大于全国水平,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只有对亚胺培南敏感,在10%以下,因我们为基层医院,亚胺培南的使用率严格控制所以一直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但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肺炎克雷伯菌虽然没有大肠埃希氏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这么高的耐药率,但总的耐药趋势是上升的,特别是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从2004年的9.6%上升到2007年的37.7%。其增长情况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仿。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从9.2%上升到43.2%。国内有报道,认为喹诺酮类药物的过度临床应用,可能是国内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耐药性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1]。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除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也达到70%以上,2006年以前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而到了2007年就上升到了42%。

总之,我院的下呼吸道感染的菌株耐药较为严重,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应该经常监测本单位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特性,并根据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规范,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2]。

参考文献

[1]黄海辉,妹,张婴元,等.1996~2005年上海地区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99-102.

[2]蒋景华,陈文光,章泽豹,等.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03-104.

(收稿日期:2009-04-10)

上一篇:军队男性飞行员性激素失常调查及康复疗养的意... 下一篇:综合疗养因子改善军队干部亚健康状态的临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