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沂蒙六姐妹”

时间:2022-08-26 06:13:56

巍巍蒙山、潺潺沂水,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沂蒙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涌现出无数支前拥军英模人物,“沂蒙六姐妹”就是其中的代表群体。

有句因同名电影而生的名言叫做“战争让女人走开”。作为战争中最为不幸的一个群体,无数女性遭受践踏和杀害。可是当我们翻阅厚重的历史资料时,发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段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沂蒙山区的妇女却成了和共产党贴得最近的一个群体。她们把原本局限于一个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爱。面对敌人的侵略,她们或者拿起武器抗争在杀敌的战场,或者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们一起撑起了战争的胜利,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在蒙阴县东南孟良崮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山地运动歼灭战。该战役一举歼灭了“王牌军”整编第74师3.2万余人,击毙其师长,并重创了各路援兵,成为粉碎军队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扭转华东战局的关键一仗,在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是战役指挥艺术的一个经典范例。

在离孟良崮不足30公里的小山村烟庄,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芳莲6个当时只有十八九岁的年轻姑娘,勇敢挑起支前重担,这就是被称为支前英模的“沂蒙六姐妹”。

孟良崮战役前后,烟庄村的干部和男壮年大都去随军支前,村里繁重的工作就由6名妇女担当起来。张玉梅当村长,伊廷珍当副村长,其余的4位当文书、财粮员和公安员等。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她们起五更睡半夜,有时通宵不休息,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有一天,部队找向导,伊廷珍亲自把同志们领到了野店,来回30多里路。她们组织妇女、儿童抢运粮食和弹药,曾在两天内,把2500多公斤粮食从野店运到村里加工成煎饼850公斤,又送回去:运子弹24箱,柴草350多公斤,往返10多公里路,休息时还唱歌,一点也不嫌累;给部队洗了800多身衣服,做了300多双军鞋,缝补了大量裤、褂等衣物:还动员募集了450个鸡蛋,慰问伤员。他们的事迹受到了党和政府的表扬,被誉为“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

据冀贞兰老人回忆,战役期间,炮声隆隆,六姐妹和她们的乡亲们整天为支前忙碌。在整个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日日夜夜里,六姐妹和她们的乡亲们都是起五更睡半夜,有时候通宵不休息,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

在孟良崮战役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她们接到了往前线运送弹药的任务。她们觉得这是比较危险的任务,不能再去挨家挨户动员,就自己承担了起来,联络了几个骨干组成运输队上了前线。50多公斤重的弹药箱,她们两人抬一个,翻过20多里的山岭路,直送到前线炮兵阵地。炮兵战士看着这群妇女运输队,一趟一趟给他们运输弹药,都感动得掉泪。而她们却说:“听着俺们运的炮弹在敌人的头上轰隆轰隆地响,心里比什么都自在。”

“沂蒙六姐妹”这一称谓,是当年元帅亲自命名的。冀贞兰老人还清晰地记起第一次见到的情景。“骑一匹马过来,打着绑腿,不知道他是谁,很和蔼的一个人。”老人说,当时看不清他是什么首长,而且匆匆忙忙的,快要打仗了,压根不知道他会是。

后来有一天,六姐妹接到通知去蒙阴的指挥部。在那里,冀贞兰再一次见到上次骑马的那个人,很亲切地询问姐妹们这些日子摊了多少煎饼、做了多少鞋子、有什么困难没有。问完情况,那个人就笑着说,给你们起个名字吧,说叫大嫂呢,你们还有没结婚的呢,叫大姐吧,还有结了婚的,干脆就起名叫“沂蒙六姐妹”吧。

冀贞兰这时知道这个人是个大首长,但还是不知道他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很多年后,在孟良崮纪念馆里看到的照片,冀贞兰觉得面熟,旁边的人告诉她那就是战役总指挥。

1947年6月10日,当时的鲁中军区机关报《鲁中大众》以《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为题,报道了这个模范群体的模范事迹。从此,“沂蒙六姐妹”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沂蒙山区。

建国后,六姐妹延续了对子弟兵的拥军之情。姐妹们一次次把精心缝制的鞋垫、衣帽送到战士们手中。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高度评价“沂蒙六姐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她们挥然题词“沂蒙六姐妹,拥军情永不忘”。现在,她们除公芳莲、杨桂英、冀贞兰已故外,张玉梅、伊淑英、伊廷珍3位年近90的老人仍把爱国拥军当作一生的追求,多次受到党、国家和军队主要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7年、2008年分别被授予“山东省十佳兵妈妈”、“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模范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如今,沂蒙六姐妹的事迹已经镌刻进了莱芜革命纪念塔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花岗岩碑文里,她们的功绩和长眠的烈士一起永垂于天地之间。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精神所蕴含的忠诚、博爱、自强、奉献等深刻内涵则继续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挥洒青春。

上一篇:李学海的道德经 下一篇:东平佛教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