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新模式

时间:2022-08-26 03:32:33

化学实验新模式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不仅是其他学科的教育任务,也是化学学科的任务。同时,新课程高中化学改革,需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化学实验教学目标能否有效落实、化学实验教育教学功能能否全面发挥、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学与评价理念的更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缩影,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改革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一般是:确定课题设计方案开题研究探索研究课题总结成果交流师生评价。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圆满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并达到教学目标,课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在学生选择课题时,教师要启发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课题示例,根据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课题指南,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把握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根据课题特点自主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交给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钥匙。

二、研究性化学实验学习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生产处处离不开化学,联系生产、生活学习化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用化学原理去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及生产原理,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也可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身边处处有化学,意识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的实验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可以对教材上一带而过的实验,结合本地实际,针对这些实验,为学生提供课题,或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例如,在讲“卤化合物”时,增加“变色玻璃”的阅读材料。介绍溴化银与微量的氧化铜密封在玻璃体内,当直接受太阳光或紫外线照射时,溴化银分解产生的银原子吸收可见光区内的光线,此时无色玻璃变成灰黑色,再放到暗处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银原子又与溴原子结合成溴化银不吸收光线,玻璃又变成无色透明。通过这些介绍,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创新实验内容和形式

(1)演示实验做到新颖、趣味化。如“钠与水反应”实验,实验仪器的选择改用人人熟悉的空塑料瓶,操作过程简单,现象明显,能有力证明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2)增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趣味实验。如利用碘的性质的指纹检查实验,利用自然界中的花、果、茎、叶中的色素自制指示剂实验等。

(3)增加“家庭小实验”栏目。如“收集材料制实物标本”、“发酵粉产生CO2”、“白纸显字”、“制分子模型”、“测定雨水的pH”等。这些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对理解相关内容大有帮助,同时利用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研究性实验学习活动对教师

的要求

第一,要转变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素质教育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应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从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角度着想,自觉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自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第二,自觉地把素质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备课、上课、实验等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掘化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严谨的学习态度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时,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此外,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第三,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参与实验的各个过程中的表现及所担当的角色、贡献程度等所给予的评价。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制订完备的实验教学评价标准,建立全面的实验评价体系,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客观地进行实验评价;实施评价应注重平时实验的表现,要反映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关注学生实验的细微环节,实验评价要涉及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探究、创新等方面的技能;成立实验小组,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共同评价,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要体现对实验过程的思考、学习、反思和总结;在研究评价上,教师应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研究过程。教师要通过评价为今后的研究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并提供借鉴的思路,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式教学 下一篇:开发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