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态道德认同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26 05:39:46

高职生态道德认同教育研究

摘 要: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的对立所致,生态道德的不理性是产生危机的首要原因,生态文明建设实质上是生态道德的完善过程。高职学生生态道德的提升事关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因而高职生态道德认同教育势在必行,这种生态价值教育重在认知,贵在认同。文章从疏通生态认知障碍,构建深化认知的生态德育模式;强化价值观认同效果,营造情感薰陶的生态文化氛围;培养生态实践主体,拓展知行结合的实践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生态道德认同教育的路径及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 生态道德 认同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118-03

高职学生是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社会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把生态伦理道德纳入道德教育之中,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深化生态认知,内化价值认同并践行生态道德。本文旨在构建知行结合的生态道德认同教育模式。

一、生态危机是生态道德的危机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的对立所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地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P167)。在这里马克思非常深刻地指出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人,人的生命都是在自然中产生、受制于自然,要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的人,人具有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当人们能正确认识并处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时人与自然是和谐的,而当人夸大其主观能动性时,人容易处于与自然对立的地位。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追述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原始社会的依附崇拜,那时的自然是自然的自然,人和自然是自然的统一。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是一种利用和改造的关系,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但能力受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在环境自身的恢复、自净、包容能力之内,人与自然是和谐的。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加大了对自然征服改造的力度,当人们把自然当作可以无穷索取的原料库和无限容纳废弃物的垃圾箱时,人与自然的这种对立或者说人对自然的敌对的结局只能是生态危机。

生态道德的不理性是产生危机的首要原因。生态危机是人发挥了社会人的主观能动性,忘却了人是自然人的被动受限制性所致。当人类因进化,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时,人类就被胜利的成果即丰厚的物质财富冲昏头脑,真的把自身当成是可以主宰整个世界万物之灵,可以满足自身无限的欲望而不受自然的任何限制,科技手段的无所不能更助长了人类自身的骄傲和狂妄。人类在骄傲自大的心态下从一己私利和膨胀的物欲出发为所欲为,当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活动超出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非规范的污染排放突破环境的自我净化阈值,超常规的资源利用阻塞资源的自我循环路径,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紊乱,环境有序功能下降,资源利用难以为继,从而才有了这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危机。可见,生态危机是人的生态文化的危机,是人这一伦理道德主体没有承认自然的价值和遵循自然的规律破坏环境所致。这种文化危机的核心是人的生态伦理道德的失当或者说缺失,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行为的价值取向时价值观出了问题所致。

生态文明建设实质上是生态道德的完善过程。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也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通过人的自觉自律,采取的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完整、平衡、良性循环的种种行为和措施。要创建生态文明不仅要依靠科技与法治,还得倡导完善监管体制和建立长效机制,但最为关键的是人们生态道德的提升,这是一切生态文明建设措施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人们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才有了思想基础和主观愿望。也只有当人们真正内化了生态伦理道德,并用生态道德作为其生产、生活行为的价值取向的伦理规范,才能使科技及法律手段导向有利于环保的成效,才能促进人们自觉自愿、并富有成效地去创建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高职生态道德认同教育势在必行

高职学生生态道德的提升事关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联合国《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教育对于改变人们的态度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培养环境意识和道德意识、对于培养复合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参与决策的价值观与态度、技术和行为也是不可缺少的。”生态道德认同教育是为了使人们能够自觉践行生态道德义务,具备符合生态道德要求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教育,它是现代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生虽说主要是要接受各种专业技术特长的培训,将来要承担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的开发和生产力的转化工作。但随着社会从工业文明要推进到生态文明社会,任何专业领域的人才也都需要有生态道德的素养,社会要求他们在生态道德素养下去从事专业技术的开发运用,要求科技手段要服从和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因此,高职生今天的生态道德素养对未来生态文明社会的推进产生极大的影响。高职生目前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形成和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如果高职院校只过于强调高职专业技术教育,不注重德育素质含生态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将是缺乏远见的急功近利之举。高职院校不仅要高度重视道德教育的生态德育的拓展,还要设法解决目前面临的缺乏生态学的统编教材,没有规范性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师资力量等都还十分薄弱的现状。可见高职院校对高职生实施生态道德认同教育不仅必要而且迫切,真可谓任重道远。

上一篇:论信息时代财务管理的变革 下一篇:基于公路养建工程项目过程管理的内部审计框架...