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们一缕“阳光”还学困生快乐的课堂

时间:2022-08-26 11:14:22

给他们一缕“阳光”还学困生快乐的课堂

面对新课改,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课堂火起来了,但令人遗憾的是总会有那沉默、阴暗的一角,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新课堂上,能力好的学生有许多表现机会,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以训练,课堂变成了他们的表现舞台。而自身能力不太好的“学困生”们就只能充当台下看“戏”的人,不能说,也没机会说。这就与新课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相违背了。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应该优化学习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学困生也“沐浴”课改“阳光”。

一、给学困生一个“角色”可演的课堂

1、设置话题时,让学困生有话可说。学困生也许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也许没有广阔的知识面,也许没有良好的语文概括能力。所以,要让学困生有话可说,在设置话题时,就要做到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学困生心智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比较粗略。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善于观察,不善于发言,所以教师要教他们学会看、听和感觉。如教《演讲故事》时,老师准备小兔、小松鼠布偶,上课时放在讲台上,让学困生看着实物去讲故事,定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合作学习时,让学困生参与活动。小组讨论互相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首先,明确交代教学活动的目的,让“学困生”在目标明确的小步子中前进。然后,小组讨论要求职责明确。比如以四位学生为一组,可以这样进行分工;一个担任小组长,负责统筹安排;共同讨论后,由一个负责筛选信息并进行总结;一个负责组织、记录;一个专门负责代表小组发言。这样,就算是学困生,也有事可做。

3、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困生的主动性。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这就是说相似于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就像认识事物的“催化剂”,能引起学生兴奋而产生疑问,由疑问而引发思维。而学困生的思维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思维水平的长期停留在只观形象的阶段,落后于其他优等生。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时,老师让学生一个扮演童子,学困生扮演探访者,用对话的形式把诗句表达的意境表演出来。

地点:山道上的一棵松树下。

事件:寻访者寻访隐者,走到半路,遇到了一位童子。

童子:我的师傅刚给一位病人看了病,现在上山采药去了。

探访者:在什么地方采药,你能带我去吗?

童子:就在这座山里采药,但山这么大,到处是茂密的树林,云雾缭乱,我不知道他究竟在哪个地方。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如身临其境,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愉悦的颇有兴味的探索中体验着学习的快乐。

二、给学困生一个充满“爱意”的课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很直白地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而和谐,学生之间自由自在地乐学。

1、学困生需要被关注。“十个指头不一样齐”。学生之间必定存在不同的差异性。老师只有“一视同仁”甚至“厚爱”学困生,在课堂上用和善的目光照顾学困生,当他们发现老师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彬彬是班上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他最大的缺点是性子慢,容易走神,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管不住自己!”每当老师向他投去目光时或悄悄走到他的身旁时,他都会赶紧收起手上的东西,向老师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微笑,然后参与到课堂上来。经过一段时间,他听课的习惯好多了,成绩也赶上来了。

2、学困生需要被尊重。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在学习《荷花》这篇课文时,孩子们分小节读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丽图画,把孩子们深深地吸引了,他们都积极地要求“我来!我来!”兰兰也把手举得高高的,当老师叫到他时,她有多得意。不料,她读得疙疙瘩瘩的。当其他孩子评论她这里读错了,那里也读得不正确时,这个颇具男孩性格的小姑娘竟然哭了起来。老师安慰她:“不要着急,你高高地把手举了起来,就说明你比没有举手的孩子棒多了!如果你再读一遍,老师相信你会比刚才读得好!”其他孩子也纷纷说,我们再给你一次机会。就这样,大家的理解和尊重让她有了自信,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她终于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3、学困生需要被激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对于在学习上长期得不到成功体验的学困生而言,则更需要这种激励。课堂上学困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微笑地点头赞许或掌声鼓励,这一点学困生非常喜欢。当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投去信任的期待的目光说:“你暂时没有答好不要紧,先坐下想一想,听一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好吗?”老师通过提问其他学生后,又让他重新再来回答,当他回答对时,老师说:某某同学经过思考终于把这个问题答出来了,他也是一位成功者。这样学困生得到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夸奖,但同样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给学困生一个能“活动起来”的课堂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优等生得到更大发展,中等生得到优化,学困生得到转化,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他们的兴趣、情感、意志、个性、潜能及学习习惯都有提高和发展。课堂上,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使语文学困生的各项能力有所突破。

1、开展朗诵比赛,多给这些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2、多种渠道进行听说训练。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而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由不会以学到会学的过程。教学《幸福在哪里》中,注重讲练结合。如:让学困生用两个“代表”说一句话。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既训练了学困生的表达能力,丰富和优化了学生的语言系统,也使情感得以升华。最后联系生活,先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益于人类的事?进而再说说生活中你做过哪些事,让你有幸福的感觉?层层深入,把握学困生的情感体验,借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3、对那些情节生动的小说、戏剧在课堂上让这些学生编排表演,如《小狮子》、《负荆请罪》等,这些孩子排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由此,让学困生喜欢上语文老师,更喜欢上语文课。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教师必须认识到新课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鼓励和帮助学困生,“给他们一缕阳光”,让他们感受到新课堂的温暖,让更多的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作者单位: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

上一篇:强化知识建构优化课堂教学 下一篇:《静摩擦力》的自主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