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建种苗产业基地的思考

时间:2022-08-26 10:17:28

兴建种苗产业基地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永吉县开发苗木产业基地项目确立、建设和引起社会反响分析,提出了加快林业建设,发展依林产业的见解。

关键词:种苗基地 生态建设 经济效益。

永吉县地处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带,幅员面积2625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113,765公顷,其中集体林面积56,306公顷。多年来由于缺乏规模项目林业产业发展滞后,资源危机,经济危困一直困扰着林业发展。林业产值一直在全县GDP总量的3%左右徘徊,近年来通过积极开发依林产业,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2012年林业局做出了利用五年时间建成全省最大的苗木生产基地的决策,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胆调整,林业产值实现了10亿元,达到了全县GDP总量的8.2%,为林业发展与腾飞带来了希望。

1 确立项目起因

1.1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经济总量“双倍增”、“翻两番”的目标,并且并经济增长点都聚集在林业上,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林业部门必须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1.2解放思想观念的需要。

1.2.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县盲目大上人参、天麻、梅花鹿、地板、家具等多种经营项目,但因缺乏市场调查,盲目发展生产,产品滞销造成各林场严重亏损,致使现今很多人对发展林业产业还心有余悸,畏葸不前,不敢发展。

1.2.2永吉县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吉长两市之间,交通便利,木材等林产品销路好,同等规格、质量就可以多卖钱,林业经营者们不愿意开发依林产业冒风险,墨守陈规,不愿发展。

1.3加快生态建设的需要。

1.3.1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高度,加快生态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3.2吉林省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工程已经启动。

1.3.3西阳苗圃是全省唯一始建于解放前的老苗圃,林木种子园是国家级重点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经验、技术和良为项目发展提供了保障。

1.3.4全县林改清理回来小片荒等宜林地近万公顷亟待还林。

2 实施项目建设

2.1编制发展规划。

2.1.1规划五年发展规模达3,000公顷,到2016年把永吉县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造林绿化苗木基地示范县。

2.1.2重点培育栽植后可以直接达到绿化美化效果的绿化大苗。

2.1.3主要品种:白桦、山槐、五角枫、云杉、黑松、落叶松等。

2.1.4国有林场率先发展,并通过科学探索和经验积累,为专业苗木生产公司和个体苗木培育大户提供技术指导。

2.1.5分布区域为北大湖、双河镇、口前、西阳、岔路河等重点林区。

2.2纳入政府规划。

2.2.1县政府将此规划纳入永吉县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2.2.2乡镇政府把加快苗木产业列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项目。

2.3发展苗木生产。

2.3.1发展产业队伍,全县绿化公司发展到9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个),苗木培育专业合作社7个,个体苗圃近300个,从事苗木生产经营人员达到500余人。

2.3.2壮大生产规模。2012年全县绿化苗木培育面积已经发展到1,500公顷,其中绿化大苗基地600公顷。同比增长2倍。

2.3.3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12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分别是上年的6倍和5倍。

3、引起广泛关注

3.1政策扶持,资金支持。

3.1.1县委、县政府允许农民在林改中承包的集体林小片荒地块开展苗木培育,并允许在苗木基地进行与矮棵作物间作。

3.1.2资金扶持。

3.1.2.1县财政每年划拨50万元林业产业扶持基金。

3.1.2.2为省级龙头企业——吉林市实验绿化集团有限公司申报国家农发项目扶持资金3,000万元贴息贷款。

3.2示范先行,引导发展。

3.2.1国有林场带动周边群众。

3.2.1.1各国有林场都建立100公顷以上的绿化苗木基地,并采取“双方自愿,利益分成”的方式,与周边群众合作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的生产模式。

3.2.1.2引导农民自愿组建苗木产业合作社。创新发展模式,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

3.3搞好服务,促进发展。

3.3.1林业局组织村干部和停耕还林大户到辽宁、黑龙江以及我省延边等地示范点参观考察绿化苗木生产经营情况。学习先进经验、管理办法和科学培育技术。

3.3.2邀请东北三省和北京、内蒙古等地专家、学者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绿化企业、绿化苗木基地负责人和县内绿化苗木经营大户举办林业产业发展联谊会,吸引24个投资商与北大湖镇桄子沟等村签订了苗木培育合作合同。近两年北大湖镇绿化苗木基地基地已发展到510公顷,成为该镇继金红苹果后的又一支柱产业项目。

4 结论

开发苗木基地产业项目,农民便管理,增收入,解决了林改清理回来林地还林难等问题,群众支持,领导重视。通过这一事例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只要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可以发挥林业资源优势,让农民得实惠,使环境的保护,林业工作者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运用科学手段加快林业建设,千方百计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上一篇:对美剧《邪恶力量》的解读 下一篇:旅游国际化“全方位”双语环境的内涵及构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